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遊遍古今中外


其實這些“快樂學習”什麼的,都只是一個噱頭而已!大家自己來回想一下,你學習的過程,不一定單單指文化學習,泛指所有本領的學習!在你學到知識,學到本領的過程絕對是充滿了辛酸的,並且這個過程也是非常苦的,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無論學什麼,這個過程都是在所難免的!因為筆者是80後,是玩遊戲長大的,尤其是當是人皇sky的出現,讓我一度懷疑原來可以玩遊戲出人頭地的,身邊很多的朋友那個羨慕嫉妒恨!後來才知道,不是我想象中那麼舒坦,因為覺得太簡單就可以成功,電子競技不是我們玩遊戲,那麼舒坦!他們一天要十多個小時練習這一款遊戲,一開始是喜歡,但是強制性每天十幾個小時的訓練也會產生反感的!

所以無論什麼學習,想要學到本領,最終成功的都是那些沉得住,耐得住,忍得住的人!學習沒有捷徑,更加沒有速成,現今浮躁的社會,什麼都講求速成,講求開心快樂!我在教育我女兒的過程中,她由很反感數學,到很喜歡數學的過程中,發現一點她在數學中找到被人肯定的價值,她的興趣就來了!也就是說價值的體現才更容易產生興趣,這就是馬太效應“有的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有的都奪取”,所以學習好的越來越好,學習差的越來越差。

學習越來越差的時候,孩子會失去信心,甚至都不敢下筆,這時候需要我們耐心引導孩子面對困難恢復信心,而非一味提倡快樂學習!如果學習過程中不快樂了,孩子就會放棄,而是引導孩子帶領孩子讓他能戰勝困難挑戰自我,在其中找到自我的價值,這才是學習的重中之重!


小升初數學陳老師



鳳146983974


描述:所謂快樂教育,就是家長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所以不會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壓力,孩子基本都是“玩著”度過小學階段的。

我是經過“快樂教育”的孩子,童年是沒有壓力,成年卻感受來自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壓力。我是70後,那時候一般父母都沒有什麼教育理念,孩子基本都是散養。


我們那代人能夠讀大學的很少。又正好趕上中專招生浪潮,大批大批的初中畢業生都去讀了中專。參加工作沒有幾年,又陸陸續續地下崗了。


我女兒在7歲時,跟著我來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城市。,城裡人注重孩子的學習。我父母不想讓孩子太累了,不讓孩子去上學習班,放學後,就讓孩子出去玩兒。


週末別的孩子都去課外機構學習奧數、英語。我女兒還在家裡跳皮筋、踢毽子呢。


平時他的們不特別關心孩子的成績,認為小學那點兒東西,特別簡單,孩子會了就可以,沒必要非得要求她取得滿分。所以,我女兒學習成績一般。

學習這件事兒,真得是全靠孩子自己。“皇上不急,太監急”是沒有多大作用的。我女兒從小就有一個不服輸的性格。


她在小學五年級那年,開始知道要努力學習。自己覺得英語不好,提出要去補課,我當然很高心地答應了。


她經過努力的學習,結果她的英語成績越來越好,直到高中都是名列前茅。


她參加初中自主招生,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學校。從此,她就開始了努力學習的生涯。


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學習到夜裡11點。自己指定學習計劃,看書、聽英語、寫作業,學得特別有勁頭。


我妹妹的女兒,只比我女兒小兩歲。我妹妹上學時,學習特別刻苦。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結果結婚後,做起了買賣。她覺得上學時,學的東西都白費了,還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年華。


所以在自己孩子身上,絕對不會讓她走自己的老路。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就好,至於學習嘛,那都不重要。


將來最差就是跟自己一樣,做生意就行了。


妹妹的兒子在小學的時候,什麼課外課都沒有學習,也沒有學習其他才藝。放學了就是看電視、打遊戲、上網。


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佔全班中下游水平。考初中時,只考上了普通中學。妹夫想給孩子花自費,去一所重點高中,妹妹說沒有那個必要,哪個學校都一樣,到了高中再說吧。


