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鋒:把握第三次汽車工業大革命歷史性機遇——打造中國主導的智能車發展生態

2019年4月16日-18日,備受矚目的2019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創新、開放、綠色——聚焦汽車產業變革與機遇”。本次論壇由閉門峰會、大會論壇、11個主題論壇和2個同期活動組成。其中,

在4月18日上午舉辦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未來出行變革”主題論壇上,英博超算(中興通訊一級子公司)總經理田鋒先生髮表了題為“把握第三次汽車工業大革命歷史性機遇——打造中國主導的智能車發展生態”的精彩演講。

(以下附演講實錄)

2019中国汽车论坛 | 田锋:把握第三次汽车工业大革命历史性机遇——打造中国主导的智能车发展生态

英博超算 田鋒

田鋒:

簡單介紹一下英博超算,我們是中興通訊剛剛成立的公司,我們以前是中興通訊的一個產品線。這次智能汽車在中國如火如荼,自動駕駛、汽車電子這一波浪潮有上百家公司誕生,我們英博超算還有五家公司是跨界進入的,中興、華為、阿里、百度、騰訊。我們叫英博超算,是在去年12月6日成立的,主要是因為中興通訊的美國事件,我們集團受到了美國政府很大額的罰款,我們集團開始聚焦主業做新業務的剝離,我們英博超算就獨立的發展。中興、華為、百度、阿里、騰訊我們唯一一個把完整的BU剝離出來,主要是因為美國事件。

我做了很多歷史數據的回述,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從開始之後有三次機遇,抓住三次機遇就能夠崛起成為世界領先,不用說50年,100年的發展,可能10年、20年你就處於世界領先。第一個機遇顛覆價格,第二個顛覆使用成本,第三個顛覆體驗。汽車是德國卡爾本茨獲得的專利,我研究之後汽車工業的第一次革命並不是在德國其實是在美國。1913年的時候福特,福特發明了流水線,他實現了汽車的價格顛覆。當時一輛汽車摺合當時的美元大概是6000美元,福特最低做到了846美金這個促進了汽車工業的第一次大革命。以福特為首包括通用整個美國汽車工業的崛起,也是在全世界範圍帶動了美國整個工業的崛起。

接下來一次工業革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結合石油危機,以豐田為首的日產、本田的崛起,顛覆的是汽車使用成本。比如說日系的車很省油、質量非常好,使用成本非常低。到現在為止還是無人能出其右,這次革命以豐田為首的和整個日產集團在汽車工業的崛起。

我覺得車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一個是炎帝一個是黃帝,黃帝又名軒轅,發明車的人叫軒轅。黃帝是軒轅氏,車是車的車裡駕艙,轅是傳動軸,當年是馬車到車輪的傳動軸。所以我說中國人其實作為炎黃子孫是車發明的民族,接下來法國人發明電動車,奔馳發明汽油車。第一次汽車工業的革命,美國整個工業板塊的崛起。

第二次汽車革命以日本汽車工業的崛起為主導,整個車的中心繞著地球走了一圈,下一步去哪裡,可能在座的各位在中國當然是希望這個能不能也讓中國的一批有代表性的企業,或者帶動中國的汽車工業崛起。因為我覺得剛剛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連續十年最大的市場向全球提供了最大的市場銷售份額,也向全球提供了單體市場的最大的利潤。中國的汽車技術非常的弱,我覺得跟我們的身份不匹配。中國人做高鐵系統,通訊系統,家電,我們甚至做手機,我們都在全球有一席之地,我們有我們獨有的技術,我們應該對全世界有所貢獻,唯獨汽車工業中國在技術領域,在全世界聲音非常弱,整個中國的標準以翻譯歐洲的VDA等標準為主,所以我希望這是我們要抓住的一個機會。中國的汽車工業其實危在旦夕,本土品牌主要是靠關稅壁壘,這次中美貿易摩擦特朗普是死死抓住中國的汽車關稅不放,你必須降關稅,你不降汽車關稅我就要怎麼樣。我們很清楚如果現在把汽車關稅一下子降下來,中國的汽車本土品牌可能一朝就崩盤。日本人在日本造車拉到中國,美國人在美國造車拉到中國,不在中國生產一樣具有很強的成本競爭力,價格競爭力,本土品牌是打不過的。

合資品牌靠的是合資股比,中國政府不是一個有誠信的政府嗎?要兌現WTO的承諾,開放汽車市場,降關稅,降合資股比。發改委已經宣佈了,2020、2023年就開放了,特斯拉已經在上海獨資建廠了。你會發現現在所有的外方合資企業全部找中方合資方談調整股比,當然我們只看到華晨集團調了,我們沒有核心技術你有什麼資格佔50%的市場份額,現在建個廠需要很多錢嗎?我需要招很多工人嗎?即便中國人頂住了不想合資股比,對於外方到了2023年我自建個獨資廠把所有新的車型給獨資廠來生產,我不是可以掙到100%的利潤嗎?我為什麼要分一半給中國的合資方?

