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高音是對的?

谁的高音是对的?

男中音歌唱家馬金泉

文 |馬金泉

中國聲樂圈喜歡談論高音,尤其喜歡談論他人的高音。

我們常常聽到甲評論乙“高音不對”“高音沒方法”,也常常會聽到乙評論甲“高音技術沒解決”“瞎喊”,聽到丙議論丁“高音沒方法,自來高”“高音沒‘關閉’”,聽到丁議論丙“一聽那高音就是喊上去的”“機能真強,真喊得上去”等等不絕於耳。如果這出自年輕歌者的“無知”“輕狂”倒也罷了,我曾遇到過兩位稱得上是“家”的歌者老A和老B,他們私下對對方的高音評價讓我深感困惑:老A一臉無奈地對我說:“老B一生執著聲樂藝術,演唱可謂聲情並茂,遺憾的是高音有點兒……嘿嘿嘿嘿嘿!”後來在一次聚會上見到老B,老B滿面愁容地向我感嘆:“這個老A年輕時在國外學習了好幾年,到今天也算唱了一輩子了,高音還沒弄明白,可惜呀!”

一般認為,歌唱時你可能有高音,也可能高音很方便,但如果不符合聲樂技術要求或聲音審美要求,都是不完美的高音。雖然說,那種與生俱來的高音和通過技術獲得的高音不能同日而語,但確有歌者的天生高音聽起來很有規格,很有那種通過技術調整才可以獲得的圓潤、通透、高位置和豐富的泛音。記得跟一位歌者聊起他獲得高音的方法,他說他唱高音從沒有經歷過很多人所經歷的煩惱或坎坷,他開始學習聲樂時,口袋裡常裝著一張意大利著名男高音的光盤,聽了就能模仿,且模仿得相當到位,很多專家對他的高音非常認可,以至於他年紀輕輕便在圈子裡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也有高音雖然聽起來與意大利美聲所要求的味道有距離,但是他(她)的高音非常方便,無論你怎麼努力也不如他(她)的高音來得方便,你說他(她)不行,可是他(她)卻高音常在。以上兩種情況,都屬於“有高音”且“高音方便”的歌者,如果說前者屬於“天才”,後者則屬於“優才”。縱觀國內外聲樂圈,高音技術無師自通者確有其人,而與生俱來持有高音者也大有人在。

如果一定要從嚴格的學術意義上較真,美聲的高音演唱技術必須服從它的標準,絕不是“唱上去就行了”。奧地利聲樂教育家F.M.羅蔓在她的《歌唱大全》一書中說過:第一,美聲唱法不提倡進入高聲區不換聲;第二,在聲樂教學中,聲樂教師要對學生的聲部有敏銳的判斷能力,要有為學生“畫未來像”的能力,不主張“教著看”、不主張學生的高音技術難以解決便令其向下改換聲部,因為任何一個聲部都有它的高聲區技術規格。其實,在聲樂教學圈裡,確有自己的高音一輩子沒有解決但教出了高音唱得很好的學生的現象存在,這無非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文獻(好的男高音的現場、音像資料)聽得多,在常年的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一副能辨別高音品質的耳朵,總結出的高音技術理論適合某個或更多一點學生的高音演唱;另一種可能便是弟子帶著高音入室,或是通過自己的鑽研獲得了高音。

縱觀中外頂級歌唱家的高音,其實他們所唱的高音也不都是完全“無懈可擊”,可能這一個高音聽起來超級無敵,而那一個高音聽起來卻是令人遺憾甚至為之汗顏。我曾在斯卡拉歌劇院聽到《茶花女》中男中音老阿芒聲嘶的升f2,也曾在大都會歌劇院聽到《遊吟詩人》中男高音曼里科力竭的c3,還曾在電視直播中直面世界歌唱巨匠為自己當晚的高音失聲而淚水洗面……這是否應和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是啊,要想鞋不溼只能莫在河邊行了,一如某位歌唱家跟我說過的一句玩笑話:高音保持不破的“絕招”就是待在家裡不唱。

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也有一些在聲樂藝術上曾獲得殊榮的歌者,視聽他們當年的高音音像,今天看來依然可以視為範本,但他們卻早早地告別了高音,告別了他們難以割捨的舞臺。學生們常常追問,他們往日的高音去了哪裡?如果說他們當年高音方法是對的,為什麼沒能堅持到今天?如果真的較真、真的從學術的意義論高音,事情可能會弄得令人侷促或心情不爽,倒不如把“高音演唱技術的到位與否”或是“高音對不對”做一個輕鬆的化解並予以推論:只要你能把作品中高音的音高唱準,只要你的高音能完成作品所要求的表現,只要你的高音聽起來還舒服,只要你的高音有較強的生命力,至於是否完全達到“聲音關閉”“進入頭腔”“掛住面罩”“死貼後咽壁”等等是否就不那麼重要了?

那麼,我們是否還可以把“誰的高音是對的”這個問題想得再簡單一點:不管是誰,也不管他(她)是什麼聲部,更不管他(她)改成了什麼聲部,只要他(她)有了自己聲部應該有的高音並且高音聽起來舒服、好聽,就可以了。中國聲樂界的人們對待同行的高音演唱,應該有更多真誠的關愛和友善的溝通,而不是當面虛假的奉承、背後不負責任地議論和過足了嘴癮的擠對。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週報》@你!快來說出你和《音樂週報》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快收藏!改革開放“40載·40歌”完整版來了

潮·湧 | 改革開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樂事件”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谁的高音是对的?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谁的高音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