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儀仗隊列隊

今天下午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週年的國際閱艦式。

雖然大家紛紛表示天公不作美,幾乎是“霧裡挑燈看艦”,也有人調侃這是軍艦最新的“隱身作戰功能”,但毋庸置疑,這場閱艦式中到底展示了中國海軍多少的實力、多少新進展,是每一個關心中國發展的島友最為關注的話題。

沒錯,回想中國海軍70年崢嶸歲月,從早期海軍司令蕭勁光“租個漁船去視察”,到今天閱艦式上編成6個群的32艘受閱艦艇、分為10個空中梯隊39架受閱戰機,以及這些年“下餃子”般的戰艦列裝,難免令人感慨萬千。

島叔帶你從今天的細節中略窺一二。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遼寧艦正在接受檢閱



航母

先說本次閱艦式中壓軸出場的,航母“遼寧艦”。

作為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承載著中國人的航母之夢。在中國海軍發展史上,它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民間一直有一個爭議:它到底是訓練艦,還是戰鬥艦?

按照中國海軍艦艇舷號的規律,兩位數舷號一般用於訓練艦等非戰鬥艦艇。如是觀之,遼寧艦的舷號是“16”,最初也確實是作為訓練艦的身份加入中國海軍。

但是兩天前,也就是4月21日的央視新聞中,遼寧艦副艦長陸強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遼寧艦正在“由一艘訓練艦試驗艦向一艘打仗的艦艇轉變”。這番發言也可看作是給長期以來的民間爭論畫上句號:遼寧艦將是一艘“戰鬥艦艇”。

島叔注意到,此次受閱前,遼寧艦剛經歷了一次大的現代化改裝,主要是對此前運行和訓練中發現的不相合適的裝備設施進行改進,如艦島設備調整、動力電力等系統進一步優化。

這些改進,正是遼寧艦在此前多作戰科目試驗和訓練過程中積累下的經驗。遼寧艦從訓練艦試驗艦向戰鬥艦的轉變,也標誌著中國海軍已經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航母戰術體系,未來中國海軍的作戰核心將越來越向航母戰鬥群的方向轉變。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南昌號”導彈驅逐艦接受檢閱



大驅

另外一個大看點,無疑就是國產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南昌艦。

這是“萬噸大驅”首次以現役軍艦的身份對外展示,舷號“101”,格外引人注目——對中國海軍而言,“101”是一個有著重要意義的數字。

怎麼說?

1954年10月26日,中國和蘇聯代表在青島軍港碼頭舉行了交接儀式。時任海軍參謀長周希漢宣讀中央軍委命令,將蘇聯交付的兩艘驅逐艦,分別命名為“鞍山號”“撫順號”;作為中國海軍第一艘驅逐艦的“鞍山艦”,舷號恰好就是“101”。

可以說,“101”有著“起始”的含義。

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不惜斥巨資向蘇聯購買4艘老式驅逐艦,頗有“千金買骨”的意味。可以說,從成立之初,中國海軍就渴望走出黃水、邁向深藍。

70年過去,“101”這個舷號,從“鞍山艦”交接給了“南昌艦”,這也是國產新型萬噸級驅逐艦的首艦。

不誇張地說,“南昌艦”是一艘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它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隱身性能,也是中國海軍第一款在平臺和設計理念上達到世界先進、甚至局部領先水平的艦船。

將“101”這個數字授予這樣一款戰艦,表明中國海軍決心以新的高度開啟新的航程。這是海軍兩個時代的分水嶺,是給歷史的一個答覆,也是給老一輩海軍的告慰。如果說“老101”鞍山艦開啟了中國海軍的“初始版”,那麼“新101”南昌艦則開啟了中國海軍2.0版時代。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正在接受檢閱



核潛艇

據今天人民日報報道,閱艦式上首先接受檢閱的是潛艇群的8艘潛艇。第一艘受閱潛艇,是“長征10”號戰略導彈核潛艇。

“長征10”號戰略導彈核潛艇,舷號412,是新型戰略核潛艇,也是中國建造排水量最大的潛艇。

從資料可知,此次海軍出動的8艘潛艇中,包括“長征10”號核潛艇在內,有4艘“長征”系列核潛艇、4艘“長城”系列常規動力潛艇,展示了中國海軍強大的水下戰鬥力。

4月11日剛開通的官方媒體@人民海軍,將海軍所轄五大兵種描述為“五個孩子”:

