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有什麼作用?

郝靜


牛虻有什麼用?

牛虻,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挺熟悉的,又叫瞎蒙。每到夏天,牲口群附近就會出現一群群的牛虻,黃色、帶花紋的身影很是讓人恐懼的。而這時,牛尾巴就會不停的甩動來驅趕在身上叮咬的牛虻。


我記著如果人讓牛虻叮咬的話,會有一個很大的腫包,瘙癢之下還帶著刺痛,被這個東西叮咬一下是很遭罪的。我記著有一次夏天騎摩托車小胳膊被牛虻叮咬了一下,腫起來老大一個包,過了半個月才好。如果是過敏體質的話。可能整個胳膊都會腫起來。


我們單位是種植水田的,有一口電井。每到電井抽水的時候水井口附近的涼爽區域就會聚集一群牛虻,態勢很是駭人。我的同事後背被叮咬了一下起大包還流著血,那場面。

雖然說牛虻讓人厭,但是城裡很難見到,畢竟環境不適合牛虻的生存。現在牛虻也被作為中藥也有了一些功能。而對於牛虻的主要功效就是活血化瘀了。所以,現在也有人工養殖牛虻的情況,主要就是為了其活血的特性。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常見的牛虻有什麼作用?牛牤是很常見的一種昆蟲,棒奔霸這俗稱“牛蒙蠅”,也有叫做、牤子,牛蚊子等等諸多名稱,因為這種昆蟲得母蟲是依靠吸血為生,特別愛落在牛、馬等牲畜身上,吸食這些動物的鮮血,當然對於人類也是毫不留情,小時候記得最害怕的就是牛蒙蠅,這傢伙咬的生疼生疼,叮咬之後還起個大包,奇癢鑽心難熬,實屬一種非常非常討厭的一種昆蟲。


這種蟲子,比蒼蠅略微大,也有幾分蜜蜂的神態,介乎蒼蠅和蜜蜂之間的形態,過去在農村老家時候,經常愛去村裡的池塘游泳,也是奇怪,水邊經常會有這種牛牤,在你游泳時候稍不留意就會狠狠的盯上你一口,然後就是鑽心的奇癢伴隨著你很久。牛牤是雌性的吸血,雄性的是以吸食樹枝、草木汁液為生。

牛牤最愛在牛、馬、驢騾大型牲畜身上進行吸食,以牛為最多,夏季牛會不停的揮動著尾巴,驅趕牛牤,但很多時候無濟於事,牛牤還是有很多方法吸食牛的血液,隨著環境的改變,現在牛牤好像也變得比較少了很多,其實這種煩人的牛牤,是一味著名的中藥,使用歷史悠久。

牛牤性:苦,微寒。性涼,有毒。功能主治:破瘀散結,痛經墮胎。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癰腫、喉痺。。在夏秋之際捕捉雌性牛牤,用拍子擊打,或者使用網兜進行捕捉,洗淨之後陰乾或者曬乾之後貯存,方便隨時使用。是一種天然的活血藥;祛瘀藥。 內服:煎湯,研末,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外敷或調搽。

牛牤的天然功效居多,有很多是很難替代的藥性,隨著自然資源裡的牛牤數量的減少,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人工養殖牛牤也早就成為一條致富門路,成為特種養殖的一種。

關於牛牤的作用還有很多很多,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我們農村還是有很多牛虻,牛虻有什麼作用呢?

先告訴大家這個叫做牛虻的飛蟲叮咬人有多厲害吧,去年俺們村有個退休老領導,就是山裡有了牛虻的季節到山裡玩耍,不小心讓牛虻給叮咬了左胳膊,當時那胳膊上滲出一滴血。

一開始退休老幹部也沒拿當回事,繼續在山裡玩耍,只是覺得被咬的地方有點痛有點癢,但後來過了一個多小時,他覺得胳膊麻木。他的司機仔細查看時發現左胳膊比右胳膊粗了。

於是趕緊回村裡看醫生,據說等到了村裡藥鋪,那胳膊就腫的很厲害了,村大夫說是中毒了,給老幹部開了藥,並且輸了液。

我們老家叫牛虻瞎眼虻。

在悠然眼中,牛虻是壞蟲子。被它叮咬一口,你得見血,不見血的話不算被它咬一口,這東西,飛起來像小飛機一樣,聲音響亮,速度飛快。

就是這種挺討人厭的昆蟲,竟然也對人類有大作用。

牛虻對血瘀腫痛,跌打損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牛虻具有主治蓄血癥,破血逐瘀通經,症瘕積聚,瘀血閉經等功效。


