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從南宋開始,我們國家的經濟重心就開始南移,到了建國初期,這種現象有所停滯。打破這種停滯的時間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從改革開放以後,新一輪的經濟重心南移又開始了。在2018上半年,南方經濟佔全國經濟的比重為62%,而北方經濟則為38%,差距明顯。而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現象也表明了“南強北弱”的局面在進一步加劇。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象一:綜合競爭力指數十強城市南北方差距明顯。根據去年中科院發佈的一份報告,綜合競爭力指數十強城市中北方城市僅僅佔據2席,分別為北京和天津。而南方則佔到8席,這個差距就非常明顯了。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象二: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城市前十南方城市居多。數據顯示,在2019年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城市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佔據6席,而北方城市佔據4席,分別問北京、鄭州、天津、西安,而期望的就業城市都是省會,省會發展經濟自然有先天的優勢。而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城市前十的南方城市中,還有深圳等城市。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象三:南方人口淨流入大於北方。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人口流入最多的四個省份分別是:廣州、浙江、安徽、重慶,而這四個省份全是南方省份。而山東省的GDP雖然在全國排名第三,但是卻成為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達到了20萬人。同樣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排在人口流出的第二位,人口流出7萬人。有了人經濟才能發展,而人口持續不斷往南方去,南方的經濟自然還要持續高速發展。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象四:存款餘額南北差距明顯。本地的存款餘額代表了一個地方的吸金能力,也就變相的表示投資者的投資意願。而根據2018年的數據,全國存款餘額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同樣只有2席,分別是北京和天津。而南方佔據8席,其中,深圳和蘇州也均不是省會。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象五:高新技術產業北方少。雖然高新技術產業南北方沒有對比的數據,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山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比較。山東的GDP在全國排第三,江蘇則為第二。雖然GDP名次差距不大,但是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差距較大。山東省的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要比江蘇省的要低接近8個百分點,差距非常大。南方互聯網企業佔高新技術企業的比重比較高,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中,山東僅有2席,而且排名均在60名以外。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現象六:北方地區經濟增速下滑明顯。根據最近十年的數據,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四川省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是與之相對的,北方各省份經濟增速較低,山東雖然體量較大,但是增速也開始降低。

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南強北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南強北弱”的趨勢已經形成,所以,北方要加把勁了,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才是破解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