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學的時候,父母給你借過生活費嗎?家裡日子難不難?

歷史漫談君


我是一個90後,出生在貧困家庭裡。家裡以前種茶葉,讀小學的時候,因為也有貧困補助。那個時候小學作業本也是在學校獲獎得的,後來慢慢上了初中母親就開始外出廣東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因為單親原因,初中高中也都有補助。還有獎學金,也就需要伙食費而已。雖然家裡一年見不到幾次肉類,但還是能過得去。假期自己也自己也在讀書的地方做假期工,雖然只有幾百塊錢,但那個時候很高興。上高中那會還賣過書,那是與書店合作拿提成。也是拿的最多的一次一千塊錢。讀書的時候條件確實很苦,也讓自己有著動力認真學習。因為是家裡的老大,所以高中畢業了自己很想去讀大學,也收到錄取通知書。但還是選擇了出來工作。所以,也是感謝我的母親讓我讀那麼多書。做著三千塊錢的家政服務送我讀到了高中。忍著苦也堅持下去,每年回去的時候總想著給我們添衣服鞋子,卻永遠不會給自己買。我也相信,敢於嘗試去努力一定就能看到太陽。


廣西雷哥


我們上學的時侯是六十年代,那時候的學費每學期就一兩元錢,就這父母有時候也交不起,從小學到初中都在家吃飯,也不牽涉生活費,後來上高中學校每個禮拜有助學經,我們每個週六下午步行回家,學校在縣城離我們村十里路程,周曰下午父母給我們準備些鏌,乾糧我們揹著去學校,有助學金和自己帶的食物,再在學校灶上買些飯菜,家裡也不給生活費,那時一個班三十多人睡一個大宿舍,都是地鋪,冬天也不覺得多麼的冷,想想那時讀書還是很高興的,看看現在的學生真是太幸福了,吃住學校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真是生活在天堂一樣,希望孩子們好好讀書,長大後報效祖國及自己的
家人。


用戶5871517439易學研


看到這個題目,才點進來答得。

回答這個問題,搞得自己有點不好意思,現在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很高,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可是少年時那一段吃苦的經歷不時在眼前浮現,還是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下吧,就當憶苦思甜了。

老家是農村的,因為兄弟姐妹多,每年收的小麥不夠吃,需要吃三到四個月的玉米麵和高粱面,可想而知,家裡有多窮啦。

好在我們兄弟姐妹都知道讀書,而且很刻苦,沒辦法,農村人沒有別的出路,只有讀書這一個出路,不像現在,各行各業都能出人才。

記得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合併,需要到鎮上上中學,以前的初中就在我們隔壁村,離家很近,每天都回家吃飯,一個月可以不花一分錢。

可是到鎮上讀書的話,就需要在學校吃飯了,因為離家太遠了,有十多里地,騎自行車來回太耽誤時間,有時候也遲到。我就在學校食堂報了名,從家裡帶麥到學校換糧票,在學校食堂吃。

記得很清楚,初二下學期,開學,我的學費還沒有湊夠,媽媽去小姨家借錢,爺爺去我姑奶奶家借錢,奶奶去我姑姑家借錢,全家都出動了,到晚上回來,奶奶拿回了一點錢,媽媽拿回來了一點錢,我爺回來大病了一場,因為我姑奶奶不借錢不說,還說我家是火坑,誰幫助我家就是往火坑裡跳,爺爺氣不過和她吵了一架,回來又病了一場。

開學後我也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能不花的錢,絕不亂花,從不去校外改善生活,一有時間就回教室學習,別的同學炫耀新衣服的時候,我也只是附和一下,並不心動,我知道自身的條件,雖然這樣,斷糧還是來了,爸爸害怕我吃五穀雜糧被同學們笑話,就把家裡的玉米和高粱賣了,再買成小麥去學校換成糧票。

每當自己在吃著白麵饅頭時,就會想到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妹妹在家吃黑窩頭,我都會偷偷流淚,然後更加刻苦的讀書。

原諒我,寫到這的時候,我已淚流滿面。

後來我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績考入了縣城重點高中,也讓爸爸媽媽揚眉吐氣了一回,在高中艱苦的日子,今天我就不和大家說了。

現在日子確實比以前好太多了,在城市裡立住腳了,也把爸爸媽媽接到身邊來了,想吃什麼東西去超市都能買得到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更有奔頭了。

最後把《增廣賢文》裡的一首詩送給大家,希望看完後更給你戰勝困難的勇氣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

揮軍千里山河在 立名揚威傳後人。


笑抽筋了


我上高中那會兒,家裡很艱苦的,一個月才150塊錢的生活費,但還不是一次給夠,基本是一次給個幾十塊,等去了學校以後,過幾天又帶來幾十塊的狀況。

因為爸爸是民辦老師,工資才200多塊錢,家裡過的還是挺艱難的。

那會兒的學費啊什麼的費用基本都是先借後還,包括上大學的費用,都是這樣的。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家裡所有人都挺健康。

現在也還完債了,我還是很感激那段艱苦的日子的。


奔忙的男人


70年代初上小學,沒有借過學費,父母是工人,每月30塊錢的工資,高中住校一月所有生活費15元還用不完,午飯最好的紅燒肉0.15元一份,白菜炒肉5分錢一份,早晚都是一分錢,二分錢的鹹菜,想吃別的還沒有。

每星期回一次家,車費5分,厚厚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本書二毛多錢,很少米飯饅頭,大多玉米、地瓜窩頭,0.18元一斤飯票,牙膏、肥皂等等每項不超過0.5元,當時街上最好的豬肉0.65一斤。


大江東去631


我父母沒給我借過生活費,也不是家裡富裕,只是家裡兩個弟弟對讀書不感興趣,家裡的錢都堆在我和妹妹身上了。我一個農村的孩子,七歲就會做柴火飯,家裡什麼農活都幹過,就只差沒拉牛犁田了,拉牛車裝農作物,除草,砍甘蔗,插秧…這些都小菜一碟。稀裡糊塗的我還是做對了選擇多讀了幾年書,確實改變了我的命運,如果你父母願意送你讀書,困難一點也要多讀幾年,以後出來了,好好報答他們,窮人改變命運的方式,多讀書確實是比較靠譜的一條路


丹蝶斐


年代不一樣說了沒意思,只能說我兒子大學期間所有費用由我們出。他說他生在我們這樣的家庭很幸福。我們是工薪階層,沒什麼積蓄,但供孩子上學問題不大。


反傳銷123


弟兄幾個書難讀,紙筆廖總錢也難負。申請助學一塊五,對我無不小補。


民農歌者


父母親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給我。那個時候,食物單一,基本沒有什麼花銷。


希爾69349511


我小學學費有減免一半,初中以後經濟好轉,讀書衣食無憂,勤儉節約是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