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装✖的男主角,菲利普·马洛一定榜上有名。

菲利普·马洛(Philip Marlowe)——一个私人侦探,孑然一身。人到中年,没结婚也没家产,每天指望着来些不那么无趣的委托,勉强维持生活。

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一无所有的老男人,却惯爱怼天怼地:他怼过警官,怼过律师,嘲讽过黑社会头目,在千万富翁面前不卑不亢,甚至对金发美女也不假辞色。

是什么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明明他除了尊严之外什么都没有!

美国读者能够给你这个答案:

1995年,马洛以第一名的得票被美国推理家协会推选为150年侦探小说史上最具魅力的侦探,而写出这个角色的作者——雷蒙德·钱德勒,也以第一名的得票被公推为150年侦探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家。

一部分读者可能对雷蒙德·钱德勒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没关系,他的忠实粉丝你一定熟悉:村上春树、钱钟书、奥尼尔、T.S.艾略特、加缪……这一长串名字简直数都数不过来。

其中,他的铁粉村上春树更是曾将他的一本小说读了12遍,并亲自担任翻译,还写了2万字的长序,向日本读者大力推荐这部小说。

这本小说的名字叫《漫长的告别》。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这是读书猫推荐的第233本书

《漫长的告别》

(美)雷蒙德·钱德勒 著

南海出版公司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出版于1953年的《漫长的告别》是本不折不扣的侦探小说。

虽然在这本书里,你基本看不到什么推理的情节和巧妙的诡计,吸引你注意力的是两个男人——也就是本书的两个主人公。

故事的开始,我们的硬汉侦探马洛在舞者俱乐部遇见了一个神秘男子,特里·伦诺克斯。

那个时候,特里满身落魄,像条丧家犬一样被扔在俱乐部门口。马洛出于一时好心把他送回家,两人误打误撞地相识。之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系,聊过天,在一起喝过几次酒。

直到特里陷入了一场谋杀案,向马洛求助,马洛问都没问的帮助了他,我们才发现,在寥寥数次的交往中,马洛早把特里当成了真正的朋友。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于是,为了维护特里的名誉,马洛被抓进牢里关了三天,被警察局的人殴打,被各路人等威胁,但他始终没有透露特里的下落。

三天后,他却得知,特里已经自杀了。

没人知道被释放后的马洛心里想了什么,作者也没有明说。

但从马洛出狱后锲而不舍地探查,和警察、律师、富豪不断硬碰硬的行为下,却能看到他从未对特里的死释怀。

金钱、名利都诱惑不了他,他抱着看似幼稚的正义与道德观念,一心要还特里一个清白。

这是他选择的告别方式,用追寻真相的漫长旅程作为对自己朋友的祭奠。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很多人理解不了他们之间的羁绊,会觉得仅凭几次聊天建立起来的友情看起来太过突兀,也过于单薄。

村上春树提出的一个视角很有趣,他认为《漫长的告别》很可能是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样本所写。

所以,如果你能够理解尼克·卡拉韦对盖茨比的同情与关注,你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马洛愿意为特里不顾自身——

他们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那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那种对人生和未来的虚无感,让他们无需太多解释就能理解对方。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这些故事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幻灭和虚无,是隐藏在这个推理故事下真正的内核。

如果特里的案子是一起简单的谋杀案,那么马洛根本不需要这样辛苦地奔波,只需将一切交给警察,耐心等待结果。

但这桩谋杀案不只是表面看来的情色案件,它涉及到一个千万富翁的面子和隐私,它展现了财团和执法机关的相互勾结,地方机构的官僚主义和彼此推脱,甚至还牵扯到黑社会之间的利益纠葛。

一桩小小的案子,暴露的是整个美国的社会问题。

就像钱德勒借警察奥尔兹之口所说的:“金钱就是权力,而权力被滥用了。这就是所谓制度。说不定这就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出色的制度了,不过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道德和正义的沦丧,才是让人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救赎的真正原因。

这和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碎何其相似。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你会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夜晚,想到阴影,想到昏暗不定的灯光。可能还有一点黑色的东西,一点阴暗的东西,一点人的挣扎的东西,还有一种一个人面对世界孤独的感觉。”(止庵语)

正因如此,马洛的抗争显得尤为珍贵。

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信奉“骑士精神”的浪漫主义者。

他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地挑战那些权力和大人物,想坚守的是已经被世人所抛弃的良心与道义。

虽然他看起来有点可笑,总是挨打,让人担心他下一刻可能就会失去生命,他终究还是守护到了不能再守护的那一刻。

他为特里争取到了案件的平反,特里清白了。

可马洛却在尘埃落定中发现,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失去了意义,这桩案子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

他还是完成了道别的仪式,只是这次他知道,美好的时光终将消逝,这次的再见,大概就是永别:“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这种孤独和疏离感贯穿了雷蒙德·钱德勒的作品。

马洛这个人物,可以说像极了钱德勒自己。

雷蒙德·钱德勒,1888年7月23日生于美国伊利诺州的芝加哥。父亲是铁路工程师,经常在美国各地迁移,但他酗酒严重,最终导致和妻子的离婚。

七岁时,钱德勒的母亲带着他移居英国,由钱德勒做律师的舅舅资助他们。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钱德勒1917年应征进入加拿大军队,之后被送到法国战场。

战争给钱德勒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虽然他绝口不提,但他酗酒也是由此开始,并最终使他成为了自己所不耻的像父亲一样的男人。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雷蒙德·钱德勒




作为一个作家,钱德勒的写作生涯开始得相当晚,最开始的契机也不过是因为酗酒、旷工等行为被石油公司解雇。

但他的文学之路却走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1939年他51岁时,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眠不醒》,大受追捧。随后,《再见吾爱》、《高窗》、《湖底女人》和《漫长的告别》的相继出版,他的作品开始享誉世界。

在钱德勒的笔下,推理和案件似乎成了背景,人物的命运,肮脏的罪恶,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现实,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东西,也是他在文学上最大的野心和责任感。

他与达希尔·汉密特一起成功推翻英国古典推理对美国侦探小说的统治,引领推理史上有名的“美国革命”,开启了美国本土硬汉派私人侦探小说的传统。

但他始终是孤独的。

他说“我始终生活在虚无的边缘”,“我们都是上帝眼中的罪人”。他时常感觉自己没有家,尤其是在深爱的妻子去世后,他更是试图自杀。只是他冲自己连开三枪,子弹却“笨手笨脚”地仅仅击穿了他正泡澡的浴缸。


能让村上春树读了12遍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雷蒙德·钱德勒



晚年,他得了肺炎,孤零零地死在异乡。而他的出版经纪人和秘书正为争夺他的版权打得不可开交。据说后来,他被收容到一个专为穷人设置的墓地里,只有17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值得庆幸的是,钱德勒的作品并未被人所遗忘。

生前,他常常挫败于不被纯文学所青睐,但在死后,他的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他成为文学史上唯一以侦探小说作品跻身经典文学殿堂的作家。

作家阿城在为《漫长的告别》所作序言中写道:“钱德勒因自己的小说而不死。 ”

什么是经典小说的魅力,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