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能成大器者,必須做到這一點

林肯:能成大器者,必須做到這一點

《霸王別姬》裡,蝶衣讓小樓陪他唱一輩子戲時說:“差一年、差一個月、差一天、差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段小樓說:“蝶衣,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呀”。

程蝶衣用生命演繹了從一而終。無論愛情,理想,他都如此堅決,哪怕瘋,哪怕死。

正是因為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才使得這部電影成了不可替代的經典,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

人生這一路你可以哭,但是你不能停。縱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能被看見的努力都是膚淺的。

同是寒窗苦讀,怎能甘拜下風,痛苦和甜蜜這一生我都要擁有,不成功可以,但放棄,不可以。

唯有痴迷,方成大器。

林肯:能成大器者,必須做到這一點

01 不痴迷,不成器

人這輩子,無論幹哪一行當,無非就是六個字:不痴迷,不成器。其實真正能擔得起這句話的人,都是大將之材。

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也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他之所以能成為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不僅因為一生勤奮,敢於突破舊派束縛,吸收一切優良傳統,走自己的路,更關鍵的是他專注的工匠精神。

有一次他帶領茨威格參觀工作室時,突然發現作品有一處小瑕疵,便拿起抹刀,立即修改。

幾個小時過去了,他仍在一刻不停地雕琢著,始終沒有回頭看過茨威格一眼。

而當他完成作品後,竟獨自起身離開工作室,全然忘了身邊還有一個人。

茨威格後來寫到:“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

不僅藝術家如此,做任何事都該如此。

不痴迷,不成器,沒有這樣的熱情和執著,又怎麼可能有這麼偉大的成就呢?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林肯:能成大器者,必須做到這一點

02 不痴迷,不入戲

1993年電影《純真年代》公映後,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發現,電影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在這部影片中的造型和神韻與林肯比較相似,便邀請他出演傳記《林肯》中的主角林肯。

劉易斯非常喜歡這個角色,但他覺得自己當時才37歲,演56歲的林肯不合適,就婉拒了斯皮爾伯格的邀請。

在此後的很多年裡,斯皮爾伯格一直沒有物色到出演林肯的合適演員。

2010年,斯皮爾伯格再次邀請劉易斯出演林肯,經過兩天的耐心溝通,終於打動了劉易斯。

但是,劉易斯卻說:“要想把林肯這一角色塑造成經典,首先要深刻體會林肯的人格特質,所以,我需要您給我一年時間,讓我在生活中成為‘林肯”。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劉易斯先是閱讀了100多本關於林肯的書籍,對林肯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之後,他又讓頂級造型師把自己變成“林肯”,還以“林肯”的身份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他讓人們徹底忘記劉易斯這個名字,改口稱他總統先生,他說話的聲音模仿林肯,他的姿勢、動作和神態也模仿林肯。

他吃林肯喜歡吃的菜,穿林肯喜歡穿的衣服,讀林肯喜歡讀的書,去林肯喜歡去的地方。

他把自己的夫人當成總統夫人,以林肯的口吻與她交流。每天入睡前,他會總結做得不好的改正。

不少親朋好友難以理解劉易斯在生活中把自己當成林肯的做法,認為他走火入魔了。

有一次,他走在人群中,有位朋友向他打招呼時忘了稱他總統先生。

他煞有介事地說:“對不起,您認錯人了,我是‘林肯’,不是劉易斯”。朋友苦笑不得。

外界的干擾絲毫沒影響到劉易斯,他沉浸在林肯的世界裡,距離真實的林肯越來越近。

就這樣2011年5月,斯皮爾伯格收到了劉易斯的一盒錄音帶。

裡面的男高音尖細,略帶沙啞,又混合著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和肯塔基口音——與觀察家們對林肯聲音的描述幾乎一模一樣。

2012年11月19日,《林肯》在北美地區公映,劉易斯出神入化的演技讓影片在上映後獲得了幾乎一邊倒的讚譽。

大家都說:“影片中的劉易斯就是“林肯”,他讓“林肯”復活。

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太過屈從的人是無法在職業的道路上走到巔峰的,能夠達到巔峰的人,必定要摒棄世俗的很多觀念,專心投入,才能達到超越旁人的成就。

林肯:能成大器者,必須做到這一點

03 不痴迷,不無敵

心有執念,才能讓自己活的更精彩。心有痴念,才能使自己更真實。每一個不甘平凡的自己,都曾有過一段不瘋魔不成活的經歷。

我的播音老師,曾經是著名主持人,朗讀者。她說她2018年初才進入知識付費這個行業,在此之前,她對這個行業一竅不通,根本不知道如何做社群,如何開課。

但是當她確定目標之後,就買了很多自媒體行業的書和課程,每天晚上看書、上課、學習到一兩點,早上六點就起床繼續學習。

結果,從18年6月份開始,短短6個月時間,她的知識付費聲音訓練營,必須提前預定,才能搶到名額。她說她也沒有天賦,都是學出來的。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剛開始不會的時候,怎麼辦?逃跑?還是拼命學?焦慮有用嗎?一點用都沒有。

可為什麼還會焦慮?因為,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人一旦有了清晰的目標和定位,就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她的故事讓我記住了4個字:極致踐行。當你把一件事專注深耕,做到極致的時候,你就無敵了。

如果你學了很多方法,還沒有獲得成功。一方面肯定是你還不夠努力,還沒有做到極致付出;另外一方面肯定是你沒有把學到的用起來,你只是知道了,但沒有做到。

人這輩子無論如何也要瘋狂一次,無論是為一個愛人,為一股熱血,為一段征途,還是為一個夢想。

為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完成這次瘋狂,要不然真的白活了。

智者為成功找出口,愚者為失敗找藉口,勇者為前進找路口,懦者為停滯找缺口,仁者為天下找渡口,義者為朋友找心口,而芸芸眾生皆各為自己找入口,此之謂和而不同,亦謂之同而不和。

我們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沒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救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什麼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

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要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陳丹青說:“為何天才與瘋子總是同時出現?因為除卻天生的真正的天才,後天的修煉天才,不痴迷是無法堅持下去進行所有嘗試的。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忘我,否則,先天不足證是不可跨越的鴻溝,這是來自基因層面的自然選擇”。

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遭罪。心繫一處,守口如瓶,廢寢忘食,修煉內功,不成功便成仁。

墨寶非寶說:“這世界上有極致的現實,就有極致的理想。哪怕堅持後者的人只有千萬分之一,其存在的意義,就已超越生命的長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