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人文下司,天造山水”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清水江畔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物流公司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快遞小哥

看看牌樓背影,舅問你古老不古老,滄桑不滄桑。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古鎮牌樓背影

再回首,跟我去看昔日有“小上海”、“清水江上的明珠”美譽的下司古鎮。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下司古鎮牌樓

下司古鎮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貴州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地處清水江上游,位於凱里市西偏南部,因明清兩代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處平定下游,得名下司。全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其中田土總面積2.21萬畝;人口5萬人(常駐人口3.5萬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同時下司古鎮被人譽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是國家皮划艇示範基地、中國紅蒜之鄉,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等。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苗寨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賞心樓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苗寨廣場

蘆笙節流行於貴州的凱里、麻江、丹寨各縣交界的舟溪一帶。各地的節期不統一,一般在農曆的正、二或三月;個別地區選在七月舉行。主要是祭祀祖先,慶祝豐收。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夥子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湧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於一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廣場上苗族蘆笙節雕塑

49年前中國有民族約400種,後經合併同類項剩下56種,目前官方承認的大概是57種。其中苗族可以細分為很多種,僅服飾差異就很明顯,習俗也有不同。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據我在貴州瞭解到有一種苗族習俗,男方身背全部有形資產吹著蘆笙撒歡,女方拉著男方身上的繩條(一般會準備多條繩束)合韻歡跳並進行PK,直到剩下最後一個姑娘那就是拍拖對象。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古建築

下司古建築保存和修繕的不錯,細看之下卻是江南風格,以徽派建築為多。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其中有歷史遺蹟“禹王宮”建築在江南也保存不多。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禹王宮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只是這飛簷有點妖,不由得聯想起洛杉磯好萊塢星光大道旁的中國劇院。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下司,因商而興,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千帆過盡,搖櫓聲聲,載來小鎮百年興盛;馬蹄陣陣,駝鈴叮噹,書寫下司千古傳說。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鼎盛時碼頭靠船綿延數公里,說是“小上海”算是謙虛了,那時“大上海”也不過如此罷。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中國畫古下司碼頭盛況

下司,因人而彰。

自駕貴州遊,第四站,下司古鎮(上)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