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煤改氣”政策調整,2019年將迎來煤改高峰

1月29日獲悉,河北省發改委已於近日下發文件,要求“除2017年結轉的農村煤改氣任務外,2018年原則上不再新增農村煤改氣和燃煤鍋爐改氣”。

上述文件同時稱,該省煤改氣的繼續推進將與氣源落實情況相掛鉤。“待2019年鄂安滄管線、2020年中俄東線國家主幹輸氣管網投運,有新增氣源後,再考慮實施新的煤改氣工程。”該文件還要求各市上報2018、2019年擬建成投運儲氣設施表。

經河北省能源局節約和裝備處工作人士證實,考慮到目前的氣源緊張程度,2018年暫時只安排完成2017年未完成的煤改氣工程,原則上不再新增。待氣源得到保障之後,具體推進計劃還需與住建部門統籌協調。

“大氣十條”收官考核之年大規模提速的“煤改氣”,令華北地區一度出現比往年更嚴峻的“氣荒”。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改氣(電)任務最重、冬季天然氣保供壓力最大的河北省於去年11月28日拉響全省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Ⅱ級預警狀態),意味著該省的天然氣供需缺口達到10%-20%。河北省天然氣供應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缺口,最直接的原因,是煤改氣進度超過預期,加上供暖季到來後用氣需求集中釋放,超出最初設計的冬季保供方案。

去年12月11日環保部與河北省聯合舉行的媒體座談會上,該省發改、住建等職能部門對媒體坦陳燃煤替代得失。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燃熱中心主任焦世清當天披露,2017年河北省共完成農村氣代煤、電代煤253.7萬戶,其中氣代煤231.8萬戶。而根據河北省去年年初制定的計劃,氣(電)代煤任務為180萬戶、工業燃煤鍋爐改造4500蒸噸(1蒸噸介質供暖面積大約為1萬平米)。也就是說,去年僅氣代煤用戶數就超過了年初制定的氣(電)代煤總目標。

此外,據焦世清披露,去年河北省氣代煤投入使用的數字為213.4萬戶。以此數據計算,該省去年煤改氣投用量比180萬戶超出近19%。之所以出現工程改造量231.8萬戶和投入使用量213.4萬戶之間超18萬戶的數差,焦世清解釋稱,其中一部分是由於長期在外等原因,自己要求不供天然氣,另一部分則是還沒有最終完成氣代煤。焦世清介紹說:“我們9月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要求大家把控氣代煤的節奏。”對於目前沒有完成的,由於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已終止了施工。“這種情況,清潔煤和爐具由政府統一安排,一定保障群眾供暖!”

河北省發改委能源局綜合處副處長梁義科在去年12月11日的座談會上稱,根據摸底測算,河北省2017年採暖季天然氣的需求量將達到約82億立方米。這與此前落實的65億立方氣源存在17億方的缺口。據瞭解,對於去年的用氣量大增,河北省並不是沒有預判,反而是較往年提前數月著手準備,譬如提前3個月與“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簽訂供氣合同,去年10月根據新的需求變化又簽訂了增加供氣的補充協議等。

去年底河北出現氣源緊張的另一重原因,是天然氣峰谷差高、天然氣調峰設施落後。根據國際經驗,一旦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和超過30%,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就需要超過消費量的12%,而且國家整體儲氣能力要達到一定規模。但目前中國的儲氣調峰設施遠未達到這一標準。

去年12月印發的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環保部、住建部等十部門共同編制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稱,中國地下儲氣庫建設嚴重滯後,有效工作氣量僅佔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左右,難以滿足季節調峰需求。LNG接收站儲罐均是正常運營儲罐,可供調峰使用的容量很小。

幹線管道管存氣只有在應急狀況下可動用,不具備調峰能力。而目前華北地區天然氣季節峰谷比已達到3.5,加大清潔取暖“煤改氣”力度將進一步增加冬季用氣峰值天然氣保供難度大。該規劃提出,到2021年,六省市需具備的城市應急儲氣量分別為:北京1.7億立方米、天津1.2億立方米、河北2.1億立方米、山東2.3億立方米、河南1.6億立方米、山西1.4億立方米。

從以上來看,2018年將是煤改氣推進工作調整的一年,燃氣供應、輸配調控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完善,村村通燃氣將不在是難事,擴大農村地區清潔供暖措施,保障老百姓溫暖過冬,相信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推進,產品及供暖系統不斷的完善,2019年將迎來煤改清潔能源的高峰期。目前,山東、山西、內蒙、陝西、河南等地已陸續展開煤改前期示範、推薦、調研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