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人民醫院成功救治一複雜膽管擴張症患者

新湖南客戶端4月24日訊(通訊員 周後平)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二病區成功救治一名複雜膽管擴張症並多髮結石患者。

湘西州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复杂胆管扩张症患者

該患者為一名50歲女性,反覆右上腹部隱痛不適6年有餘,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肝內外膽管多髮結石並膽管炎”。由於其膽道感染嚴重,且肝臟萎縮纖維化明顯,當地醫院條件有限而未能進行手術治療,故慕名前來肝膽外科二病區就診。

經詢問病史,院方得知該患者近6年來反覆腹痛並時有發熱,但無明顯皮膚鞏膜黃染。患者入住州醫院肝膽外科二病區後,病區主任姚本能意識到這是一例複雜的肝膽管疾病,指示予以完善輔助檢查,並組織科內反覆討論,擬定最佳治療方案。

在結合患者病史與影像學資料,科學分析了患者發病機理與病情演變過程後,院方發現患者“肝內外膽管結石”並非原發病。因患者肝內外膽管呈區段性擴張,右肝萎縮,尾葉及左外葉肝臟膽管炎症病變明顯,僅剩下左內葉為健康肝組織,醫生們將其診斷為“膽管擴張症繼發肝內外膽管結石”,並將其國際分型歸為TodinaⅣa,國內董氏分型為D2型。

該病單純取出結石並不能達到治療目的,擴張的膽管會很快復發結石,甚至會進一步癌變,必須將擴張病變的膽管切除才能根治原發病,這意味著需切除病變膽管所在的絕大部分肝組織。通常情況下,肝切除的保留極限應該是全肝比例的30%以上,才能保證術後維持正常的肝功能,而左內葉一般僅佔全肝比例的20%,這意味著該患者無法耐受肝切除治療手術。

但醫生們還發現,雖然患者絕大部分肝臟屬於“病肝”,卻並沒有出現肝功能衰竭表現,這說明僅存的左內葉在“超常發揮”,維持著正常的肝功能。經過三維重建患者的CT資料,證實患者肝臟左內葉肥大明顯且佔全肝體積的40%,幾乎代償了肝臟的正常功能。這堅定了醫生們的信心,決定為患者手術切除病肝,重建膽管通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在州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宋新的指導下,由姚本能,副主任醫師周後平組成雙主刀的手術團隊為患者實施手術。入腹腔之後,手術團隊順利將肝外膽管離斷,採用肝內Glission鞘結紮法,分別將左外葉、右半肝、全尾葉解剖性切除,僅保留完整且肥大的左內葉,幾乎達到極限性肝切除!具有解剖標誌的各級脈管組織清晰顯露,剩餘肝臟血運良好,隨後完成了肝管-空腸內引流術。

整個手術按照計劃順利進行,歷時8小時,患者出血量不足200ml。術後,由田園園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協助醫生們為患者進行加速康復管理,無出血膽漏等併發症。術後十餘天,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切除病肝是肝膽管疾病治療的基本原則之一,近年來提倡精準肝切除的理念,即完整切除病變肝臟的同時最大程度保留健康的肝組織,更有利於病人的恢復,解剖性肝切除更好地闡釋了這一理念。針對複雜肝膽管疾病,採用僅保留左肝內葉的解剖性多肝段切除手術方式,目前國內外鮮有文獻報道。

該病例的成功救治,得益於手術前的精確診斷,明確原發病因,施行正確的手術方案,術中精細的解剖操作尤顯重要,複雜多肝段的切除,涉及複雜紛繁的肝臟膽道專業解剖知識,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災難性後果。州醫院肝膽外科二病區的醫生們憑藉紮實的診療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術,成功完成了解剖性多肝段極限切除術,標誌著州醫院肝膽外科的技術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