這孩子進了普通初中,認識裡面有很多“貪玩”的孩子,初二就學會了逃學、吸菸、喝酒。


初中沒畢業時,學校就進行了多次家長談話,希望家長嚴加管束,積極配合學校工作。這時她們夫妻這才發現,無論怎樣管教自己的孩子,他都不肯聽話了。


初中畢業後,妹妹給孩子送到技校去學習。他在技校參加群毆,結果致一名學生重傷。妹妹不僅花了大筆醫療費,孩子被判少年管教一年半。


妹妹說:“我是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有個輕鬆的學習過程。覺得學習不是那麼重要,不用跟我一樣,就算上了大學,也沒有什麼用。但是沒想到,他能這樣。”


現在,我的女兒如今已經讀了研究生,而妹妹的孩子卻在餐館打工。


這些年,我教過無數學,他們大多數已經走上了社會。最明顯的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學生與近兩批學生的對比,前兩批學生在當時學習環境輕鬆,家人無管束,不努力學習,不為未來焦慮的孩子,僅有個別孩子如今生活比較輕鬆。


而當初家裡管教嚴格,自己悶頭苦學的學生,學業有成的特別多。大學畢業在祖國各地工作,生活比這些進行“快樂教育”的孩子好得多。


那些讀書時“快樂”的孩子,雖然“快樂”了十幾年,但是到了如今,沒有不後悔的。因為這個時代沒有文憑,哪個單位都不用,沒有專業技能,打工也只能做力工。


我的第一批學生是屬狗的,今年剛好過本命年。37歲的他們,正值身富力強的時候,工作穩定、家庭優越的,都開始孕育二胎了。


而那些無固定工作、收入不穩定的人,用自己的話說:“這一個孩子都不知道如何養活,再要一個那不是要我老命嗎?”

這批屬狗的孩子,對待下一代的教育可謂是“下了血本”。據我所知,尤其是當年那些沒有努力學習的學生,更願意為子女的教育投資。


他們知道自己當年所走的路是錯誤的,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他們不再崇尚“快樂教育”。


每次提起“教育”,妹妹更是後悔。她覺得自己當初的做法多麼幼稚。每次提起她兒子,她都無地自容。


我們還得總去開解她,她說自己兒子,也總是埋怨她當初的做法。用一時的縱容,換來了他一生的“底層”。


妹妹有錢,給孩子買了樓、買車,但是孩子沒有文化,沒有教養,內心空虛。孩子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都是父母給的,會被別人瞧不起。


很多90後,沒有受過“快樂教育”。就像我哥哥那樣,逼著孩子學習,送各種學習班,輔導班。沒有周末寒暑假的休息。孩子初中、高中、大學都是一直在花錢補課,才考得那麼理想。


現在這個屬龍的孩子,博士學歷,在政府機關工作,剛剛結婚,妻子是省重點高中的老師,小夫妻的未來一片光明。


我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很多“開明”,崇尚西方教育的父母,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讓孩子享受“快樂教育”。他們對孩子的學習無底線、無要求,任其自由發展,結局大多差強人意。


我們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不是讓孩子“自由散漫”地成長;不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放任自流”;不是對孩子的未來“毫無規劃”。


不能說孩子從小學各種知識才藝,他們就沒有玩兒的時間了。很多教育都是“寓教於樂”的,學習也並非是枯燥無味的。


你想給孩子怎樣的“快樂教育”呢?可以好好計劃一下哦!


荒海拾書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據我所知,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的孩子,多數都是很平庸的,主要是他們對“快樂教育”存在誤解。

昨天恰好一個已經在浙大讀計算機研究生的學生過來看我,我們進行了交流,他說他的大學和研究生生活比高中更忙,我問他苦不苦,他說沒覺著苦,挺好的,體現在也後悔當時自己不能再努力一下,如果本科就能考上浙大,那就太好了,因為浙大的本科教育太讓他羨慕了。我想他的想法能夠幫助大家理解“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其實是學習快樂,是思想上的快樂,而不是行為上快樂。每做完一套題,每攻克一道難題,每考一次優異的成績,都能給他們帶來滿足和快樂。當別的學生在玩耍時,他們在學習;當別人在放假時,他們在學習,在別人眼中,他們學的真累,但在他們心中,學習是很享受的過程。我經常給學生舉例,你看到籃球場上那些男生一個個在太陽底下打籃球,累的汗流浹背,他們累不累,苦不苦呢?當然不累也不苦,因為他們在享受每一次成功突破、每一次投籃成功後的喜悅。如果把這種精神用到學習上,才是真正的“快樂學習”,才是真學霸。

