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慢充仍是未來主流 快充需要更多技術創新

歐陽明高表示,快充仍然是應急,未來的主流仍然是慢充。既然是應急使用,廠家對於快充的投入一定要考慮成本,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

歐陽明高:慢充仍是未來主流 快充需要更多技術創新

3月29日-30日,由江蘇省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裝備創新中心主辦,星星充電、江蘇智行未來汽車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二屆須彌山大會在江蘇常州舉行。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巨大機遇,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突破550萬輛,中國佔比超過53%。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預測,2030年,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8000萬到1億輛,這是個十萬億級的市場,是未來十年最確定的發展方向。但是現階段能源的供給、傳輸和消費仍是制約汽車行業轉型的關鍵因素。本次會議就將圍繞“智慧能源,電動時代”展開主旨探討,推動形成有利於電動汽車發展的產業生態,助力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

在30日舉行的主旨演講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對於未來快充技術做了展望,他表示,快充仍然是應急,未來的主流仍然是慢充。既然是應急使用,廠家對於快充的投入一定要考慮成本,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

電動汽車續航問題不斷增加電池不是辦法,從新能源汽車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從整車集成角度來講節能是最重要的。快充是應急使用,未來的趨勢仍然是慢充。快充是輔助的手段,就要考慮成本,充電器由於加入儲能設備,功率做多大都可以,但是對於電池和整車來說是一大難題,最核心的就是電池的倍率是一個瓶頸。針對應急快充,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比如保時捷做了一個350千瓦跨快充,但是它不需要提高電壓,靠的是電池系統內的串並聯。這就是很好的創新。

關於氫燃料電池,歐陽明高表示,氫燃料是蔚來自然的選擇,不僅僅包括汽車產業,其涉及鋼鐵、煤炭等產業,產業鏈非常長,參與人數多。未來我們還需要發展新一代制氫技術,但是新一代高效低成本的儲氫技術需要十年才會完全成熟。歐陽明高預計2020年會有5000到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預計總量會達到5萬-10萬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