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有一大堆賣點,該如何挖掘出真正能打動用戶的關鍵點呢?

張俊


產品呀所謂的賣點,更多的是營銷人或是策劃人創始人自我的一種主觀判斷,在十多年前,我們做策劃的時候,那個時候產品的賣點取決於策劃人的營銷能力,因為那個時候的傳播手段還是比較由上往下的!比如消費者,只能被動的接受,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廣告報紙電視來進行廣告轟炸,最突出的案例就是如煙,好記星,背背佳,咱們再提一下腦白金,這些都是策劃人為主導的產品概念的引爆!

現在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概念的挖掘,出現了三個形態,[形態一,產品去功能化!形態二,產品精神屬性化。形態三,將產品進行社交化屬性提升] 關於這些內容,我都在做視頻當中,每天給大家分享了,大家可以查一下!

挖掘產品概念功能的邏輯,也發生的變化,先族群好產品!就是說先研究族群,後研究產品屬性,先研究人!一定要先研究具有共同價值屬性,習慣,生活層次的這個目標人群,然後針對於這個族群的內在的剛性的需求,創造出產品的價值屬性,這個價值屬性的核心是,[功能是必須,情感是強需],一定要把產品做成具有社交化的屬性,比如我們做紅酒,我們把紅酒做成了女性社交化的屬性!我們做三農,也把三農產品做成了具有三農社交化屬性的載體!事實上自2015年以後,傳統的營銷策劃,這個職業已經被社交化營銷品牌所替代,打個比方吧!你做了十年傳統的營銷策劃人,人家做了三年社交化營銷,人家有500萬的粉絲,那麼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就秒殺你傳統營銷策劃的那些所謂的創意和品牌大師!時代在變,模式在變,商業的環境也在變,新思維,新商業,新手段,才有新的收穫,我是孫洪鶴 每天都給大家講創業相關的短視頻,大家也可以關注搜索一下,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更多的在我的分享作品當中!



孫洪鶴


一大堆賣點,其實就是沒有賣點,能打動用戶的就一個,傳統做產品就是堆砌功能,殊不知功能越多,越中庸,每個功能都是淺嘗而已,無法打動用戶,形成口碑,最後變成一個平庸的產品,毫無特色,被用戶輕易遺忘. 好的產品只需要專注一個典型的場景,用力把事情做過,超越用戶期待,就可以形成口碑和自傳播.

其實喜愛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堆砌了gopro的功能,但自己的直播功能又不夠完美,導致推廣成本很高.

總結一下,公司和個人的經驗都是有限的,不要雨露均在,而要在單點上“用力過猛 ”,產品才能突出重圍,通過用戶口碑的自傳播跨越鴻溝!我的建議是砍掉一部分功能,聚焦在你的差異化上,讓子彈飛一會,你會收穫產品自信的


行知漫步


個人觀點啊,產品有一大堆賣點,一是沒有抓到重心,隨便一個產品喊你專門說優點,誰沒有幾個十來個啊,有的甚至更多。

二是不知道你的消費對象,客戶群體;你都不知道你的客戶群體,你肯定不知道什麼賣點針對他們啊。

三是你可能角度站錯了,是站在自己,產品提供者的角度看去,賣點一大堆,你換成客戶角度呢?

針對上面的情況啊,我覺得可以這樣做:一是分析你原有已經成交的客戶,他們是哪個群體?什麼職業?有什麼共同特徵?如果沒有原始數據提供的話,可以給他們做下調研,具體是哪一點打動了他們。

二是分析市場競爭對手的產品特點。再結合自己產品特點確定你們是要提供差異化服務,還是跟進他們步伐,有些時候在巨頭後面也是可以吃飽的;

找到你們想打造的產品特點後再找目標客戶,或者根據已有客戶畫像繼續推進兩種方式都可以。

希望有用☺️


明媚清談


賣點是對產品而言的,而產品需要賣給消費者就要了解消費者關心的是什麼?找出消費者最關心的點,然後和自己的產品賣點進行匹配,找出最匹配的1-3個亮點,進行大力宣傳推廣。

賣點雖多,但如果賣點都跟消費者無關,對消費者毫無吸引力。比如你要把東西賣給姚明,你說產品賣點是增高,肯定賣不掉。因為姚明不需要增高了。

所以賣點需要根據消費者群體去提煉。


PM小吳


市場推廣,目標人群的管理,同行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