老大潛艇,老二水面艦艇,老三航空兵,老四陸戰隊,老五岸防部隊;把潛艇部隊排在“老大”,可見海軍對水下力量的重視。

核潛艇具有水下自持力強、隱蔽性能好的特點,這種特點也賦予了核潛艇天然的“不對稱優勢”。攻擊型核潛艇,可以有效執行破交、伏擊等水下作戰任務;戰略導彈核潛艇,則是“三位一體”核威懾體系中最為有效的核威懾手段。畢竟,在茫茫大洋中找到一艘核潛艇,無異於大海撈針。

對於強國海軍而言,核潛艇是必不可少的兵種,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五指山艦正在接受檢閱



兩棲登陸

閱艦式中還有一個“新成員”值得關注:五指山艦。

這是國產“船塢登陸艦”家族中的新成員,首次以受閱的形式與全國人民見面,與沂蒙山艦、徂徠山艦、五臺山艦一起,構成本次受閱的登陸艦群,顯示出近幾年來中國海軍在兩棲登陸作戰能力方面的長足進步。

大家知道,隨著形勢的變化,提高“兩棲作戰能力”,日益成為中國海軍的實際需求。

4月17日的央視新聞報道中提到,

“兩棲作戰力量由兵種轉向全面發展,陸戰隊擴編成軍,一系列轉型之舉,讓兵種搭配、職能分配更加合理”——這是官方報道首次明確提到“海軍陸戰隊擴編成軍”,是島叔前幾天剛解讀過的內容,也是海軍強化兩棲作戰力量的體現。

作為一支進攻型兵種,海軍陸戰隊不僅擔負著兩棲登陸、島礁攻防這樣的傳統作戰任務,還要擔負著反海盜、反恐、隨船隨艦安保等非傳統領域的作戰任務;強化兩棲作戰能力,也是中國的實際國防需求。

而以“五指山艦”為代表的國產新型船塢登陸艦,也是本次閱艦式中除遼寧艦以外,噸位最大的艦艇之一。它們的出現,使中國海軍兩棲登陸艦艇整體實力有了質的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該類型戰艦入列,中國海軍必將擁有一支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小覷的兩棲登陸力量。

當然,這次閱艦式上肯定還有很多其他值得一說的細節,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天氣原因,目前還無法一一指出,隨著後續的公開報道,島叔將繼續為大家彙總分析。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中國海軍海上編隊



70年


70年前的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時,只有幾條日偽時期留下的殘破船隻和國民黨起義的幾艘小艦艇。

一年後,1950年3月17日,海軍司令蕭勁光到劉公島視察,沒有船,只好跟當地漁民租了一條小船。漁民說:“你是個海軍司令員,還要租我們的漁船?”

1950年,解放萬山群島戰役,解放軍的海軍隊員用的是陸軍戰法,把手榴彈扔到敵方甲板上,端著刺刀跳上去抓人。

之後,中國買下了鞍山艦、撫順艦、長春艦、太原艦,這都是原本蘇聯淘汰下來的二級驅逐艦。

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這背後,是黃旭華們從國外的報刊上搜羅核潛艇的信息,從美國買回來的潛艇玩具上琢磨構造,用算盤計算數據。科學家們數十年隱姓埋名,參與試驗的戰士們出海前寫下遺書。

1980年,64歲的劉華清將軍率中國軍事技術代表團訪美,第一次登上航母。美國不允許靠近碰觸,劉華清踮起腳尖,伸著脖子遠望。


【解局】青島閱兵中的細節與看點

劉華清將軍細觀美國航母



本世紀初,中國從烏克蘭買回“瓦良格號”。當時,它是個半成品,躺在海上十多年,沒有任何內部設備,空殼船身都生了鏽。2012年,它變成了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第二艘中國航母下水,也是是我國第一艘自主研製的航母。外國智庫指出,中國的海軍實力進展令人印象深刻,“近10年內,中國有約50艘056型輕型護衛艦和20多艘054型護衛艦入役”。

中國海軍,生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