為什麼中國在文學方面獲得諾貝爾獎只有莫言一人?

別拿豆豆不當乾糧


謝謝你的提問。文學正在衰落。從幾個方面看,都是如此。首先文學的受眾也就是讀者,大幅度減少了。

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而論,他獲獎後的一兩年,莫言的小說銷售大幅度增長。

當時就有人問莫言,你的小說銷售增長,是不是說明讀者增長了?小說讀者會因為你引領諾貝爾獎有增長嗎這樣的問題。

莫言當時還是清醒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小說讀者還是小說讀者,不會突然增長的。

近年以來,雖然莫言的小說創作沒有增加,但是,讀者也沒有增加多少,有可能還在減少。

這種小說讀者減少的情況,是無法抗拒的歷史發展。

第二,小說的創作與出版,由於受到讀者減少的影響,出版也非常困難。據說,中國每年的長篇小說創作,已經在千部以上。

巨大的創作量與讀者消費量,非常不成比例。

這就勢必影響小說和其它文學創作的動力。

小說是最具閱讀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小說的閱讀不容樂觀,詩歌散文就更加處境艱難了。

那麼,我們是要文學還是要諾貝爾文學獎呢?

中國能不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國?

我個人認為,文學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諾貝爾文學獎,只不過是一個激勵世界文學的獎勵手段而已。

從諾貝爾文學獎將近一百年的獎勵實踐來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並不全部都是世界文學大師。

當然,不是世界級文學大師,也不代表他們平庸。

每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家,確實都有很高的文學成就。

但是,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家,同樣也有在一個國家和世界上有巨大影響的作家。

例如中國的魯迅就是。

文學家的最高成就在於對社會的巨大的閱讀影響和精神影響。

如果我們用閱讀量來看,很多流行作家的讀者也不少,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有巨大文學影響的人是寥若晨星的。

例如,中國現代文學形象,我們最成功的,大概只有魯迅先生的“阿Q”這個藝術形象。除此之外,頂多只能算一個“人物”而不是藝術形象。

所以,中國文學家的任務應該創作高質量的藝術形象。為中國文學藝術增添偉大的藝術和思想的感染力。

至於這樣的作品能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認為一點也不重要。

因為,文學是一種精神力量而不是什麼榮譽稱號。

如果既有偉大的藝術成功,又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環,當然也好,如果沒有,也沒有什麼遺憾的。

中國文學是世界大國,我們有責任創造大國地位的偉大文學藝術。

中國的產業在升級換代,文學家的地位和成就,也應該升級換代。

不要以為獲得一次諾貝爾文學獎,就可以一勞永逸,就可以傲視天下,這是沒有道理的。

文學家與企業家一樣,沒有滿足一時之盛的理由,沒有創作就是倒退,沒有為人類的進步留下光輝的思想,就是平庸。

我們應該為世界文學藝術做出較大貢獻,但是,不是說我們要包攬諾貝爾文學獎。

儘管文學在衰落,但是,可以因偉大文學作品的精神力量,再次顯示文學的存在,否則,文學實際上已經死亡了,還談什麼諾貝爾文學獎呢!


千千千里馬


中國文學方面成就最大者莫過於作家、思想家魯訊,魯迅文學成就那麼大為什麼沒有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這要說到魯訊的民族意識,民族責任,一個吶喊喚醒了多少人的覺醒,一個《阿Q正傳》時至今日有誰能夠達到那樣的高度?那樣水平的文學平臺?又有誰能上得了那樣的平臺?魯訊的意志是民族的意志,魯迅的方向是民族的方向。他始終是在激勵著民族意識,痛斥著民族的劣根,他用一支鋒利筆像戰士手中的匕首一樣對著黑暗在不停的戰鬥,為了民族,為了民族不受欺辱。

魯迅的意識首先是革命的,社會變革的,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魯訊致電:在你們的身上看到了希望與寄託。這就是魯訊的精神,魯迅的革命精神。相反當瑞典諾貝爾評選人員馬若然來到中國的時候有多少人前後運作,左右逢緣,感恩戴德般如見上帝,嗚呼,什麼是文學!文學中參雜著更多的是人的勢利。魯迅他是不會這樣的為文為事,如果他是這樣的認知趨向他就沒有這樣的文學成就,文學大家,讓人感慨而尊敬。


楊柳青青春之聲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文學界的最高榮譽,但是,獲獎作品並非拿到任何一個國家都被認可!這裡面有文化差異的問題,還有評委的個人價值取向。在亞洲,日本、印度的文化、價值觀與西方文化的評判標準比較匹配,所以容易獲獎。

至於莫言的作品,有人評價他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就像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樣。既是魔幻的,說白了就是“鬼故事”,又影射現實。比如他寫的那個《檀香刑》,把劊子手的殘暴、變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實際寫的就是“專制”,這是東西方都能讀懂的!

所以,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題上,要心平氣和的看待,既不要妄自菲薄,貶低中國作家不如人;也不能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說外國的評委沒水平!


酋長雜貨鋪


現在世界話語權還在世紀強盜後代啊。在有其他民族人性弱點,崇洋媚外的奴才思想橫行。民族復興要先振興創新民族傳統文化,不然國人們就缺少自信,自強,國家驕傲。現在國強民富了,思想可是一片混亂,缺少骨氣,民族精英文人多點勵志,鼓勵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章,故事讓國民驕傲,自信,自強。我們有世界上最優秀,驕傲的文化文明歷史的民族啊。。。。


用戶101833531839


如果魯迅喜歡,也許魯迅早已成全了第一人的擔當,亦不至於不知道是個神馬東西就成了第一人。

查查歷史你就知道,當魯迅面對諾獎提名時魯迅是怎樣的一種態度!魯迅語:我覺得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其結果就是,現如今我都不知道這個諾獎得主都給社會貢獻了怎麼樣一個偉大的正能量?我個去!


行雲流水


連做學術學問都出不了大師,寫文學作品更敏感,豈易出大師?能有個把作家獲得諾獎,已屬幸運到頂了。


扎西284919421


社會發生動盪困苦戰亂的時期,社會關係複雜,人的感受也複雜,最容易出現作家,太平盛世時代,人們笙歌豔舞,是不可能出什麼作家的,不僅僅是中國,外國也一樣,那些穿梭生活於全球動盪地區的作家,更容易出好作品,越把人性揭露的深刻,越容易獲得諾貝爾獎


武鄉王


圍棋聽說過嗎?除了中日韓,有哪個純西方人問鼎冠軍?

現代中國文學,對西方的借鑑遠未結束,如果僅僅是從純文學價值上來說,大陸人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是天方夜譚!


全利88


因為莫言受中國教育體制教育的最少,學歷最低!只有小學學歷!


3979622034


固然,諾貝爾是含金量高獎項。但對我國,創新發展比得獎更重要。中國的科技進步獎,絲毫不遜色於諾貝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