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去年曾看過一個新聞,特別打動我:

7月22日,溫州高速上,正在值班的交警看到一個男孩獨自在高速路上行走,便上前詢問,結果發現男孩什麼都說不清楚,唯一能夠找到的信息就是男孩手臂上的一串數字,十一位的數字紋身,交警猜測極有可能是男孩監護人的手機號碼,便撥通了電話。

很快,接到電話的男孩母親趕了過來,男孩母親看到走失的孩子安然無恙,對交警感激極了,幾度落淚。母親告訴交警,孩子是昨天趁他們睡著,撬門偷偷跑出來的,孩子今年17歲了,智力有問題,在此之前已經走丟過好幾次了,所以才想到在他手上紋手機號碼,如果再走丟了,遇到好心人也能聯繫上。

這個只有幾分鐘的新聞視頻,看得我眼眶紅紅。都說母愛無疆,誰說不是呢?即便孩子智力有問題,對這個母親而言,他依然是她的寶貝,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她愛他,所以想要一生庇護他左右,免他流離失所,免他無枝可依。她在,他就心安;她在,他就永遠是個有家的孩子。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麼幸運,能夠被父母無條件寵愛。

九歲的莉莉就是這樣一個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她智力正常,五官端正,可自她記事起,便從未離開過她狹小的、窗戶上纏滿鐵絲網的房間,外面的世界於她而言是那麼陌生,又那麼精彩,她想知道草夾在腳趾之間是什麼感覺,樹皮摸在手裡又是什麼感覺。但,一切都只能停留在想這一步,爸爸媽媽絕對不會帶她走出房門一步。

她的童年是漫長的、囚禁般的、看不到盡頭的,陪伴她的只有她的貓艾比、爸爸買的書、幾個洋娃娃,還有媽媽命令每天都要看幾頁的《聖經》。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能去外面玩耍,媽媽總說:“待在房間裡,是為你好”“其他人看見你,會害怕,還會傷害你”。

莉莉不明白,人們為什麼會害怕她。她不過是一個小女孩啊,她既沒有鋒利的爪子,也沒有可怖的獠牙,她怎麼就讓人害怕呢?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莉莉是《她被給予的人生》裡的人物,這個悲傷的令人心碎的故事、出自德裔美國作家愛倫· 瑪麗·懷斯曼之手,全書通過兩個素未謀面的女孩莉莉和茱莉亞的回憶展開,兩段看似關聯不大的故事,卻暗藏玄機,一步一步揭開布萊克伍德莊園不為人知的巨大秘密,同時,將兩個女孩的人生緊緊聯繫在一起。

01

另一個女孩,茱莉亞的童年也不見得比莉莉好太多,她有著不苟言笑、極度專制的母親,以及常年酗酒、對她不聞不問的父親,她的童年,大多是自己跟自己玩過來的。她有吃有穿,擁有一切用錢能買得到的東西,唯獨沒有快樂,沒有父母的愛。

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她還是對這些過往耿耿於懷,她甚至忍不住把自己一遍遍剖開,試圖理解自己為何從未得到過疼愛,為什麼總覺得父母好像有一段跟她無關的人生,又或者是她投錯了胎?

可她明明記得一個很模糊的畫面:母親把她裹在襁褓裡,吻她的臉頰,給她唱搖籃曲,哄她睡覺......

那畫面雖模糊,卻又那麼真實、那麼深刻,茱莉亞不懂,怎麼長大了,媽媽就吝嗇起她對她的愛了呢?

她明明是母親盼了又盼,才盼來的心肝疙瘩不是嗎?九歲那年,母親親口跟她說過:“我一直祈禱有個女兒,好不容易懷了你,孕期大部分時間都臥床修養,因為太怕失去你。”但母親總是苛刻地管束她,言語刻薄地不留一絲餘地,終於,某一天,她逃也似的離家出走了。

離家三年,直到母親去世後收到律師寄來的信件,母親在遺囑裡交代,作為布萊克伍德莊園唯一的繼承人,她可以繼承家族全部的家產,但唯一的條件是:茱莉亞必須回家(布萊克伍德莊園)居住。

掙扎著回家後的茱莉亞,決定探索童年最大的幾個謎團:三樓的禁區,父親酗酒的秘密,以及自己一直不被愛的原因。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大費周章,茱莉亞終於在三樓的小房間發現了暗門,暗門後面還設置了其他的門,直到第三道門打開,幽暗的光線下露出一間逼仄狹窄的臥室,臥室裡有一個梳妝檯、大衣櫃、生了鏽的鐵床,幾個落滿灰塵的洋娃娃,矮書櫃裡有很多的書,床頭櫃上有一本《聖經》,牆上還有一個十字架......

布萊克伍德莊園閣樓裡三道上鎖的門背後為什麼藏有一間暗室?到底誰在那裡睡過?這裡曾經住過一個小女孩嗎?誰會這麼對待一個小孩?為什麼?

十字架提醒著茱莉亞,這事跟母親脫不了干係。以及,父親的日記裡也曾有過隻言片語的記錄:“我們埋葬了第一胎。”

她是我的姐姐嗎?父母到底做了什麼?他們把自己的孩子鎖在這個房間裡嗎?她就死在這個小床上嗎?他們為什麼要把她藏起來?她有病?是畸形?私生子?