我們研究認為智能汽車,網聯汽車就是代表著汽車工業,汽車產業最後一次機會,就是體驗的革命。過去一百年汽車工業的體驗一模一樣,都得有個司機。無非原來方向盤沒有助力現在有了助力輕一點而已。但是智能汽車,網聯汽車帶來的是本質的體驗變化,可以在開車的時候很愉快從A點到B點,成本很低。而且智能汽車需要的是一個體系的變革,不再是像混動車你又有發動機,變速箱,加一個電動系統。智能車是體系的變革,中興、華為、百度、阿里、騰訊我們已經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這種跨界我認為才有機會。

未來汽車的特點就是軟件定義的,在現在這一刻以前的汽車都是叫材料定義,或者說機械特性定義的。比如說德國車特別硬,日本車軟一點,因為用了高強度鋼。有的人喜歡硬朗的感覺,這就叫做材料定義。還有機械特性定義的,比如說是七速變速箱,七速變速箱,我是V6、V12發動機。到了未來這些都不重要了,現在高強度鋼大家都是了,純電動之後車的質量也沒什麼問題,以後消費者更關心的是軟件定義,以後消費者關注的特性要麼是軟件在出廠之前放進去的,要麼出廠之後用戶再安裝的。它讓汽車工業和通訊最終形成了融合,都是在做移動終端這塊我們也是有優勢的,中興通訊在軟件定義的系統商用化中興是全球第一批企業來做的事情,我們擁有超過十幾年的經驗,積累了很多軟件、硬件的能力。

隨著軟硬件解耦,軟件定義一定會帶來一個龐大的生態,開放比如說諾基亞手機當年傳統的手機廠商也在提開放,我們回憶一下用諾基亞手機的歷史什麼時候在裡面裝過軟件,你能記得諾基亞手機裡的軟件嗎?當蘋果公司跨界的IT公司進入到手機,還有谷歌IT企業進入到手機中,瞬間這個產業變得非常豐富,很多的軟件公司誕生,很多的服務誕生,比如說《王者榮耀》賣的是服務費。汽車也在提開放,但是開放的結果根本沒有開出來,最終還是垂直一體化,軟硬件強綁定。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更加開放的體系放到車裡面,車智能化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成為士兵,以前政府不管,以後美國政府、德國政府、日本政府、中國政府都會對智能汽車有一個政府的強監管,雖然市場不會封閉起來,智能駕駛的軟硬件一定會要求本土化,本國的政府必須100%可控。

英博超算做的是預控制器、硬件、操作系統、中間件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在這裡面我們主要是做藍色的部分,綠色的部分車、傳感器、控制軟件開放出來跟全行業合作,智能網聯汽車太複雜,絕對不是一個企業能夠做完的。即便博世再強,但是你會發現通訊他們也不做,一定要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就像當年的聯發科一樣,把自動駕駛,智能汽車的門檻降的很多,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個遊戲中來,我們才能成功。

我們跟國內的車企合作,像長城、廣汽、吉利、東風、北汽、一汽,我們把車拿過來做好改裝,直接向算法公司開放,讓你做自動駕駛應用軟件和服務開發。我們希望降低它的門檻,建立這個生態。我們形成這種生態體系建設,我們一定希望跟大家來合作,包括傳統的博世、出廠公司合作,高校合作,降低門檻大家一起把智能汽車做出來。這是我們做的預控制器,我們在做測試利用中興通訊豐富的測試手段和測試工程師提供高水平的設備。我們是全中國第一家做出L3預控制器的企業,這是基於5G的遠程操控和遠程自動駕駛,我們也是開放出來,你只要跟我們合作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把5G遠程操控遠程自動駕駛放到車裡面去,或者來做業務應用開發。這個是基於5G的遠程操控和遠程自動駕駛,這個是基於預控制直接上高速在做業務演示,這個速度大概跑到90公里沒有任何問題,這個是跟長城合作的車。這是實車,不是在某一個封閉測試區,在實際的高速公路上跑,沒有問題。

這是在繁忙的高速上面做的L3的測試,我們的測試主要是在實際的道路上面,我希望你做自動駕駛開發,你跟我們合作你的算法很快就可以上得去跑。當然要注意安全,我們把門檻降到很低,在推中間件的標準,希望能對自動駕駛的發展帶來貢獻,不僅僅是翻譯國外的標準,我們操作系統也是車和路邊設備一體化。我們有一個產業生態的這麼一個發展計劃,我希望是開放的大家一起來做,包括西方的企業,日本的企業,德國的企業可以一起來合作來做這個市場。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