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邊守望,要是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提起《麥田裡的守望者》,相信沒有人沒聽過這本書。這本J.D.塞林格唯一的長篇小說,可謂是少有的傳世經典。出版至今發行量已經有7000多萬冊了。

可是這本書之所以有名,並不僅僅是因為它廣受世界青年的喜愛,還因為它是一本曾多次被禁的“謀殺者之書”。

這本書,在美國曆史上,曾經五次被禁。甚至在,在1978年,這本書還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被禁止發行。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這本書有幾個忠實的粉絲,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馬克·戴維·查普曼、小約翰·欣克利、羅伯特·約翰·巴多。

對於這三個名字,恐怕大多數人都是相當的陌生。不過他們乾的事,卻都是驚天動地。

第一個人,幹掉了大名鼎鼎的披頭士主唱,約翰·列儂。第二個,刺殺了里根總統,幾乎讓里根喪命。第三個,在1989年幹掉了,21歲的女演員麗貝卡·沙伊弗爾。

因此很多人將這本書稱為“謀殺者之書”,他們覺得這本書對於青少年,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年輕人很容易會受到書中角色的情緒感染,而陷入到其中,走向極端。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正是美國剛剛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的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的第一超級大國。政治、軍事、經濟,都達到了一個頂峰。

那個時候的“紐約”,就是一個功利場的代表。人們的生活虛假、空虛,沒人在乎別人想什麼,大家都在假模假樣的活著。

整部書一共有200頁,共16萬字,卻僅僅是寫了主人公在三天內經歷的事情。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第一天,在期末考試,四門考試掛掉後,我們的男主又被學校開除了。在宿舍裡,當他知道,他的混賬舍友跟他原來的女朋友約會後,他暴怒。

可是由於自己的膽怯,被打了一頓後,他就離開了學校。不敢回家的他,在小旅館招妓,可是由於自己膽怯,又被打了一頓還賠上了10塊錢。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第二天,我們男主,約了自己的“假模假樣”的女朋友看戲,然後以十分不愉快的方式分開。在這期間,他偷偷的跑回家,跟自己的妹妹訴苦。

說出了自己做麥田守望者的理想。然後被突然回來的父母嚇得半死後,跑到了自己的老師家裡,卻不想自己的老師,是個變態的老同性戀。

於是他跑了出來,在候車室的躺椅上,過了一夜。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第三天,下定決心徹底離開家的他。想去西部蓋一座小房子,去過自己的生活。在走之前,他想見妹妹最後一面,卻發現妹妹想要跟他一起去。

因為妹妹,他放棄了自己的想法。在公園裡的旋轉木馬上,他感受到了快樂、可是這時候他卻因為生病,被送去了醫院。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在本書中,男主看似對於一切都是那麼的厭倦和反感,只是因為他討厭一切的假模假式,沒有靈魂的東西。而對於童真和他曾經的美好記憶,都十分的珍視。

所以他才會對他死去的弟弟十分的懷念,對他的妹妹那樣的疼愛。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霍爾頓想要的,僅僅是能夠作為個守護者,靜靜的看著純真的世界。一旦有人偏離純真,那麼就把他拉回來。

面對這假模假樣的世界,霍爾頓十分的迷茫。他只想逃離這個世界,只想自己一個人生活。他用這種方式,來對抗著這個世界。

可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力量再大都是十分的無力的。因為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個體。我們永遠沒有辦法脫離這個世界而存在。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所以當霍爾頓想要逃離的時候,卻因為沒辦法割捨掉自己的妹妹,只能夠放棄。

所以在本書的最後,當醫生問他,出院後是否會好好學習。他沒有回答,霍爾頓還是那個霍爾頓,他永遠不會因為別人而改變。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可是他卻會向這個世界妥協,不僅僅是因為他長大了,更是因為他愛這個世界。

雖然他依舊很討厭他的那些朋友,可是他也很懷念他們,因為有他們的世界才是真實的。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

誰的人生不迷茫,面對生活,我們都是麥田的守望者

誰的人生不曾迷茫?面對世界,我們都曾經做過這樣那樣的傻事,也都曾經想過去逃離。

逃離很容易,可那是怯懦的表現,唯有當我們願意做一個守望者,守護我們的一切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成熟,我們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人生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