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在溧陽市竹簀鎮,有一位美麗鄉村的建設者,這位老人,用自己精湛的技藝為農村百姓打造出了獨具鄉村魅力和韻味的美麗工程、放心工程,讓老百姓住得舒心,讓美麗鄉村更美。他,就是“鄉村精美工匠”呂兆林。

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退休前,曾擔任竹簀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一職,並負責該鎮自來水公司的運行和管理。由於工作需要,他走遍了竹簀鎮大大小小的村莊,對這些村莊的情況可謂是瞭如指掌。2013年,呂兆林退休了。就在他退休後沒過多久,竹簀鎮開始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並於2014年成立了竹簀鎮美麗鄉村建設隊伍。做事嚴謹細緻、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呂兆林受竹簀鎮政府委託,負責項目的施工和管理。

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2014年,竹簀鎮的第一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在南旺村箕笪裡自然村實施。“箕笪裡村是我做的第一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它的生態條件很好,但由於村莊建設缺少投入、村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人居環境亟待改善。”

為了留住鄉村自然風貌,在溧陽市住建委及竹簀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技術指導下,呂兆林帶領團隊開始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按照規劃,進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道路硬化、河塘清淤、溝渠疏浚、雨汙分流、汙水集中處理、建築風貌提升,箕笪裡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鄉村不僅是農村老百姓的遮風避雨的家,也是他們的情感歸宿地。”在改善鄉村環境的同時,呂兆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文化內涵,彰顯地方文化特色。

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上個世紀80年代,箕笪裡村後興建了提水站和全長近8公里的水渠。”呂兆林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水稻種植面積大大減少,且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自2006年起,這座泵站就沒有再投入使用。

在對箕笪裡村進行整治時,曾有人提議廢棄這座年代久遠、已沒有“用武之地”的泵站和引水渠,但呂兆林並不贊同。“在當時那個年代,僅靠人力修建這樣一座泵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它展現了當年水利建設的輝煌,更何況泵站現在仍能使用,我們應該將它好好保護起來,讓更多人瞭解那段歷史。”

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這一想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可,於是,呂兆林通過倒虹吸處理恢復了挖斷的引水渠,在泵站周邊興建了步行道和長廊,沿渠植滿樹木花草,使之成為村民們休閒聊天、遊客賞景拍照的好去處。如今,它已成為箕笪裡村一道獨特的風景。

通過一系列精心打造,箕笪裡這個原本“髒亂差”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為江蘇省美麗鄉村特色樣板村。此後,呂兆林又相繼負責承建了陶莊村大山口自然村、金山窪自然村和中王自然村及觀西和塘馬等美麗鄉村項目。

“每個村莊的人文歷史、自然條件各不相同,箕笪里美麗鄉村的建設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村莊。”在不同項目建設過程中,面對各種新難題,呂兆林沒有退縮,憑藉多年的管理經驗和敢打硬仗的銳氣,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因地制宜彰顯村莊特色和鄉土文化,打造了一批獨具個性氣質的魅力新農村。

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建設美麗鄉村,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很平常的工程項目,但對農村老百姓來說,卻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認真對待。”為此,呂兆林與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工藝,精益求精,堅持把工程當成工藝來做,用傳承與創新、專注與鑽研、堅守與堅持,為“工匠精神”作出了最美的註腳。

正是憑著這種“工匠精神”,呂兆林負責的所有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都通過了江蘇省、溧陽市驗收,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其中,陶莊大山口自然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陶莊村成功入圍“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2018年,南旺村箕笪裡自然村入選江蘇省“水美鄉村”。

溧陽工匠呂兆林:退而不休餘熱發光,匠心獨運點石成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來自農村,在農村工作,和農民打了幾十年交道,親身體會到了農村老百姓生活的不易。能夠親身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對我來說,既是榮譽,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今已67歲的呂兆林仍然奮鬥在美麗鄉村建設一線,以“工匠精神”自勉,堅守“初心”,精益求精,執著創新,為建設精品工程、滿意工程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來自溧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