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临淄区,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位于淄博市东北部,介于北纬36°37′51″~37°00′30″,东经118°06′27″~118°29′30″之间,东临青州市,西接张店区与桓台县,南与淄川区、青州市相邻,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2014年底,全区总面积663.7平方公里,辖7个镇, 5个街道;全区总人口为61.30万。

夏代,临淄为季荝氏族部落居住地。季,兄弟间排行最小;荝,意思是乌鸦嘴。商代初年,临淄为逢国属地。1950年属淄博专区。 1953年,属昌潍专区。1958年,并入益都县,属昌潍专区。1961年,复临淄县,属昌潍专区。1969年,属淄博市,改县称区。

境内著名景点有:齐国遗址博物馆、中国古车博物馆等。

2018年11月,临淄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33位。

淄博市临淄区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北纬36°37′51″~37°00′30″,东经118°06′27″~118°29′30″,东临青州市,西接张店区与桓台县,南与淄川区、青州市相邻,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胶济铁路、青银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全区总面积663.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1.2%。

地势概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临淄区地势(3)

临淄区处于鲁中山地北缘与华北平原相接的过渡地带,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山间平原地形,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微倾斜低平原,两者所占面积之比,大致1:3。南部最高海拔509米(天堂寨),北部最低海拔高度为16米(宁王东村)左右。临淄区地貌依其形态类型,主要是丘陵、山间平原及山前倾斜平原。若按形态成因类型划分,主要有剥蚀溶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形。淄河自南而北贯穿于境内东部,发源于中南部黄山之阴的乌河,流经境内西北部。全区低山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7.9%和72.1%。

剥蚀溶蚀地形主要分布于大武及齐陵镇以南淄河河谷两侧及路家山一带。主要地貌形态为低山丘陵,该区以构造剥蚀、溶蚀作用为主,侵蚀作用次之。海拔标高160~320米,地形坡度在5°-35°。

剥蚀堆积地形主要分布于辛店以南的低山丘陵前缘及路家山周围,地面标高60-100m,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多在10°~3°。在剥蚀丘陵区的坡角与外缘普遍分布着由残积、坡积、洪积物形成的倾斜平原,属山麓河谷堆积,一般由黄土状亚粘土、亚粘土、粘土夹碎石、砂砾石组成,冲沟比较发育,切割深度多在10~15米。

堆积地形主要分布在敬仲、朱台、齐都、皇城、齐陵以北的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势平缓,地形开阔,自南向北倾斜,组成物质主要由亚粘土、粘土夹砂组成,为淄河早期搬运堆积形成的冲洪积扇。冲洪积扇的首部王朱一带海拔标高为90米左右。地形坡降在1.7-3‰。

气候环境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城区远眺

全区平均气温13.2℃,较2011年偏低0.4℃,较常年偏高0.3℃。年极端最高气温39.3℃,出现在7月3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8℃,出现在1月6日。全区年降水量639.7毫米,较2011年偏多47.9毫米,较常年偏多15.6毫米。全年日最大降水量72.0毫米,出现在8月12日,较2011年日最大降水量偏多13.4毫米。全区年日照时数2268.6小时,较2011年偏少139.8小时,较常年偏少172.8小时。年内无明显的阴雨天气。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最小相对湿度为9%。全年无霜期为193天。初霜日为10月26日、终霜日为4月15日。

2014年,全区年平均气温14.6℃,较常年偏高1.3℃。年极端最高气温39.9℃,出现在5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2℃,出现在2月10日。全年降水量366.6毫米,较常年偏少243.6毫米。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有68天。没有出现暴雨日。全年日最大降水量44毫米,出现在6月20日。全年日照时数2128.2小时,较常年偏少261.6小时。年内无明显的连阴雨天气。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最小相对湿度为8%,出现在5月26日和27日。全年无霜期为220天。初霜日为10月14日,终霜日为3月7日。 [2]

2015年,全年平均降雨572.2毫米,比历年减少7.2%。其中汛期平均降雨量331.9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25%。另外,11月份有3次大的降雨过程,全区平均降雨量108.2毫米,是历年同期降雨量的4.6倍。

地质环境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城区夜色

地处鲁西隆起的北部边缘,茌平至淄博凹陷带的东端,全区经历了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古生代的地台阶段,中生代的活化阶段和新生代的新构造阶段,为金岭背斜和湖田向斜构造。特征是在古老的结晶基地之上有较新的沉积岩覆盖,为双层结构型,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有金岭杂岩体及火山岩。

