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很多父母在問,怎樣可以讓寶寶早點開口說話?

於此相對應,語言發展障礙的兒童也越來越多。如何幫助孩子避免語言能力的發展缺陷,也是很多家長迫切需要了解的。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一些早教機構,會建議要和孩子多說話,講故事。這種方法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科學依據,最重要的是操作性不強,因為孩子不會對你的故事有所反應。

有時父母聲情並茂的朗讀,換來的只是孩子的“冷眼相對”。寶寶未開口說話前,對其講故事很難堅持下去,缺乏互動性,讓父母也覺得沒什麼意思。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而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給很多爸爸媽媽帶去了福音,訓練孩子做簡單動作,就能提高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新研究:指示性手勢訓練可顯著提高語言發展

指示性手勢是指寶寶伸展手臂、手掌心朝下、食指伸直、其他四指自然彎曲的手勢, 用以指向空間中某個物體、處所、人物、事件等。

通俗點講,也就是寶寶用手來指出某個人或物體的動作。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發展心理學表明,指示性手勢是是嬰兒最早獲得並使用的手勢之一,通常在嬰兒8-12個月大的時候出現。

最新的實驗研究發現,訓練嬰兒使用指示性手勢可以整體增加使用手勢的數量, 而這一增加與嬰兒在後續親子互動中的言語產生存在正相關。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在這項研究中, 15名17個月大的嬰兒在家裡接受了連續6周、每週 1 次的訓練。

嬰兒被隨機分配到以下三種條件之一:

1、“兒童和主試手勢”條件, 主試指著一幅目標圖片並命名該圖片, 然後讓兒童也去完成該指示動作(比如, 主試指著一本圖畫書中的裙子然後說, “看這條裙子!你可以這樣做嗎?那是條裙子!”);

2、在“主試手勢”條件下, 主試指示並且命名目標圖片但沒有讓兒童指示圖片;

3、在“無手勢”條件下, 主試僅命名而不指示目標圖片, 也不要求兒童指示圖片。

每次訓練前和訓練結束兩週後, 研究者會觀察兒童在家中與母親進行自然的親子互動時的表現來評估這些訓練對兒童手勢產生的作用。

結果表明, 在“兒童和主試手勢”條件下(即兒童被主試訓練去指示), 訓練過程和後續親子互動中兒童產生的不同手勢的數量都顯著增多。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此外, 手勢增多的嬰兒在後續互動中的口語詞彙量也更大。

結合該實驗研究與之前的觀察研究可以得出, 指示性手勢不僅與語言學習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 關, 而且通過訓練嬰兒使用手勢有利於其之後的語言學習, 促進口語詞彙量的發展。

指示性手勢改變了孩子的學習環境

在親子互動中, 父母對嬰兒的指示性手勢會比對嬰兒的其他行為(比如發聲)給予更多言語回應。

因為通常當寶寶指到某個物體時,父母總會告訴其這是什麼東西。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在這些對指示性手勢的言語回應中, 大約一半包含了對嬰兒所指示物體的命名。

大部分近一週歲的嬰兒在說話前, 父母會將指示性手勢轉化為物體名詞。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比如嬰兒指向狗, 父母會回應“狗”, 從而把嬰兒的指示性手勢轉化為物體名詞。

這些轉化有助於詞語學習, 預測了嬰兒隨後的詞彙量發展水平。

指示性手勢激發出寶寶交流的動機

12 個月大嬰兒的指示性手勢至少涉及三種社會動機:

  1. 分享他們對某物的注意和興趣;
  2. 要求拿某個東西;
  3. 給成人提供信息。

這三個動機表明,寶寶的指示性手勢就像是與父母分享語言信息, 特別是去交流的合作性動機。

例如, 在和父母時, 嬰兒會更多地指向對方之前從未見過的新物體而不是對方之前玩耍過的舊物體, 體現了嬰兒理解和渴望交流的能力。

而語言的本質也是交流, 也需要個體理解和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態。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因此, 指示性手勢的獲得,恰恰為語言能力的發展埋下了伏筆,打好了基礎。

“五官在哪裡”遊戲,有效進行手勢訓練

研究表明,12 個月大的嬰兒如果不會使用食指伸直、其他手指彎曲的 指示性手勢, 而只會伸展手臂、張開整個手掌, 那麼他們有更大的風險在2歲時出現言語遲滯

也是從12個月開始, 如果爸爸媽媽一直忽視寶寶所指對象或者對目標物沒有積極情緒, 嬰兒的指示性手勢會逐漸減少。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護人需對寶寶的指示性手勢進行有效反饋,用言語、表情及肢體動作告訴他們,已經獲得了他的消息。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指示性手勢才能不斷髮展,進而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出現打下基礎。

最新科學研究:訓練寶寶做這個動作,孩子說話早,語言能力發展快

同時,孩子8個月後,也可做類似於“五官在哪裡的”手勢訓練遊戲。具體步驟如下:

  1. 在一個安靜的空間裡,讓寶寶坐在你的面前;
  2. 先由你一邊用手指自己的五官,一邊用語言敘述對應的名稱;
  3. 按照不同的順序重複三遍後,嘗試性詢問寶寶某一五官的位置
  4. 不論寶寶是否正確指出父母的五官,都應給予積極反饋,建立信心

這個簡單的親子游戲,不僅能告訴寶寶認識五官,最重要的是能訓練其對指示性手勢運用。

參考文獻

1、Cook, S. W., Yip, T. K.Y., & Goldin-Meadow, S. (2010). Gesturing makes memories that last.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63, 465–475.

2、Iverson, J. M., & Goldin-Meadow, S. (2005). Gesture paves the way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367–371.

3、Kishimoto, T., Shizawa, Y., Yasuda, J., Hinobayashi, T., & Minami, T. (2007). Do pointing gestures by infants provoke comments from adult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30, 562–567.

4、Delgado, B., Gómez, J. C., & Sarriá, E. (2011). Pointing gestures as a cognitive tool in young children: Experimental evid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10, 299–312.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