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賦》

文 ▏洛陽觀察記者李國英

“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自古以來,牡丹就是文人雅士吟詠作賦的重要題材。歷史上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讚美,如唐詩讚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名句流傳至今。

聆听 | 《牡丹赋》

時下正值第三十七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南省作協會員、洛陽市文聯副主席陳勝展為牡丹作賦。這也是作者繼《中原賦》《忠義賦》之後又一鼎力大作。為洛陽牡丹而詠,為洛陽牡丹增彩!

此賦一出,便引得網友紛紛轉發轉載,並留言稱讚。網友“芳芳”評論道:“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孕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有底蘊有歷練的美才能成就國色天香。”

為此,記者採訪了陳勝展,問到創作《牡丹賦》的初衷時,他說:“牡丹是國人心中的國花,最能承載人們嚮往美好,期望祖國繁榮發展的情感寄託!我生活在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千年古都、牡丹花城美譽的洛陽,對牡丹更是情有獨鍾!洛陽現時代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與日俱增!”

伴隨著一次次花開,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自1983年以來,已連續舉辦36屆,成為集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節會活動和河南重要的文化名片。

據瞭解,近年來,洛陽堅持以“堅定文化自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以“牡丹文化”“利民惠民”為主脈,創新舉辦機制、提升節會內容,彰顯文化特色、落實惠民舉措,真正把牡丹文化節辦成弘揚河洛文化、促進文旅融合、建設美麗城市、幸福廣大群眾的平臺、紐帶。

牡丹賦

陳勝展

天韻地鑑,萬物自然;樹呈百姿,花展千顏。顏姿俱絕,唯鍾牡丹!

幽谷有異草,始發天地間;山中無甲子,歷久不知年。武后少小,西河之地;僧道多植舍前,儀為天下之尊,寵居皇家之苑。

武皇龍威,百花爭豔,唯牡丹靜待冰雪,怒貶洛陽,傲姿更觸龍顏!以火焚根,奇骨猶生機盎然!

雖已廣頌,實則奇談!

秦漢以藥入典,已在百姓庭園;唐人舒元輿,牡丹賦首篇!

中原腹地,百花皆宜;乾恩物華,地脈盡佔。南北朝啟,隋已遍植;唐宋之盛,廣庭可見。嬌容錚骨,香媲梅蘭;百花之王,天下魁元!

歲逢暮春,群芳華冠。

白若雲錦,黛含翠煙;紫垂珠露,正赤如丹。藍與晴空相襯,粉與桃花映面;幾簇金黃含笑,萬紫千紅一片!芍藥遜其格,芙蓉少其情;不妄喧其志,無言是古賢!

贊者曰:有此傾城好顏色,天下真花獨牡丹。

嘆者曰: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贊之嘆之,姚黃不喜,魏紫不悲,群芳依舊妍,花開花落二十日,繁綠依然扮春天!

四月芳菲韶華盡,高山牡丹始盛開;誰說此物唯嬌貴,幾歷秋霜幾歷寒!

曾為賞花人,低語問花仙:“依你傾城資,空巷為汝歡。”花仙笑中語:“春風喚我醒,雨露滋我顏,秋風又拂過,冬至覆雪眠,你誇我芳容,他笑我花殘,我本自然狀,喜惡你心間。”

先祖餐霜飲雪,珍花異草不辨;文明肇興之立,祥瑞圖騰始見。唐宋盛世,花開時節動京城;靖康之變,此花悒悒少展顏!

牡丹枯榮,國運息關,而今又逢盛世,薀涵氣象萬千。國人心中國花,既絕色多姿,雍容華貴,又端莊典雅,氣度非凡!

丹青描繪牡丹,千姿百態入畫卷;歌詠題贊牡丹,眾香國裡最壯觀!

齊魯菏澤,巴蜀彭州,中原洛陽,都為牡丹傾城力,愛花護花花更豔!

最喜一抹洛陽紅,冠壓群芳甲天下。一叢迎春先起舞,萬簇合唱春盡綻!

洛陽牡丹,櫛風沐雨,亦歷霜寒,天恩厚賜逢甘霖,春當其時花更繁!

牡丹洛陽,千年帝都,絲路起點,新時代中新機遇,時不我待強發展!

一朵花,一座城,洛陽牡丹,迎春怒放,牡丹洛陽,春色無限!

厚重歷史傳承,時代文明共建!

中國牡丹文化節,好花待友匯中原!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其時,牡丹為主人為客;於龍門,和風相邀春作伴!

看祖國如花錦繡,願人民幸福平安!

聆听 | 《牡丹赋》

4月23日出版的河南日報

本篇文章音頻由洛陽市文聯提供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