临淄区南部位于华北陆块(Ⅰ)、鲁西隆起(Ⅱ)、鲁中隆起区(Ⅲ)、泰山-沂山断隆(Ⅳ)、邹平-周村凹陷(Ⅴ)博山凸起(Ⅴ)内,北部位于华北陆块(Ⅰ)、华北凹陷(Ⅱ)、济阳凹陷区(Ⅲ)、东营潜断陷(Ⅳ)、博兴凹陷(潜)(Ⅴ)、寿光凸起(潜)(Ⅴ)、昌乐凹陷(Ⅴ)。全区总体上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的北倾单斜构造。区内地质构造总的特征是断裂比较发育,褶皱发育弱。大的断裂是淄河断裂带。

按走向规模较大的断裂可分为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断裂;这些断层均隐伏于新生代地层之下。该区位于淄博向斜东翼北端,地层总的分布趋势为由南向北由老变新。出露地表的主要是下古生界中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上古生界石炭二迭系陆相碎屑岩类地层隐伏于新生界上第三系碎屑岩地层及第四纪松散岩类堆积物之下。

水文

淄河自南而北纵穿临淄区临淄区东部,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

乌河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大武南部山丘地带,流经该区凤凰镇,在六天务村西入桓台县,再经桓台县侯庄、索镇、耿桥、起凤等乡在夏庄村北入予备河去博兴县。

东周殉马坑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东周殉马坑(2)

东周殉马坑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20余座。在其中5号墓的周围发现了大规模的殉马坑。墓室南北26米,东西23米,南墓道长18米,宽12米,椁室位于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垒砌,南北长8米,东西宽7米,深5米。墓室早年被盗,随葬品荡然无存。唯有殉马坑保留完好。殉马坑在墓室的东、西、北三面。东西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宽5米,三面自然连接,成为一体,全长215米。

天齐渊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天齐渊

天齐渊又名温泉,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牛山北麓。天齐渊是自古齐国始便非常有名的景点。

据1957年10月测流,日涌水达69000方。70年代,因淄河上游断流及常年超采,天齐渊停止喷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开山采石,天齐渊被破坏。2008年区政府对天齐渊遗址重修保护(齐园),让游人再睹名泉。

金岭清真寺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金岭清真寺

金岭清真寺位于今金岭镇金南村,是当地回族居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院落范围南北58米,东西70米,大门东向。原大门、二门(望月楼)及碑碣等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祈主大殿、南北配殿、阿訇颂经室、沐浴室尚存,皆为砖、石、木建筑。

齐国历史博物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齐国历史博物馆

齐国历史博物馆位于临淄区齐都镇镇政府驻地,是全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它是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形制作外形,青砖砌垒,形似古城堡,别具一格,内部装饰古朴典雅,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顶高15米,与宫城西部的宫殿建筑遗址桓公台东西相望,交相辉映,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中国古车博物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中国古车博物馆

中国古车博物馆位于临淄区东北部的后李文化遗址,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为中国古车陈列馆和春秋殉车马两大部分。古车陈列以大量的文物、模型、古车复原、照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商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古车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管仲纪念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管仲纪念馆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古钱币博物馆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3)

临淄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筹建于2006年,2007年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设立,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古钱币专题博物馆。馆址位于临淄大道绿阴大厦8楼。博物馆坐落于临淄区人民政府东部,展览面积约860余平方米,共十一个展厅,展品两万余件套。

姜太公祠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于临淄区城区内,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太公祠是一组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周文王访贤遇到姜太公,

遂请回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周武王继位又尊称师尚父。姜太公辅佐周王朝灭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齐国。太公治理齐国,采取“因俗简礼和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等政策,注重农、工、商并举,大力发展生产,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其后姜太公又辅佐周公平定纣的儿子武庚的叛乱,为赏太公二次安周之功,周成王赋予姜太公“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专伐大权,成为海岱之间联袂而往朝的大国。

石佛堂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概况

临淄区石刻艺术馆

石佛堂位于今齐都镇石佛堂村北侧,距村舍民宅百余米,现存残破佛堂三间。堂舍为中国古代殿宇式建筑。青石砌基,木柱支撑,二椽重梁,青砖墙,灰瓦覆顶,一门二窗,内饰壁画。佛堂内有石佛四尊。堂室中央置弥勒佛一尊,高1.14米,宽0.45米,厚0.24米,背依刻有40个佛像的石屏;西间石佛三尊,缺首,雕在一块莲瓣状石屏上,石屏刻有35个佛像,其上端左右雕立式飞天和蟠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