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高手馮歷:從一名普通大學畢業生到4億資產管理者!

馮歷:上海某投資公司總經理,11年期貨投資經驗,2002年接觸期貨交易,2003年大學畢業進入證券公司工作,先後經歷2006年到2007年的股市大漲和2008年的期市大跌,在短短3年內,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蛻變成為千萬富翁,並從此走上職業投資人的道路,如今管理著近4億元資產規模。提倡價值投資理念,以基本面為依據做中長線交易,採用多品種、輕倉策略。

市場中拼搏進取

“任何事情都要‘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這樣成功的概率會大很多。”眼前的馮歷(化名),聲音不大、語速偏快,眼神卻異常堅定,特別在聊起期貨和投資時,年僅33歲的馮歷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和自信。

所謂的謀定,是指在瞬息萬變的期貨行情中把投資策略完全量化,依靠對各品種的基本面判斷出趨勢方向,從而中長期持有。馮歷坦言“在我的投資策略中,唯一研究的是基本面,而基本面的核心因素就是供求關係。也就是說,供大於求的,我們做空;供不應求的,就做多。”

供求關係說的邏輯看似簡單,背後卻牽扯到每一個品種線上的複雜產業鏈。“首先需要判斷一個品種的大週期,是處於牛市週期還是熊市週期,以此確定長期的趨勢方向。然後再根據季節性週期來把長期的方向落實為每一箇中期的入場點。”談起各品種的生長週期和具體的漲跌點位,馮歷如同計算機一般精確。

“以白糖為例,憑經驗,該品種的週期為3年,每3年為一個小週期,而6年就是一個大週期。也就是說如果白糖開始漲,一般情況下是漲3年。白糖上一波牛市的頂點發生在2006年3月,最高每噸達6100元。事實上,它是從2003年開始,每噸1900元漲到了6100元。到了2006年,當時股市處於大牛市,白糖卻開始下跌,從6100元每噸跌到了2008年的12月,最低僅為2400元每噸。所以從2008年的國慶節之後,我們認為白糖的多頭週期開啟。”在準確從白糖底部入市做多之後,一直到2011年,三年來馮歷對所判斷的多頭方向沒有過任何動搖。

“到了2011年9月底至10月初,當時白糖曾經最高達到每噸7500元,根據3年週期來判斷,白糖已經進入一個熊市週期。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在這個時候做空,因為還要看它的季節性週期的供給情況。”所謂季節性週期的判斷,馮歷給出了兩個要素。首先是白糖的生產期是從每年的12月底到來年的1月初;其次是從9月開始到來年2月,當中有中秋到春節中節假日對糖果的需求旺季。那也就意味著根據供給關係的邏輯,白糖是處於供不應求的青黃不接期,因此雖然它當時處於熊市週期中,卻不能盲目做空。“而到了2012年3月,一方面市場對糖果的需求已經過去,同時夏天的飲料需求還沒有跟上;另一方面白糖的生產也已到位,它又處於一個熊市週期中,做空的把握就很大了。”馮歷說。

把握大並不代表可以在一個品種上肆意重倉。在馮歷的辦公桌上,撂著厚厚的一沓基本面研究資料,隨手一翻就可見目前公司主要配置品種的牛熊週期走勢表。“這是螺紋鋼的、這是橡膠的、這是豆粕和PTA的。”談起商品期貨各自的生長屬性,馮歷對著我們如數家珍。

大起大落悟真理:控制回撤

馮歷看似是這個市場的特立獨行者,他既不日內炒單,也不搞程序化交易,與目前期貨市場上盛行的交易模式大相徑庭,但他的盈利模式卻受到了客戶的認同。“從2009年至今,公司現在期貨類的資產規模已經近1億元。”

不同於期貨投資給大部分投資者留下的可以在短時間內使資產迅速翻倍的印象,馮歷帶領的操盤手團隊注重盈利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拒絕任何依靠盤感所作出的隨意性交易。