悠然見東山


對於很多人來說特別是農村的應該對這個不陌生,小時候放牛的時候都見過,就是趴在牛背上吸血的一種昆蟲,很大,能飛就是一種蚊子。小時候看見趴在牛背上一直吸血,都不捨得飛走,那時候小哪個蚊子太大了,也不敢去大,一巴掌派過去滿手都是血,打了幾次就不敢打了。

很多人對這個熟悉,但是不知道這個其實是一種藥材,可以治療很多疾病,之前自己也是不知道的,因為我現在在農村搞養殖種植,所以自己對於養殖的項目很感興趣,前一段時間看見網上有報道說有人開始養殖這個,自己也是很奇怪,這個東西估計給別人都會嫌髒,怎麼會有人養殖呢?後來一查才知道,這個其實就是一種中藥材。

牛虻的主要作用就是破血逐瘀通經,主治蓄血證,症瘕積聚,瘀血閉經,跌打損傷等等。在這裡面可以看到有個跌打損傷的功效,所以說對於農村的孩子可以多注意下,因為農村的一些小孩子喜歡打打鬧鬧的,有時候也去山上,經常磕著碰著了,所以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好東西。所以這個現在也有人養殖了,據說收購的價格還很高,但是隻是在網上見過有人養,具體的還沒有見過。

但是這個藥材對於孕婦,氣血虛弱,瘀結不甚者不宜用。所以不是藥材每個認都能適用的。


三農帝國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以前農村種田種地,每家每戶幾乎都要養上一兩頭耕牛。牛是很招蟲蠅的,其中就有牛虻。牛虻的體型比較大,飛行速度較快,活像是一架小型戰鬥機。看見牛虻吸取牛的血液時,要及時把它拍死,有時候牛虻也會攻擊人類,被它叮咬上一口時會非常疼痛的,並且會腫起一個大包,實在是讓人十分討厭的一眾昆蟲。

牛虻是什麼?

牛虻是虻的俗稱,又叫做牛蚊子、牛蒼蠅、瞎螞蜂,在東北林區又稱作“瞎碰”或“瞎虻”。看到了牛虻的這麼一大串別名是不是有點暈了呢?牛虻到底是屬於蒼蠅還是螞蜂呢?其實牛虻是屬於雙翅目虻科。光聽牛虻的這些別名就可以知道,牛虻外表既酷似蒼蠅。但體形稍大,又想蚊子一樣喜歡戲謔,飛行時的聲音又與馬蜂極為相似。

牛虻,概形灰黑、粗壯,呈長卵形,體長約為19毫米。寬約6毫米。頭闊、呈半球形,兩側複眼大,口器刺吸式,特別適合吸血。身體大都覆蓋有黑色軟毛以及白粉物質,觸角呈黃色。牛虻在我國各地都有分佈,成蟲平時喜歡居於近水並且溫度較高的地方,水田、沼澤地、靜水附近就是它們最佳的生育環境。雌性牛虻有強度螯刺能力,牛馬等厚皮動物非常容易遭受其侵襲,當然人類也受其擾。成蟲牛虻白天活動,在正午時刻是牛虻活動的高峰時期,因此每年五月份到八月份時大量的牛虻成熟,此時到鄉下去,就能看到牛馬身邊圍繞的牛虻了。牛虻叮咬後的傷口在虻類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腫包、疼痛,所以對家畜的騷擾性極大,據統計乳牛可以因為牛虻的叮咬而使產奶量下降11%~15%,最為令人頭痛的是牛虻會傳播多種人、畜疾病,如野兔熱、炭蛆病、大腦炎等等。

對於如此的害蟲,人類也想盡辦法想要控制牛虻的數量,有人就曾噴灑高效驅避劑在牛、馬的身體上,效果雖好,但卻只有短期效果,想要長期採用必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好在經過人類的研究發現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昆蟲天生就是牛虻的天敵,例如瓢蟲和隱翅蟲的幼蟲專門以牛虻的卵為食。人們就可以利用這些天敵來消滅虻類。