然而,很多家長對快樂學習存在很大的誤解,認為快樂學習就是玩著學,就是想學就學想玩就玩,就是不給孩子學習壓力,說什麼不能讓孩子太累了,考什麼樣都無所謂。其實這是在害孩子,孩子自覺性形成是一個過程,有的孩子醒悟過來時,已經為時已晚了。在該努力的時候不努力,該吃苦時不吃苦,那麼該快樂的時候也就不會快樂了。

我想“快樂教育”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樣,是容易被人誤解的教育理論。


贏在高三


曾經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們,他們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我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與大家分享。我有一個朋友,比我小五歲,小時候老賴著跟我玩,玩著玩著,成了我的忘年發小。後來我結婚生子,育有一對兒女,而且管教甚嚴。用孩子們的話說"老爸一言堂,法西斯"。但就是我這個"一言堂",把兒子送進了省城,把女兒送去了首都,都有房有車,月收入過萬。

我這個發小呢?結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喜不自勝,寵愛有加。並義正嚴辭地對我宣佈:我的孩子必須實行快樂教育,決不像你天天強迫孩子做這做那。他說到做到,兩個孩子三四歲了,自己不會上廁所,不會穿衣服,甚至連吃飯都由父母勺喂。上學以後,兩孩子到校早遲隨意,但他對老師特別尊重,逢年過節,好酒好煙好吃的,都是親自奉送。別人給老師送禮,是想請老師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求其學習進步。而我這位發小,給老師送禮的目的,就是請求老師不要為難他的孩子,成績好歹不要老師負責,唯一的要求,只要孩子每天能快樂平安的到家就行。後來,兩孩子一個勉強讀完了初中,一個讀完了小學。

現在,這兩孩子都在廣州某工廠一線車間打工,據說初中生老大是班組長。最近發小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一個好消息,說村裡給他家評上了精準扶貧戶,而且在鎮上給他分了一套扶貧房。我聽了後,真的很惆悵,應不應該給他道喜呢?

這個故事也許只是個例現象,不能代表所有。是不是應該提倡快樂教育,已有很多高人回答,我只是個說故事的。

我是莫姥爺,請大家關注我,謝謝閱讀。


莫姥爺6



我認為,孩子的快樂成長,不一定不成才。

以我兩個兒子為倒,我的兩個兒子從小就沒管過,由於上班工作忙,多都是爺爺奶奶管著。

該看電視看電視,該玩遊戲玩遊戲,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在即將高考時,明天高考兒子還跟別人下棋,我被班主任老師叫到學校,一頓批評。

高考結束,孩子考得不錯,雖沒考入一本重點,也考入了二本重點,並考了研,讀了博,現在市電力集團當為公室主任。

二兒也順利考入二本重點,學得金融學專業,完成全省統招,在市級一家農業銀行任分行長。

現已調入某區任農行行長。

回憶兒子的成長,從未強迫過什麼,快樂成長也能成才。

逼孩子未必逼出好成績,父母別怕孩子輸在起跑線。

孩子成什麼樣們才不是逼出來的,是給予一定空間學出來的。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快樂教育,就是在快樂中教育,教育中快樂。我有個同學小孩幼兒園讀完大班後,還沒有到讀小學年紀。她就帶著孩子去了美國一親戚家,準備呆半年,還給孩子報了個當地幼兒園。從她發的圖文中可以看到孩子融入的挺好,雖然語言不是很通,但是一直在教英語。他們在國外環境很好,到處是別墅區,每天帶著孩子去海邊,森林裡玩,時不時也開個幾百公里看看景色,也和鄰居們一起做BBQ,最多的是勞作,種樹啊,做甜點啊等等。幼兒園幾乎每週會有一個主題,彩帽節,襪子節,變裝節等,他們這些節都搞的很像電影裡那種感覺,很溫馨。時不時出遊,也會去種樹啊,挖泥沙啊。他們允許孩子把自己或互相用彩筆塗的很漂亮,也可以搞的一身泥沙。還有挺多。個人覺得這樣的文化還是挺值得學習的。這也是美國人動手能力強的原因。感覺這樣的文化下的快樂教育挺好。中國還在學習階段,想一下全民快樂教育還很難,畢竟我們這輩都是受到傳統教育長大,必然也會這麼教育下去,但比上一代強多了,所以會一代比一代更完美。


