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就是不大方? 注意這幾點,幫孩子做到二者兼備

棟棟剛上幼兒園小班,開始還好好的,和小夥伴們相處得特別開心。可是最近老師總是跟媽媽反應,說棟棟在幼兒園對自己的東西看得特別緊。別人根本不能碰他的東西,一碰他就緊緊抓住東西不放,有時候還愛推別的小夥伴。

媽媽聽了這些話,回來也仔細觀察了棟棟很久,發現棟棟玩玩具的時候,嘴裡老是嘟囔著:“這是我的小汽車。”“這是我的小飛機。”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去樓下超市買東西,碰到鄰居帶著小寶寶。媽媽把寶寶接過來逗了幾分鐘,棟棟乾脆哇地一聲大哭起來,一邊哭還一邊喊著:“這是我的媽媽。”弄得媽媽十分尷尬。她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自私了呢?

自私是所有人類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一味自私會影響到孩子成長過程中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其實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有自私傾向時,需要細心分辨,因為孩子的“自私”有許多種。通過觀察,家長可以發現孩子的“自私”和“大方”有時候並不衝突。

一、“自私”一定就是不大方?

1、“自私”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過一個敏感期,這個時期他們對自己的物品有著極大的佔有慾。這一點也表現在對家人的佔有慾上。所以我們有時會看見一個媽媽在抱了別的孩子之後,自己的孩子會非常憤怒。因此,家長要意識到孩子的“自私”也許是因為他正在經歷這樣一個成長過程。

“自私”就是不大方? 注意這幾點,幫孩子做到二者兼備

2、“自私”可能是因為孩子有堅持自我的個性。

有的孩子“自私”是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好惡。對於他們在乎的東西,他們能做到堅持不退讓,無論誰都不可以從自己手中奪走。這樣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主性,對事物有著清醒地認識。而一味大方的孩子有可能只是怯弱,不敢堅持自己的主張,輕易地就放手。

3、“自私”的孩子更會保護自己。

比起一個大方的孩子,“自私”的孩子對自己的界限更加清晰,他們大多會勇敢表達自己的觀念和需求。而有的時候一個大方的孩子對別人過於包容,老是委屈自己,隱藏自己的意願,反而過得不快樂。

家長們一定要知道,自私和大方都不是完全的褒義或者貶義。一個絲毫不自私的孩子是不存在,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家長,幫助孩子有限度的“自私”其實是很有必要的。

二、為什麼要教孩子學著“自私”

1、滿足了自己才能更好與人分享。

孩子的需求被充分滿足過之後,才有心情去考慮別人。當一個孩子總是被要求和別人分享東西,那麼他們的自我需求是被壓抑的。當他們成年後,反而會對很多事物產生極強的佔有慾。所以“自私”是要先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能在強行壓抑自己情緒的基礎上滿足他人。

“自私”就是不大方? 注意這幾點,幫孩子做到二者兼備

2、“自私”能帶給孩子邊界感。

有時孩子之間的自私行為,可以幫他們建立彼此的邊界感。比如在幼兒園,一群孩子之間可能會爭奪玩具。如果一個孩子毫不“自私”,手裡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讓給別人,那麼他的邊界感就無法得到建立。最後變成大家都可以踩過界。

3、“自私”可以讓孩子有底線。

其實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見過這樣的人,他們十分大方,對任何事情都是無所謂的態度。這樣的性格其實是一種沒有底線的性格。而教會孩子“自私”就是告訴他們有些事情可以“無私”,而一些重要的底線則必須要“自私”地守住。

可見一個孩子的大方和自私是相對的。我們絕不鼓勵一味地自私,但也不鼓勵毫無原則的大方。那麼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在兩者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幫助孩子有限度的“自私”呢?

三、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自私”

1、不強加自己的意願給孩子。

當孩子拒絕分享時,家長通常會表現得比較尷尬,因此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要求孩子必須分享。這種情況家長其實不是在教孩子分享,而是在挽回自己的面子。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試問如果是您的心愛之物,您是不是也不願意雙手奉送給別人呢?

“自私”就是不大方? 注意這幾點,幫孩子做到二者兼備

2、分辨孩子行為是否屬於真正的“自私”。

家長應該學著仔細觀察孩子的“自私”行為。如果的確是他的底線或者他的珍愛之物,那麼不必強行引導他大方。但是如果孩子各個方面都顯得十分自私,性格甚至有些跋扈,那麼就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糾正了。

3、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大方和自私並舉。

當孩子和朋友們相處的時候,家長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發現他們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在事後和孩子平等溝通,跟他分析和朋友交往之中,哪些時候可以表現得更大方,哪些時候可以自私一些。因為有的孩子不是本性自私,他只是缺乏引導。這時候,父母就應該是孩子的指路人。

家長們引導孩子去認識“自私”和“大方”,真正在生活中實踐“自私”和“大方”,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的嗎?您不妨再聽小編囑咐幾句。

四、引導孩子“自私”還要注意些什麼?

1、不要隨便給孩子扣帽子。

當看到孩子緊緊摟住自己的玩具不給別人碰觸時,家長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呢?”其實無論在任何時候,隨手給孩子扣帽子都是不可取的。家長必須要就事論事,瞭解清楚前因後果。

“自私”就是不大方? 注意這幾點,幫孩子做到二者兼備

2、多給孩子分享的機會。

試問一個從來沒有分享機會的孩子,是不可能得到分享的快樂的。所以父母要創造孩子和其他小夥伴交往的機會,讓他自己從人際交往中去感受自己的界限,去體會分享的快樂。

3、家長要有靜待花開的心態。

孩子“自私”有可能是處在一定的生長髮育階段,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分享,而不能對他們“自私”行為進行譴責。抱著靜待花開的心態,可能在這個階段過了之後,孩子會突然變得大方懂事起來。

總的說來,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有限度的“自私”,引導孩子去體會“大方”的快樂。我們既不希望孩子過分委屈自己滿足他人,也不希望孩子惟我獨尊失去朋友。

互動話題:寶爸寶媽們,你會教導您的孩子“自私”嗎?您是怎麼引導孩子認識“自私”和“大方”的呢?如果您有好的經驗,也不妨和我們一起分享哦。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