茱莉亞不禁毛骨悚然,她突然想起來,母親總是說,如果她不守規矩,就會有壞事發生。那就是姐姐的遭遇嗎?母親因為她行為不端就把她鎖了起來?所以,父親才用喝酒來忘卻自己的罪行?

布萊克伍德莊園究竟藏著什麼秘密?父母究竟隱藏了什麼罪孽?茱莉亞決定追查出所有的真相,並以此來解釋自己不開心的童年。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02

一直被父母鎖在暗室裡的莉莉,童年最大的心願就是出門看看外面的世界,9歲的某一天,母親終於答應帶她去看看馬戲表演,也是這一天,她第一次看見母親的笑,可這......不過是她悲慘人生的開端。

莉莉被母親騙去了馬戲團,並以約定的價格賣給了馬戲團,母親攥著前決絕地離開時,還不忘告訴她:“這是最好的安排”,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她從父母製作的牢籠,輾轉到馬戲團這個牢籠,原來外面的世界真的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好,生命裡頭一次,她竟那麼渴望回到那個狹小的、不見天日的房間。但,她沒有選擇的權利,她不過是一塊案板上的羔羊,任人宰割,沒有還價的餘地。

被打罵、被逼著表演、被逼著假扮靈媒騙人錢財,她於心不忍、內疚、不安,但她不過是馬戲團裡的一個賺錢工具,只能任人擺佈,以謀取生存的機會。

好在還有格蘿瑞和科爾的愛,讓從小被母親視作怪物的她覺得自己有人愛,值得被愛。讓她灰暗的人生有了一絲好好活下去的希望,讓她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幸運的人。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儘管加入馬戲團不是她的選擇,她也鄙視自己的工作,但,正因為這些經歷,她才遇見了愛,遇見那麼珍視自己的科爾,那麼,一切遭遇又算得了什麼?

直到父親混在“土包子”裡找到她,她憤怒、她委屈,整整六年了,她被母親賣給馬戲團六年了,她的父親才來找她,而找她的目的也並不是想要帶她回家,他說:“你的母親絕對不會讓我帶你回家的。”

“她那樣對我,你為什麼還要聽她的?”“你是我的父親,你本來應該保護我。”“你現在才來找我,是為了漂白你的良心嗎?”“你走吧,我不在需要你了。”她憤怒地質問,卻只換來了父親冗長的沉默。

儘管她不願意承認,但父親的突然到來卻實打實地打破了她好不容易才適應的馬戲團生活,父親的態度,讓她連最後的一點對家人的幻想都破滅了,她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振作了,於是擅作主張取消了當天的表演,毫無懸念、她再一次遭受了皮開肉綻的毒打.....

......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又經歷了許多命運的虧待和考驗,她終於跟科爾結婚,生下可愛的女兒菲比。

苦難才剛剛結束,暴風雨又來了,馬戲團老闆不但要賣掉大象寶寶啾啾,還要開槍打死大象媽媽佩珀,莉莉為了救下佩珀受了重傷,下半身癱瘓,被監禁她多年的父母重新帶回,回到噩夢開始的地方。

母親擅自把她的女兒菲比改了名——茱莉亞,並對外宣稱是自己的女兒,她胎死腹中的第一胎女兒的妹妹......

03

一切真相大白,沒有來自兩個不同家庭的女孩,兩個不被愛的女孩有著共同的父母——布萊克伍德夫婦,他們以愛之名,讓兩個孩子的人生被無盡的痛苦包裹,對莉莉,他們用黑暗的牢籠鎖住她;對茱莉亞,他們用冷漠和語言暴力摧毀她。

一對不懂愛的父母,兩個深受折磨的孩子。好在,她們都是心存善意的女孩,因為自己曾經受過傷害,深知那種感覺有多糟糕,所以她們儘量不傷害任何人,包括那些被人類主宰的動物。

人生數載,她們都曾被命運虧待,但她們一直在成長,一直心存希望。

走出不被愛的魔咒,成為值得被愛的自己

說到這想起一個黑人司機和白人母子的故事:

一個黑人出租車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在車上,孩子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司機叔叔的皮膚和我們不一樣啊?”母親微笑地告訴孩子:“上帝為了讓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機說什麼也不收白人媽媽的錢,他熱淚盈眶地說:“小時候,我也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但是我母親說因為我們是黑人,天生就低人一等。如果她也像你今天這樣回答,可能今天的我會是另一個我......”

對於莉莉而言,她的母親遠比黑人司機的母親可惡百倍,她不僅不願意養育她,還把她低價轉賣,但她知道,命運和出身無從選擇,但只要自己不放棄,生命的劇本一定可以改寫,哪怕最終依舊逃脫不了悲慘的結局,但生命的過程精彩過也算不枉此生。

和科爾愛過一場,當過一次母親,被格蘿瑞關心愛護......這一生,她雖有遺憾,但也算沒有來人間白走一遭。

《她被給予的一生》,一個令人心生惻隱的故事,莉莉的故事告訴我們:哪怕生活對我們萬般刁難,也別輕易投降,雖說命運無從選擇,但我們依然可以滿懷希望地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