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萬年,他們以及南極的故事

一眼万年,他们以及南极的故事

暮春四月,無限春光,許多旅行的夢想又開始萌芽。飛豬南極專線也在此時傳來2020年新航季開售的消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將是飛豬與海達路德“午夜陽光”號包船合作的最後一年,這表示,“不到5萬元去南極”的普惠遊神話,很可能也是最後一年。

從2016年推出芬蘭極光專線起,飛豬的普惠旅遊令以往對於夢想和實際的邊界被打破,旅行的概念被徹底顛覆——連最難企及的南極,都成了八零、九零後年輕一代觸手可及的事,人生中,還有什麼夢想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呢?

儘管已從南極回程多日,幾位故事主人公在重提南極之旅時,言談中仍難掩喜悅激動之情——他們都參與了飛豬南極專線2019航季的旅行,並且都在南極郵輪上度過了難忘的2019年春節。

事實上,飛豬南極包船從2017年推出市場,迄今兩個船季共9個船期的包船,已帶領4000多中國遊客實現了南極夢想,中國也由此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南極第二大客源國。

稍加留心不難發現,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南極”開始被更多熱愛旅行的人頻繁提起,“南極之旅”從一個遙遠到甚至近乎“虛擬”的話題,變成了被真正提上日程的旅行“A計劃”。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

從教授到學生

南極是一次身心的置換

作為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從事青少年研究工作的一名學者,劉衛兵教授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過往的多次旅行,他大多是和家人一起,這次去南極也不例外。

為了能去南極,劉教授一家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原本訂好的新西蘭自駕遊臨時取消,光機票就損失了近2萬元。之所以改變行程,是因為兒子突然得知可以一次性將年假休完,連上春節就有了難得的二十幾天,於是,早就在網上關注飛豬南極專線的兒子當即和父母一起拍板——改去南極!

在劉教授看來,南極最大的特點就是:極為純淨。

蔚藍色的冰川、冰架,與世無爭的企鵝、鯨魚……海上巡遊隨手撈起的一塊冰,就有7000到一萬年的歷史,比5000年人類文明史還要長。南極是如此獨特的一座美麗“星球”,無法不令人動容。“尤其是對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來說,去一次南極,相當於一次身心的置換。”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人們對於一般的旅遊自費項目大都比較牴觸,但在南極郵輪上,所有自費體驗都要經船方抽籤決定是否有資格參加,對於被抽中的人來說,會感到幸運,並且因此倍加珍惜。

劉教授如願抽到了雪山徒步,他用了四個字來形容在雪山徒步過程中拍下的照片——“極為唯美”。那是一種完全融化在大自然中的感覺,和在岸邊企鵝步道上行走的感受完全不同。

至於參觀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則是每一名中國遊客都感到興奮激動的。雖然長城站處於南極圈外圍,沒有白雪皚皚的動人景觀,但意義特殊,無可取代。回程後,劉教授在個人公眾號上回顧南極之旅,在提到長城站時,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國家認同情感爆棚。”

很難想象的是,一個從事人文科研工作多年,每年要去全國各地講課上百場的大學教授,在南極的十幾天,卻變回一個謙遜無比的學生——郵輪上一場接一場與南極冰川、南極生物、人類探索南極史等相關的自然與歷史科學講座讓他著了迷,他在回顧文章中寫道:“生活需要升級換代。無論你是何方神聖,在船上你就是一個學生。”在劉教授看來,南極之旅帶來的文化體驗,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獲得,這種獲得是用任何金錢買不到的。

一眼萬年

站在極點上的哲學思考

房先生是在廣州從事產品開發的一名總工程師,因為工作的關係和家人分隔兩地,這位江蘇的60後有著典型的隨遇而安。每逢假期,要麼回江蘇探望家人,要麼去世界各地旅行。在去南極之前,他已獨自走過四十多個國家,這份中年男人的瀟灑和隨性,讓很多人自嘆弗如。

隨著旅行經驗的豐富,房先生走的地方越來越小眾。去南極之前,他剛剛結束了南非之旅,從南極回來,緊接著又去了突尼斯,最近,他又在召集夥伴計劃去北極。在他看來,相比以往的多次旅行,南極之旅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對個人是里程碑式的挑戰”。

