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阿玛斯的坑洞理论曾经提到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坑洞,我们带着内心的坑洞行走于世间,它并不好看,可是唯有接纳它,才更接近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彼岸。

我真的认识我自己吗?我也曾经这样问过自己。

有一天,当我翻开曾经的心理学课本时,自我认知的定义出现在我的面前。

自我认知:对自己洞察和理解,它包括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察。

自我理解,我翻了翻字典,理解有认识了解的意思。记得我还见过一种解释,是说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感受,从而使本该发生的矛盾被弱化。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我很欣赏和赞同第二种解释,如果人们能够给自己多一分包容,弱化自己与自己的矛盾点,我想人们就会少许多心理上的疾病。

这个世界说不上公平,有时甚至还有些倾斜,这一切构成了我们自我否定的来源,但是此时你得学会和自己和解,让自己走向幸福。

壹 整容

王尔德曾经说过美高于善,善胜过丑。

美丽的皮囊是很大的优势,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一点,一个美丽的女孩如果做了错事,人们总会倾向于原谅和理解,在面对美丽的外表时,人们是健忘和偏颇的。

今日和我聊天的一个女孩子告诉我,她想整容,开始我以为她在开玩笑,于是我笑着问她:

“想整哪里?”

“不知道,反正想看着好看一点。”

“你已经足够好看了。”

“没有,我觉得自己不好看。”

“怎么忽然这么没自信?”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她微微叹了口气,情绪忽然低落起来:“其实曾经的我一直很自卑,我很不喜欢自己,所以后来我就拼命的逼迫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去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可是当更好看更优秀的女孩出现时,和我暧昧了很久的那个男孩子,成了她的男朋友。”

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聊了许多她最近的不顺心,比如演讲比赛时的失利,辩论赛时脑子忽然的空白,甚至在与朋友交谈时忽然失去了话题,这一切变化的开端都是在她的暧昧对象有了比她好看的女朋友后发生的。

看着她垂头丧气的离开我的办公室,我忽然觉得这个女孩自卑得让我有些陌生。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时,她是个活的非常光鲜亮丽的女孩,各种比赛与演出中皆有她的身影,她的落落大方与自信满满让我印象深刻。

我承认,比她好看的女孩子很多,可是她也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她却仿佛丧失了所有的斗志,她的自信在一夕之间消失殆尽。

我陷入了沉思,我开始思考王尔德的那句话,是否这个社会的所有资源都是分配不公的,天生好看的人总是会更容易得到别人求而不得的东西。此时我站起来,看着窗前的倒影,我对着玻璃上的自己笑了笑,原来我也不是一个拥有着好看皮囊的女孩。

贰 相面

前几天,我去一个学生的房间玩,破天荒地,房间里不是安静学习的氛围,而是六七个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笑闹着。我好奇的凑过去,发现她们正在让其中一个女孩相面。

我好奇的坐下旁听。

坐在一群人中间非常有大师仪态的小宋同学笑嘻嘻地指着女孩A的面孔说道,“你童年很幸福,心胸很宽广,中年过的不错,婚姻很幸福,晚年也会很有钱。”女孩A心满意足的坐到了一旁,暗自窃喜。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女孩A的父母我接触过,夫妻关系和睦,对女儿更是宠爱有加,我相信这个女孩的童年过的很幸福,无论是从她对待父母的态度来看,还是从她摆在桌面上的全家福中的笑容来看,都是无容置疑的幸福与快乐。

我笑了笑,不自觉地点点头,觉得小宋这个小半仙说的还有几分真实。

我还没从上一段思考中回过神来,小宋同学就已经指着另一个女孩B的面相点评起来“你童年过得不是很幸福,心胸中等,中年过的不错,晚年也不错,但是婚姻不太幸福。”,我回头看那个女孩,面对这青春时期太过直白的表达,她的笑容挂在脸上显得有些牵强,但是她却始终笑着,仿佛想让大家把这件事当做一个玩笑过去,当然或许这也是她想告诉自己的。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大家没有看出她笑容中的自卑与尴尬,更没有看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不安。

我也同样了解这个女孩,她曾经与我说过很多关于她的敏感心思,我想那或多或少的来源于她曾经提及过的重组家庭,她的童年的确不太幸福。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看着被围在中间的女孩轻声问道“小宋同学这是准备当半仙?你说我身为一个老师该不该制止一下她这种传播封建迷信的行为?”