雖然牛虻十分令人討厭,但是在中醫界認為牛虻是一味中藥。中藥牛虻是昆蟲類虻科復帶虻的雌蟲體,中醫認為虻蟲有破血逐瘀通經的功效和作用。中藥牛虻性苦、涼,有小毒,歸肝經。主治血淤閉經;產後惡露不盡;幹血癆;跌打傷痛;喉痺。牛虻藥效再好,也要遵循醫囑服用藥物。

大家在牛虻較多的地方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小心避免被牛虻叮咬,叮咬一定要即使處理好傷口。(四)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牛虻有什麼作用?



牛虻,是農村人最熟悉不過的虻蟲,類似蒼蠅,飛行時嗡嗡作響似飛行,專吸農村牛、馬騾等動物身上的血,有時人也在所難免,特別是幹活出汗的時候,汗臭味會招來牛虻,專叮人的大腿和背後,一旦被它叮咬又癢又痛,皮膚有過敏的還會起紅腫想必大多數農村人都會被牛虻叮咬過。為此,農民對牛虻真所謂恨之入骨。一看它叮到大腿上,就會停下手中活計,一巴掌打擊它。



可是像農村的耕牛就逃不過牛虻叮咬吸血了。記得小時給生產隊放牛,一到夏天牛虻就停在牛的身上吸血。黃牛不會水咬的地方比較多,痛的黃牛常常用牛尾巴驅趕,趕不到地方如牛頭上、牛腿上、牛背牛,我會幫牛打死。不過牛蛇這東西是打不盡的,你剛打死幾隻,過一會又飛來幾隻,反正是天天打天天有牛虻。水牛會水要好一些,夏天水牛習慣在水裡,一是涼快,二是防治牛虻叮咬吸血。水牛感覺背上有牛虻,就會把整個身子沉到水裡,讓牛虻叮咬它不著,不沉水裡的時候也常常用甩尾巴來驅趕牛虻。



牛虻,我們浙江人叫“牛蜢蒼蠅”。雖說農民對它恨之入骨,可有時破血消症、逐瘀通經、跌打損傷都會用的著它。我放牛的時候就會經常把打死的牛虻收集起來曬乾備用。

有一次晚稻移栽秧苗,恰好我妻子來了大姨媽,巧合這一天下了一場大雨,妻子被淋個落湯雞,回家以後發覺大姨媽就沒了,小肚子又脹又痛。這時,我就把家中預備的牛虻幹抓了十幾個搗成粉狀,用溫開水讓妻子喝下,第二天大姨媽就通了。



牛虻的確是一味中藥,它具有“破血消症、逐瘀通經、”的功效,常用於蓄血發狂,經閉症瘕、跌撲瘀痛、癌症、腫瘤等症狀。

那麼牛虻有這麼多的功效,應該怎樣收集牛虻呢,我下面就告訴大家如何收集牛虻。



牛虻有雌雄之分,雌牛虻會吸血,而雄牛虻是不會吸血的,而有藥用價值的恰恰是會吸血的雌牛虻。所以,在抓撲的時候不用猛打,要用手輕輕的撲,不能將牛虻肚裡的動物血撲出來。抓住牛虻頭部扭動一下就死了,拿回家後也可以曬乾或者烤乾、烘乾都可以。關於牛虻的知識和牛虻的用途,以及抓撲採集我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喜歡。

牛虻有什麼作用?歡迎新老網友粉絲們一起都來說一說。你在農村老家時有沒有被牛虻叮咬過?你們家鄉叫牛虻應該怎樣的稱呼?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那麼牛虻有這麼多的功效,應該怎樣收集牛虻呢,我下面就告訴大家如何收集牛虻。

牛虻有雌雄之分,雌牛虻會吸血,而雄牛虻是不會吸血的,而有藥用價值的恰恰是會吸血的雌牛虻。所以,在抓撲的時候不用猛打,要用手輕輕的撲,不能將牛虻肚裡的動物血撲出來。抓住牛虻頭部扭動一下就死了,拿回家後也可以曬乾或者烤乾、烘乾都可以。關於牛虻的知識和牛虻的用途,以及抓撲採集我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喜歡。我是你們老朋友雲上軍哥!歡迎留言評論!



