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個股不懼牛回頭,正是上車好機會

優質個股不懼牛回頭,正是上車好機會

關於牛市的定義,各位就不要再問我了,我態度很明確也很堅決,這就是牛市,而且牛市初期強到這個程度是我沒想到的,幾次回調都是日內完成。但是隨著點位越來越高,兩市估值也進入了19倍的合理估值區間,獲利盤確實也大,這個時候如果出現回調也還真不意外,注意我說的回調是10%左右的回調。很多人就在這兩天的回調中被嚇破了膽,不管三七二十二,開始大規模的減倉,實在不什麼明智之舉。這麼說,主要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調整的空間實在有限,極有可能單日急跌。從歷次牛市起步後的回調看,調整的空間大部分不在10%上下,但都有單日急跌5%的情況發生,比如:2006年6月7日-5.33%,7月13日,-4.84%;2014年12月9日,-5.43%,2015年1月19日,-7.7%;而周線基本也相應的在同一時間出現了5-7%左右的調整。再看當前的市場,基本上到目前為止,本輪牛抬頭,在3月8日出現了跌幅-4.4%,但放到周線級別上,基本上沒有出現幅度比較大的調整。也就足可以見到本次行情之強。所以,考慮2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歷史的牛市初期的下跌並不可怕也不會出現10%以上的大級別調整;另外一方面要看到這次牛抬頭為什麼這麼強?是因為政策、資金、估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的感覺不需要太擔心,當然,如果回調10%也不意外,我可算不出來。

二、整體進入估值合理,要突破只有業績和預期。

優質個股不懼牛回頭,正是上車好機會

2012年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分類為19個門類,這張表是這19個門類2019年4月23日的估值情況;從這個圖表中各位看到了什麼嗎?前列腺,你坐下,你不能發炎。結合滬深兩市19.14倍PE,我大概的思考是這樣的,第一,從A股自身的歷史看,這已經進入了一個合理的估值區域,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低估;第二,行業分化嚴重,但從市盈率近半年和1年的變化看,這基本上就是一輪普漲,包括信息傳輸、軟件產業,金融產業,房地產產業,市盈率的變化百分比基本上差別不大;第三,行業內個股分化嚴重,半年來,大盤已經上漲了34%,但行業門類並沒有這麼明顯,那是因為垃圾股的權重很小,漲跌影響不大,而優質個股的權重更大,這一次牛抬頭,估值都開始迴歸。所以,大概可以確認,如果只是我們國內資金主導市場,這個位置,我認為應該不存在突然的暴漲了,能夠觸發走牛的因素只有業績和預期,預期是什麼?現在看來只有基礎機制改革了,短時間怎麼可能?所以,接下最好的可能是橫盤,往優質業績股方向分化。

什麼?國外增量資金入市?噢,是會來的,中國這個經濟發動機他們配置的太少,可是這是一步一步來的,不是一步到位。

三、安心持有是牛市獲利的最有效的策略。實際上,安心持股是除去牛市見頂後,普通投資者最好的策略,沒有之一。基本上可以確認,現在這個位置,最差不過是回調,而橫盤和向上的概率更大,我看不出來再次轉入大熊市的可能性,所以安心持股。至於持有什麼樣的個股,千人千面,各家各法,我依然堅持我的2020的原則,我覺得非常好;在方向上我說過很多次了,高端製造、科創板對頭部券商的變革性機會、出清後的影視行業、中產消費品等,這些都歷史性的投資機會。不知道別人說的話你可會聽,反正我說的話你不聽損失的是你的機會。在這個範圍內我選擇的這些優質個股依然為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我相信更大的收益還在後面。至於具體標的的投資機會,我更多的會在星球裡肆無忌憚的去講,這裡說一個吧,索菲亞中長期來看依然會是一支數倍的長牛股,現價很便宜。

最後再上一個圖,大家對比下面兩個圖有什麼不同?

優質個股不懼牛回頭,正是上車好機會

這是2007年牛市前的均線和量價走勢圖,與當前市場走勢圖的對比,是不是感覺明顯的還是第一張圖好看?5、10、30、60、120、250日線全部多頭排列,量能一直在緩慢上升;第二張呢?是不是有點亂?再仔細看看,如果120日線(藍色那根)上穿250日線(黃色線),是不是就跟第一張圖一樣了呢?各位可以自行翻翻以往的上證歷史,凡是出現所有均線多頭排列的跡象,基本上都是一輪持續相當長的牛市。我想,空頭等的大概就是上穿的那一刻吧?

未來怎麼走我不知道,但是不要被牛回頭嚇破膽,可以確信,這個時間節點,好多優質的個股一點都不貴,便宜的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