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國——崆山白雲洞

走遍中國——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規劃面積204.77平方公里,是2002年由國務院審定公佈的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崆山白雲洞風景名勝區包括崆山白雲洞景區、天台山景區、岐山湖景區、小天池景區和縣城文物點,集洞、山水、原始次生林及文物景觀於一體。2006年,成立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加強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更好地規劃、開發、建設、利用和保護風景名勝資源。2017年完成總規修編。

崆山白雲洞是天然喀斯特岩溶洞穴,1990年7月1日對外開放。據專家考證它形成於五億年前的中寒武紀,是全球同緯度最大的溶洞。洞內四季恆溫17度,洞穴觀賞面積4000多平方米,主要景觀200多處。現已開放的有“人間”“天堂”“迷宮”“地府”“龍宮”五個洞廳,洞體深幽,景觀密集、類型齊全。“崆山七絕”為全國乃至世界溶洞中所罕見,被專家譽為“北方奇觀”“地下岩溶造型博物館”和“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世博園”。景區先後榮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十大奇洞、河北最美30景、邢臺市十大金名票,榮登人民日報80個最美旅行地,中國十大著名洞穴等眾多榮譽稱號。

天台山景區位於溶洞西北約10公里處,為嶂石巖地貌,被稱為“地上沉積岩博物館”。天台山山體高聳,壁陡如削,頂平如臺,故名天台。主要景點有五穀倉、玉皇頂、天台飛瀑、九縣堖、大、小天眼30餘處,極具旅遊美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概括講主要看點有五個:一是山形美,遠看像一尊臥佛。大佛天成,大化眾生;二是山石奇,有各類波痕石、泥裂石、樹輪石等百態奇石。丹崖聳立,層理精巧;三是山林茂,山上有松柏林3000多畝,遮天蔽日,松濤陣陣,鳥鳴啾啾,幽深靜美;四是山寺多,存有隋唐以來的慈雲庵等八大寺庵遺址。禪音嫋嫋,淨土靜心;五是山水秀,有天台飛瀑,戲水池,蓮子湖、靜心潭等水體景觀,蓮湖佛影,靜心禪語。冬日雪後,丹崖素裹,分外妖嬈。“天台積雪”,為臨城古八景之一。

岐山湖景區位於臨城縣西豎鎮西豎村。距離崆山白雲洞約2.5公里,天台山約8公里。岐山湖景區是一個集遊覽、餐飲、住宿、康體和水上娛樂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在建築風格上,以江南園林風格為主,同時融合了歐式風格、古典皇家、佛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元素,將國內外十幾個著名景點“搬”到這裡。佔地約750畝,建成了演藝中心、佛教文化中心、水上娛樂中心、會展中心、拓展訓練中心等。其中長廊總長1080米,一公里多一點兒,仿照北京頤和園長廊修建而成。頤和園長廊總長728米,岐山湖長廊是頤和園長廊1.483倍,是世界上最長的畫廊,連同廊上的14000餘幅“蘇式彩畫”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大全》。

走遍中國——崆山白雲洞


小天池景區位於臨城縣趙莊鄉西部山區,距縣城50公里,園區地處深山區,海拔較高,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海拔在14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508.1米,相對高度400—800米不等。兼有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與山地森林氣候特徵。地廣人稀,受人類活動影響少,這裡保持了近乎原始的自然生態系統。共有林地面積約6.7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林約4萬畝,是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被稱為“天然植物寶庫”。主要以櫟樹、油松、樺木為主,其中油松面積約7500畝,是太行山油松成片分佈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區內花、木、喬、灌、草等植被種類齊全。據專家考查,已知的高等植物有80餘科近700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2種(山楸樹、漆樹)。共有藥用植物150多種,其中常見的或成為資源的有50種左右,如大黃、黃芩,柴胡、桔梗、何首烏等。賞葉類的樹木有黃櫨(又稱黃櫨材,當地人叫作黃臘柴)、紅櫨、五角楓、蔡家木、山楊、樺木、槭樹、柿樹、椿樹以及松柏等,賞花類植物有杜鵑、百合、薔薇、繡線菊等。園區共有百年以上的古樹約2000餘棵。可以用“碧綠、涼爽、幽靜、雄奇、秀美”10個字來概括小天池。

走遍中國——崆山白雲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