她转过头看着我的时候,仍然带着笑容,可是我却分明看到她有些发红的眼眶。我捏了捏她的手,对她笑了笑。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最后这场算命的聚会以熄灯铃的响起而落下帷幕,我看着挂着笑容纷纷走出房间的孩子们,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这场看似是闹着玩的娱乐,可能有人却认真的放在了心里。

回到房间,我开始静静的思索着这两个女孩相面后的结果,我忽然觉得相面这种传承千年的命理学颇有几分有迹可寻的道理。

由于女孩A一直生活在一个非常安稳的环境中,在这份环境中她建立了信任,并且通过父母建立了与人友好相处的模式,那么在未来的婚姻中,她会幸福的几率更大。

而女孩B,我也见过她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挑剔的母亲,她的语言经常会不经意间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而在一次次潜移默化的伤害中,孩子逐渐养了敏感而脆弱的心,出了任何事情,孩子总会倾向于自我否定。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所以这个女孩现在害怕拒绝别人,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每当有人不喜欢她,或者每当她做错一件事情时,她会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的去反复想这件事,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际相处和婚姻生活中,都会逐渐变成“无微不至”的朋友,“无微不至”的妻子。

而这种讨好型的状态,会使得关系不再平衡,而不平衡的关系就像是不再起起落落的跷跷板,失去了相处的乐趣。而这种负强化,便会使得这种对事情总是向内消极归因的性格越来越走向极端。

叁 迷失过后,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郑爽和张瀚的恋情一直在娱乐圈有着不小的轰动,在张瀚与郑爽分手时,舆论曾经一边倒的谴责张瀚的渣。原因是在这段感情中,郑爽的付出是压倒性的超越了张瀚,她因为张瀚的帅气而去整容,因为担心张瀚离他越来越远而单方面地宣布恋情,并且不接拍任何吻戏,牵手戏等,曾经她的梦想就是能够当好张瀚的妻子。

可是爱情从来不是比赛。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郑爽在和张瀚恋爱时,就像身上总是背着一袋巨大的炸药包,随时都能因为一点小事将自己炸的粉身碎骨,她感觉不安全。

这份不安感并非仅仅只存在于她的恋爱关系中,曾经郑爽爸爸和郑爽上过一个亲子节目,郑爽的爸爸与郑爽谈论起她过瘦的体质和不吃东西减肥的不良习惯,导致了父女俩爆发了战争,郑爽崩溃的哭着说道“我也想吃东西,可是我变成大胖子就没人喜欢我了,如果观众喜欢的话,我也可以呀,我都可以的。”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郑爽的性格中始终带着不安和敏感,我想这一切皆来源于郑爽母亲的严格。郑爽十二岁的时候,她的成绩考到了91分,得到的却不是母亲的表扬,而是谴责和日夜不给好脸色,对于郑爽来说,这是一种负强化,她曾经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我不如别人?对于她来说,只有拿到了好成绩,获得了优秀的成果,才能得到母亲的表扬和赞赏,所以她事事争强,想通过这些获得别人的爱。

可是优秀的人很多,美丽的人也很多,对美丽的定义和标准更是千奇百怪,数不胜数。我们无法迎合每个人对“棒”的定义,所以郑爽在某一段时间经历着疯狂的自我否认阶段。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可是在去年的一个采访中,当主持人问到“你会不会因为过去的恋情无法释怀而压力很大时”郑爽回应道“我该释怀的都已经释怀了,虽然释怀的不太好,但是我不想再带着负面情绪往前走,我要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我想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幸福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你得自己去寻找。”

在为爱失去过自我后,郑爽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她说她想活的更真实一点,哪怕真实的她依然有很多的不完美,可是她却在成长着。

坑洞理论|谁不是满身的坑洞,你得让自己幸福

最后……

有时候当你行走在世间时,你会碰到一个人,他或者会让你有坑洞被填满的感觉,你会从他的赞美和爱中获得自信,可是为了维持这份自信,你却不得不变得卑微和讨好,一旦这个人对你直接或者间接的否认,你就会开始走向自我否认。

其实真正的坑洞填满之旅应该是一个人的旅行,在这趟独自的旅行中你尝试着去理解和包容自己,用和解的方式让自己逐渐成长,当你的坑洞被逐渐填满,曾经的创伤便无法再轻而易举的将你打回原形或者带你走向你最不想走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第四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498.

[2] 阿玛斯著,胡梦因译.钻石途径系列之一:内在的探索[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7.


PSY | 内心的de小九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