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為什麼做,怎麼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1:基因檢測有什麼用?

基因檢測,主要的作用有如下幾個:

  • 指導靶向藥選擇:EGFR突變的肺癌,用易瑞沙、特羅凱;HER2擴增的乳腺癌、胃癌,用赫賽汀;BRAF突變的惡性黑色素瘤,用維莫非尼;KIT基因突變的白血病、胃腸間質瘤,用格列衛等等。
  • 提示化療的敏感性
  • TMB分析是否適合PD-1治療
  • 用於疾病的復發和耐藥的監測
  • 篩查遺傳性癌症:比如部分腸癌、子宮內膜癌(林奇綜合徵);乳腺癌、卵巢癌等。
基因檢測:為什麼做,怎麼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2:基因檢測,測多少個基因合適?

一般情況下,只要做特定癌種指南推薦的若干個基因就行了,幾個到十幾個不等。各種腫瘤,到底需要測哪幾個基因,各大指南都有詳細的規定。

部分經濟有餘力的病友,想尋求更多跨癌種用藥或者PD-1治療,基於自願的原則,一定要把人類已知的數百個癌症相關的基因都測一遍,做TMB分析,也是有道理的。

基因檢測:為什麼做,怎麼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3:靶向藥,是不是都要先做基因檢測?

不是。抗血管生成為主的靶向藥,如貝伐單抗、瑞戈非尼、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侖伐替尼、卡博替尼、安羅替尼、olaratumab等新藥,並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檢測——因為,現在並不知道,哪個或者哪幾個基因突變,或者染色體改變,與這些藥物的療效有相關性。

基因檢測:為什麼做,怎麼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4:血液基因檢測是否靠譜?

一言以蔽之:不同的技術手段,準確率不一樣;目前最先進的技術,準確率大概在90%左右。因此,如果有一年內組織切片的病友,還是優先考慮組織切片;沒有足夠切片,或者腫瘤組織時間太長,或者懷疑原來的靶向藥耐藥、產生了新的突變、但又不願意重複穿刺活檢的病友,可以考慮用血液替代。

我們一般推薦的優劣順序是:最近手術或活檢新取的組織標本>1-2年內的組織標本>最新的血標本>2年以上的舊的組織標本。

基因檢測:為什麼做,怎麼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5:為什麼有的病友反反覆覆做基因檢測?

目前,大多數國內外專家都認可,腫瘤的發生和進展,與基因突變的不斷累積和變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是直接的因果聯繫。因此,動態地檢測組織或者血液或者尿液裡的基因突變情況,有助於提前發現腫瘤復發、提前發現腫瘤耐藥。

對於正在用EGFR一代靶向藥的肺癌患者,目前歐美已經批准了血液基因檢測試劑盒,可以用於疾病的動態監測。

基因檢測:為什麼做,怎麼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via:咚咚腫瘤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