貴州鄉村軍哥


牛虻是農村常見的吸血類昆蟲,也是傳統中醫使用的一味蟲類藥材,現在一斤牛虻幹蟲大概300元上下。
牛虻在鄉下一般被叫做牛蒼蠅,它的口器特別銳利,可以刺破牛馬驢子這樣大型家畜的皮膚,吸食鮮血。這些大家畜苦於被叮咬又無計可施,只好用耳朵煽動或者尾巴抽打身體驅趕牛虻。因此,當孩子不注意聽講的時候,大人會訓斥他:耳朵又打蒼蠅去了?

牛虻當然不是一無是處,它在中醫裡面是一味重要的中藥。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裡面難得使用一下蟲類中藥,但是在抵擋湯和大黃蟄蟲丸這兩個藥方裡面,都使用了牛虻,當時在漢朝叫做(蟲庶)蟲。

大黃蟄蟲丸有什麼作用呢?說出來嚇死你,肝硬化,肝癌早期都可以使用,在這個藥裡面,用到了牛虻和水蛭兩種中藥的蟲類藥材。

中醫裡面,敢於使用蟲類做藥的醫生,很多都是有絕活的大家,你別如著名中醫大師朱良春先生。

天上飛的牛虻,飛行速度快,擅長吸血;水裡遊的水蛭,也就是螞蟥,遊行速度慢,擅長吸血。張仲景就拿這兩種蟲子作為破開積血集聚的重要藥物,治療所謂血蓄,血淤之類的疾病。順便說一下,水蛭在國外也作為治病良藥研究。

所以,下次看見牛虻,別在罵它是吸血鬼了,換一個角度,人家也是白衣天使喲。

我是鐵錘,喜歡就關注吧。手拉手,做朋友。


鐵錘歷史


牛虻俗名瞎眼蜢,像蠅像蚊又像蜂。體壯善飛個頭大,人畜共害吸血蟲。牛馬皮厚尚不扺,人皮嫩薄更易叮。


林間溪邊和草叢,夏季來時最易生。氣溫越高越愛出,午間活動是高峰。繁殖能力相當強,二十多天後代生。

母蟲更是害人精,嗜血成性傳疾病。如果讓它下了口,疼癢難耐皮下腫!消毒消炎抗過敏,及時診治不可輕。


事物都要一分二,害蟲也可做藥用。成蟲陰乾來炮製,逐瘀散結能通經,通利血脈及九竅,初見神農百草經。本草綱目有記載,無數驗方古籍中。

晏子少時被叮咬,至今猶記那種痛。勸君夏季進山間,千萬小心別被叮。說到這裡算一段,歡迎來把瞎話聽。


齊東晏子


牛虻有什麼用?

牛虻是蒼蠅的一種,不過比起一般普通的蒼蠅要大很多,顏色有些是灰色的,有的帶點綠色。不過在我們農村老家,不叫牛虻,而是叫牛屎蠅。過去在老家,很多人家都養牛,這種牛虻非常喜歡停留在半乾燥的牛糞上面,這可能也是它名字的來源吧。


牛虻是一種非常煩人的蒼蠅,尤其是夏天非常多見,它如果在你眼前飛來飛去,你都可以很清晰的聽到它發出的嗡嗡的聲音。這種蒼蠅也非常喜歡聽在牛身上,吸食牛身上的血液,有時候你發現牛在不停的擺動尾巴在自己身上,你就會發現原來是有很多牛虻正趴在它身上吸血,這個時候你如果一手拍過去,保證你爽歪歪,牛虻身體裡的血液都會爆出來。


當然有時候夏天身上出汗出多了,身上粘粘的,又光著膀子,那麼這時候就會被牛虻盯上了,趁你不注意,就趴你身上吸你的血液,之後你就會感覺疼痛和搔癢。

那麼牛虻有什麼作用呢?

雖然牛虻是一種極其討厭的大蒼蠅,但是它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牛虻味苦性寒,主要功能是通經、祛瘀血、擴張血管。常用來治療女性閉經或者痛經,還能去除體內淤血以及外傷血液淤積。可以用乾燥的牛虻研磨成粉狀,製成藥丸內服,或者與其他藥物混合外敷可消腫祛瘀。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