TTTXXX創譯


快樂教育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這個話題如果放在以前或者我的學生時代,我是贊成的。但是放在今天這個時代不合時宜。

講一個我老師的故事。她的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正好在她所教的班級。有一次,他沒有帶試卷回來,老師講課時候正好看見,拿書就打了他,愛你讓他罰站。老師平常對我們都沒有發過這麼大的火。後來同學物理不太好,老師就假期讓他去上輔導班。結果假期結束回來物理滿分。現在她孩子研究生畢業了。也有一份不錯的工作。

快樂教育除非孩子有天賦又自控能力強。但是今天,沒有人敢讓孩子接受快樂教育,包括明星子女,雖然說著快樂教育,但你看人家孩子中英文自由切換,會寫詩,會跳舞等等。這些難道是快樂教育就能做到的?

當然,如果父母有不錯的家業可以繼承,孩子也可以快樂教育。但是現在是知識的時代,以後立足也需要知識。不是每個人都有龐大的家業可繼承,即使有,沒有知識和能力也不能發揚光大。


獨立疏籬趣味濃


不知道什麼時候,“快樂教育”被人誤解成“啥都不學就知道傻玩”,簡直是匪夷所思。我女兒在國內上過一個學期的小學就出國去了加拿大直接升了二年級(不是國內基礎教育比人家高出一截,完全是年齡原因。他們那裡某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出生的孩子全部去一個年級)。那裡一二年級是沒家庭作業的,教室佈置得像幼兒園,除了藝術之外的所有學科都由一個老師教,上課時間可以坐著可以趴著,可以說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老師注入知識。

你以為人傢什麼都沒學?哈,那就錯了!人家三年級也開始寫作文,而且一上來就直接是大學論文的格式!各種作業花樣層出不窮,豐富多彩。

說學習是不快樂的家長本身就不懂啥叫學習!每一個孩子都有興趣點和天賦,家長的責任是在最初的時候(小學一年級開始)發現孩子的天賦,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一個侄子剛上小學的時候厭學,我媽認為這是沒上幼小銜接的原因。簡直扯!這是家長焦慮!有我輔導,我告訴他漢語拼音就是怪獸,我們要做奧特曼打怪獸!那天晚上我跟他玩打怪獸玩到10點,把我都熬累了他還要興致勃勃打下去!你說學習快樂不快樂?!

我一個同事問我,怎樣讓孩子讀書。我說你必須讓她感到讀書是快樂的— 話沒說完,後排一個小哥懟我:讀書怎麼可能是快樂的!很可惜,這倆同事的背景是城中村,父母都是農民。很明白地告訴你們,我和我和我圈子裡喜歡讀書的人都覺得讀書是快樂的。當某書流行一時的時候我們會排隊輪著讀,讀完交流心得。社會上那些讀書會都是喜歡讀書的人組成的。

好了!我用快樂教育帶大的孩子,一個我女兒,上了大學,自立,幹著自己喜歡的事,心態健康陽光並且善良,不斷勇於嘗試新的東西;一個我侄子,從厭學的熊孩子到喜歡讀書的優秀生,班裡的寫作積極分子,《西遊記》那麼開頭難讀的書都讀完了,現在在讀《福爾摩斯探案集》,並且在嘗試寫小說。寫得好寫不好另說,他的興趣點能激發他在以後的人生裡自主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很漫長,父母的陪伴很短,我們不可能一輩子用逼迫,灌雞湯的方式逼迫孩子學習!雞湯有毒,逼迫是罪!


漢代蜜瓜


我就是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我家孩子後來挺好的。

老大現在澳洲專業排名第一的醫學院學習,並且拿的是全額獎學金。

老二現在還上小學,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去上學了,放假的時候還會感到些許的無聊。

我認為快樂教育的本質是孩子熱愛學習,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孩子自己愛上了學習,發現了讀書的樂趣,才會有了原始的驅動力。這樣孩子在學業上才會走得更高。

關於快樂教育的話題,我曾經寫過兩篇頭條文章,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移步去頭條號下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