報名南極遊的過程,對房先生來說沒比出門買菜複雜多少——某天早上偶然看到朋友發的南極遊信息,問了下價格,隨後就在一個小時內做了決定並交了錢。

對房先生來說,有一句話最能準確形容南極給人的感受:望一眼就是一萬年。

身處南極,目之所及,到處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觀,每一幀畫面都記載著上萬年的演變,給人的震撼無法用語言形容,“這樣的震撼必須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看再多的照片、紀錄片都無法取代。”

去了南極,原本就關注環保話題的房先生越發對人類環保有了深刻認知。他直言,希望退休以後繼續致力於國內的環保事業,在他看來,環保的理念和傳統道家思想是相通的,“人類社會發展中,利與弊是共存的,現實中,多數人看不到弊,忽視環保,這是最讓人痛心的。”

在海達路德郵輪上,船方安排了大量的知識講座,這些講座也是所有遊客口碑最佳的,幾乎場場爆滿。在房先生看來,自己從未像在南極郵輪上這樣求知若渴,“這些新的知識不僅是對個人知識體系的補充,更是對固有觀念的挑戰。”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外國專家指引大家思考的話題——地球是圓的,當站在南極點上,日出東方的概念不復存在,你的任何方向都是北,都是對立面。人生亦是如此,當走到極端,眼前只剩下對立面,此時你需要重新定位的思維方式。類似這種由南極引發的哲學思考,讓他感到很有意思。

花4000多元露營,值!

普惠的南極遊讓更多年輕人有了一圓南極夢想的機會。據飛豬數據,南極專線中, 46.5%的遊客是80後,其中近三分之一是90後。

1989年出生的遼寧女孩陳慧潔就是這樣一名“準90後”。在瀋陽一家銀行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她,因為不到三十歲就完成了“隻身走遍七大洲”的旅行夢想,被身邊人貼上了“另類”、“膽大”的標籤,畢竟在東北,敢於前往非洲、南極這樣頗具挑戰性的目的地的遊客還不算太多。

和許多努力打拼的年輕人一樣,因為假期有限,每年僅有一兩次出國旅行的機會,春節就是慧潔拼假去夢想地打卡的重要節點。在去南極之前,她已利用年休假去過五大洲,這一次,她購買了一張飛豬南極包船的單船票,自行DIY了南美+南極洲之旅,為七大洲打卡畫上完美句點。

此前,慧潔一度認為南極遊的費用會很高,但實際上利用早鳥優惠,購買船票然後自己預訂往返機票,總共4萬多元就在南極洲+南美洲成功插旗,這對她來說完全在可承受範圍內。不過她坦言,價格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去南極是人生計劃之一,只不過在看到飛豬包船剛好在合適的時間、有合適的價格,讓夢想得以實現得更快罷了。”

出發前,慧潔對南極並沒有什麼概念,當郵輪穿越德雷克海峽的一刻,慧潔瞬間被震撼住了——她在十點鐘方向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冰山,那幅畫面永久地刻在了心底。

行程開始前,慧潔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在南極大陸上住一夜,料想那一夜將是值得銘記一生的。到了船上,為了增加“南極之夜”自費項目的中籤率,她放棄了其他項目的抽籤機會,只報了這一項,終於如願抽中。

這一項目的收費高達4000多人民幣,換來的是在南極陸地上住一晚帳篷、與企鵝和南極星空共眠的機會。

跟隨探險隊員坐上衝鋒艇,登陸並親手搭建帳篷,每一步都令人興奮,等到夜幕降臨,縮在羽絨被裡、身上貼著四十幾個暖寶寶的慧潔更是激動萬分,那一晚是整個南極行程中,唯一一次看到星星的夜晚,同時看到了美麗的日落和日出。有趣的是,企鵝家族看到人類竟敢在此過夜,特地派了幾隻企鵝趴在帳篷前盯著人類入睡,憨憨的認真模樣令人忍俊不禁。到了後半夜,當企鵝的叫聲也消失,慧潔和同伴們迎來了真正的“南極之夜”——那場安靜,足以刻骨銘心。

對慧潔來說,南極給人帶來的改變是讓自己懂得尋找初心,是一種變相的返璞歸真。“在那樣純淨的天地間,你會想要保持自己最美好的狀態,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想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當然,也想再回來。”基於對南極的偏愛,慧潔明確表示還會再去南極——去更深入極圈,可能的話,再帶父母去一次。文/本報記者 王海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