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無論走多遠,不要忘了自己為何出發。


—— 柴靜

在這個魚龍混雜的世界,善良有時候彷彿成為了一種禁忌。為了保護自己,我們收起善良,為了防止意外,我們放棄了善良。

但這世界上,終究還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善良卻有力量,他們的靈魂,能讓你記住一輩子。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1988年,BBC的演播廳裡,一位79歲的老人受邀參加一檔節目。

他平靜地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眯起眼睛,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

突然,他身邊的觀眾全都站起來,一齊望向他。

沒有一個人說話。他們只是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眼前的這位長者。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老人整個人一下懵了,他詫異地回過頭,還沒搞懂現場發生了什麼。

沉默了幾分鐘之後,演播廳裡忽然掌聲雷動,全場向他致敬,掌聲經久不息。

原來,老人身上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整整50年,除了他自己,沒有一個人知道。

這是一個足夠漫長的故事,漫長到,要回到硝煙瀰漫的上個世紀。

老人名叫尼古拉斯 · 溫頓。1938年,他還只是一個29歲的普通英國青年,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從死人堆裡救出幾百條生命!

在戰亂中,他悄悄幫助669個捷克兒童逃出納粹集中營,安排8趟列車將他們送往英國,拿出全部積蓄,為他們找好新的家庭,讓這些孩子活下去。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1939年,在倫敦車站

一位記者無意中拍攝到溫頓與獲救孩子的畫面

以一己之力拯救669條生命,最黑暗的時代裡,溫頓讓人性的光輝發亮到極致。

但他卻把這段故事和全部資料都鎖進一個箱子,隨手一扔,扔到地下室一個積灰的角落裡。

整整50年,他沒有跟任何人提過這件事,哪怕是最親密的人也隻字不談。他把自己隱藏在人群中,彷彿地球上這個故事從未發生過。

永遠消失了一般……

直到1988年,溫頓的妻子在打掃地下室時,不小心踢到了一箇舊箱子。當她打開箱子,看到裡面一張張孩子的照片、一沓沓獲救名單,這扇秘密的門才終於被打開。

打開時,門外站著的全是淚流滿面的人。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當年獲救兒童的資料


秘密揭曉,榮譽瞬間湧來。英國女王親自封他為勳爵,捷克領導人授予他最高榮譽,倫敦車站為他塑起雕像,甚至太空中的一顆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溫頓卻一如往常平靜。

做好事,不是為了讓人知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沒說而已。”

BBC得知此事後,邀請溫頓來參加一檔電視節目。

主持人在臺上慢慢地講述當年的故事,忽然,她提高音量,衝著觀眾席喊:

“請問,現場有誰是溫頓先生救過的孩子?”

嘩啦一聲——

在場的所有觀眾,齊刷刷地全部站了起來!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那一刻,彷彿全世界都記著,他自己卻忘了。

當年那些一臉迷茫走下火車的孩子們,如今都已年過百半,白髮蒼蒼。

這50年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曾為了讓他們活下去,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對抗一整個時代的黑暗。在點亮他們的生命後,又悄悄地藏身暗處。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2015年,溫頓先生安詳離世,享年106歲。

在善良的路上,可能孤軍奮戰,可能越走越孤單。但它仍然,永遠都值得我們選擇。

因為,你終究會因為選擇善良,得到靈魂的寧靜。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這世上,有人使勁表演善良,想要感動別人;也有人輕描淡寫,害怕感動中國。

記者柴靜就是這樣一個人。

2015年柴靜因為《穹頂之下》又一次被推上神壇,這應該不是柴靜想要的。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海狸君當時帶著好奇、壓抑、震顫的心情看完了100分鐘。一個具備專業媒體人素養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媽媽,花費1年時間,耗資百萬,查找大量翔實資料,尋訪多位專家和官員,併到曾經歷過中國目前汙染現狀的多個國家實地探訪,一系列看似聳人聽聞的數字畫面告訴所有人:你我若再不行動,都會死在霧霾裡!

不論這個視頻的出發點在何處,它過億量級的傳播,對於提升中國人的環保意識是一個里程碑級的事件。

如果你認真看了這個片子,就會發現這個片子的主角並不是柴靜,而是那些在我國各地,被各種無力感籠罩的老百姓和環保局的幹部們。柴靜只是一個冷靜的記錄者,她站在霧霾中,記錄下的是環保立法和執法的種種無奈。

這個片子給海狸君帶來的更多的是觀點的顛覆。在此之前,人們關於環保的討論都停留在要發展還是要環保的“二選一”的簡單思維上。

而看完紀錄片,你會發現一個和以前都不一樣的結論:

經濟發展當然有代價,但是代價不應該這麼大;工業化當然會帶來汙染,但是汙染不應該這麼嚴重。從紀錄片裡就可以看出,在很多方面,我們遠遠沒有做到我們這個發展水平所能做到的最好,很多設備、技術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都有,但就是做不到位。從國家到企業,我們的環保意識是極度缺失的。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柴靜在《看見》中寫道:

關心新聞中的人。她把那些在新聞中遇到的留給她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喻為流淌的生命。



發揮記者的責任的前提是在面對這些平凡的人時,能夠走進這些讓我們眼中有淚卻如鯁在喉的生命,走進這些讓我們心存疑慮也心存嚮往的生命,讓觀眾因為一個個體的故事看到社會的傷口,心中時刻緊握一把標尺,代表著距離,更是真誠惻怛的心。

她作為一個公民,用實際行動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有些人的靈魂,能讓你記得一輩子


田納西·威廉姆斯的名劇《慾望號街車》中有一句臺詞:“我總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淘寶買的穿衣鏡,正方形那種好幾大片,很重。坐公交車回家背個雙肩包,拿公交卡的時候顯得更加吃力,一個大叔過來抱過鏡子,說我幫你,你一個那麼瘦小的女孩子哪裡抱的動,一直幫我拿著到我下車,自己才又從對面坐車返回走。(@小金剛v)


剛兼職做服務員的時候,做什麼都笨手笨腳的。那次店裡來了一對情侶,男人點餐,我站在旁邊寫單子寫得頭上的汗都沁出來,只見那女人湊到男人的耳邊說:“親愛的,說慢一點,小女孩快趕不上了。”我當時站在那裡,心裡五味成雜,眼眶的眼淚感激得都要掉下里,這麼善良的女人一定幸福一生。(@我是女主集不能死)


讀大學時,晚上圖書館出來下臺階不慎腳扭了,不能動彈杵在那,一陌生男同學揹著我直奔醫務室陪我冰敷緩和後又揹我回寢室,不留名也沒聯繫方式,這種純真的善意至今想來暖暖的。(@吉米)


昨晚加班電梯故障了,走消防通道的樓梯下來,黑漆漆的。接著不久聽到背後開門聲,有個大漢跟在後面,本來挺害怕的我。結果一陣亮光,後面看到大喊打開了手機的手電筒,舉起來給我照前面的樓梯。(@小森)


.......

人為什麼要善良。

也許就在於這一路我們擁抱了太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不願轉身就將它踩在腳下,辜負這份溫暖和美好。

封面圖:來自花瓣網


搜索 海狸書屋 官方公眾號獲取更多好書推薦,海狸書屋借書前五天免費

www.hailibook.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