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推出“多多農園” 掘金咖啡原料生意

4月24日消息,近年來隨著消費品質的升級,從咖啡文化到咖啡經濟,新咖啡消費也逐漸走紅,拼多多也做起了咖啡原料的生意。

拼多多推出“多多農園” 掘金咖啡原料生意

日前,拼多多宣佈計劃推出1000個“多多農園”項目,首站落戶雲南保山,將藉助拼多多銷售當地的咖啡。此外,還上線了高黎貢山扶貧農活專場,引入播幫咖啡、景蘭咖啡、雲沫大咖、比頓咖啡等品牌,據悉,上述品牌也是星巴克、雀巢等巨頭品牌的供應商,或者背靠農科院研究。

與此同時,拼多多的收購價也比上述巨頭品牌高出不少。據云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數據顯示,拼多多收購咖啡生豆為每噸0.96萬元,是海外咖啡巨頭收購0.28萬元的3.4倍。資料顯示,今年3月底,拼多多就與雲潞咖啡、比頓咖啡、景蘭咖啡等6家平臺商家,以40.76萬元的價格收購了在雲南建檔立卡貧困戶42.53噸咖啡豆等原料。

而拼多多之所以瞄準咖啡原料市場,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咖啡市場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則與咖啡市場競爭激烈,咖啡原料採購價格被巨頭擠壓,導致當地生產商開始擁抱電商,尋求新的銷售渠道有關。

拼多多推出“多多農園” 掘金咖啡原料生意

眾所周知,我國咖啡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國信證券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3000億人民幣;從國際情況來看,我國咖啡人均消費量僅0.003杯/人/日,與美國0.931杯/人/日差距懸殊,而同處亞洲的韓國和日本也分別達到0.329和0.245杯/人/日,相比之下,我國咖啡消費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但中國日益增長的咖啡市場,卻與咖啡產量佔據中國近99%的的雲南咖啡並無關係,甚至咖啡種植戶仍面對尷尬的局面。據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測算,整個咖啡產業鏈中,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環節,幾乎成了免費勞動力。

拼多多推出“多多農園” 掘金咖啡原料生意

而在拼多多之前,星巴克、雀巢、麥斯威爾等咖啡巨頭都在雲南佈局了中國本土咖啡原料供應鏈,當地所產的咖啡也主要向這些國際咖啡品牌供貨。但據拼多多平臺的數據,2018年6月至12月,平臺咖啡類產品的訂單量增幅超過1000%,年輕用戶對於咖啡消費的需求增速遠超其他類目;其中,雀巢的單店GMV環比增速在150%以上,而國產品牌價格低一半,增速卻明顯不及國際品牌。也就是說,儘管咖啡消費市場增長迅速,但成就的最終還是國際品牌,再加上咖啡巨頭仍在壓縮收購價格,導致當地生產商不得不尋求新的銷售渠道,開始向電商靠攏。

不過,雲南咖啡仍存在以小農戶種植為主、標準化程度低、自身抗風險弱、與市場嚴重脫節等問題,據《北京商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雲南有非常多的咖啡品牌,大大小小加工廠30多家,品牌太分散,很難形成品牌效應。因此,儘管如拼多多這樣的電商正在介入,但升級國內咖啡供應鏈還需要更多的咖啡品牌以及咖啡生產加工品牌共同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