“事實上,期市大多數投資者都做短線投機,甚至是純日內交易,我有時不明白他們的盈利方法,因為在我們眼裡,市場的短期波動是隨機的,根本很難判斷,僅靠技術指標,靠盤感,我覺得不大靠譜。”馮歷之所以對隨意性交易如此反感,與自己在期貨市場上最大的成功與失敗有著莫大關係。

2003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證券公司工作的馮歷,在2006年比普通投資者提前嗅到了股票大牛市的臨近。“當時記得一發工資,就馬上和朋友騎著摩托車去陸家嘴的銀行取錢,然後全部資金投入股市。”2006年到2007年,A股市場一路暴漲到6000點,馮歷重倉券商股和消費類股票,用價值投資結合波段操作的方法,資產翻了十幾倍。

“2007年股票最高峰的時候,賺了接近300萬元。拿了這些錢,我發現了期貨市場五十年一遇的投資機會。”從2002年就開始期貨交易的馮歷,懂得在股票大牛市中轉移資金,反手做空大量期貨品種。“2008年8月,當時大盤指數已經跌破了3000點,石油的價格依然在漲,機會太明顯了。事實上之前我也一直在做空期貨,但是盈利始終沒有超過20%。”直到那一年的10月,終於讓馮歷遇到了他口中難得的交易機會。

才嚐到暴富的喜悅,很快卻迎來了市場反轉之下的鉅額虧損。2008年年底,馮歷依然不斷反彈做空,到2009年元旦假期之前,繼續留了100手燃料油空單和30手橡膠空單。想不到美國原油價格一夜之間從跌3.7%大漲至14%,也使馮歷的資金瞬間縮水200萬元。

經歷過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馮歷也覺悟到了控制回撤的重要性。“在期貨市場,翻幾倍的收益率不難,要虧損30%甚至50%也很容易。然而,我認為期貨是可以穩定賺錢的,因為短期的波動不可能有誰完全看得清楚,但是通過基本面的研究做中長期策略可以保證穩定的盈利。”馮歷說。

軍事化管理團隊,期貨資管發展方向

“如果說我們公司的整個投資團隊是一個參謀部,那麼我就是領頭人,我的操盤手相當於將軍,下面還有交易員作為士兵來下單交易。將軍怎麼來打仗,自己說了不算,必須聽整個投研部的。”據馮歷介紹,為了杜絕投資人受盤面左右而造成隨意性交易,他所帶領的交易團隊也有嚴格的紀律,如投資經理不能獨立管理賬戶,必須結合基本面分析確定好趨勢進行中長期交易。

此外,馮歷的軍事化管理還體現在許多交易制度的嚴格制定上。首先,一個新設賬戶在交易初期,倉位僅為二成至四成,有了盈利之後才會逐漸加重倉位,但最多不會超過八成。其次,規定投資經理在進行交易時,任何品種的淨頭寸不得超過另外一個頭寸的一倍。“比如,如果確定做多,那麼你開了40萬的多頭,意味著要開20萬的空頭。”

而為了避免單個品種方向有誤造成巨大虧損,馮歷還規定任何品種的配置資金不得達到總賬戶的20%。“多品種、輕倉,根據基本面中長期持有,這是我的核心投資理念。”

在這樣的理念下,馮歷的止損和止盈方法也自成一體。“總體原則是,有利平單,不利加倉。如果我們做空的品種在日內反彈了,正常情況下我們會加空,比如每個操盤手做橡膠的話,單賬戶有2—12手的空間可以給他加倉。但是如果單品種產生了超過15%的虧損,並且操盤手對於後市走勢把握不大的時候,我們會採用鎖倉的方式來鎖定風險,一直到操盤手再次對後市有把握之後,才會把另外一個頭寸平掉。”馮歷認為,如果根據大趨勢判斷某品種會出現超過10%的逆方向反彈,就會及時離場。

走過期貨投資的第十一年,馮歷帶領他的團隊除了管理已有的三支有限合夥基金外,也開始嘗試期貨投資陽光化的道路。“期貨私募的陽光化從去年才開始起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在業內稱王。我們希望可以把握住這個機會,用心做好產品,在期貨資管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馮歷對於未來,充滿著期盼與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