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 給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戰場上斬殺萬人就比在餐桌上幹掉十個更高貴。”

——泰溫.蘭尼斯特

在冰與火之歌中,雖然每個人都在追求權力,玩弄政治,但是真的把政治搞懂搞透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在團長看來,這群權力玩家中,唯一能稱得上政治家的,唯有泰溫一人。其他的政客,要麼是羅柏這種乳臭未乾的半大孩子;要麼是瑟曦這種自作聰明的蠢貨;亦或是小指頭這種只搞破壞,沒有建設意義的陰謀家。

泰溫,兼具了獅子的威嚴與狐狸的狡猾,他軟硬兼施,靈活運用各種巧妙的政治策略,在死前為家族留下了前所未有的權勢。他,一手締造了蘭尼斯特王朝,沒有他,就沒有獅子家的崛起與輝煌。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一、恐懼比利劍更傷人

泰溫的第一個政治策略,就是恐懼,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泰溫比任何人都明白恐懼的威力。利劍或許可以逞一時之勇,但是刻意營造的恐懼卻可以深入人心,讓所有膽敢冒犯蘭尼斯特家的人三思而後行。

泰溫第一次施展恐懼,就是他年輕時在卡斯特梅的大屠殺。

這場屠殺的導火索來自於雷耶斯家對於蘭尼斯特家的種種不敬行為。泰溫的父親泰陀斯是一個軟弱可欺的領主,因為他的軟弱,蘭尼斯特家的封臣塔貝克家和雷耶斯家越來越肆無忌憚,他們不僅多次怠慢泰陀斯,而且還公然欠錢不還,將封君當做了家族的提款機。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年輕時的泰溫與父親泰陀斯)

為了家族的名譽,泰溫揹著泰陀斯親手剿滅了這兩個家族,當時,戰敗的雷耶斯伯爵帶領所有的妻兒和卡斯特梅的男女老幼躲入了地下堡壘據險死守。泰溫並沒有強攻,而是命人不停的向洞中灌水,開始地下還不斷髮出尖叫聲,但是慢慢地,聲音越來越小,直到徹底消失。整個雷耶斯家和卡斯特梅的所有居民,全部溺死。

而在劇中那首有點詭異的配樂“卡斯特梅的雨季”就是由此而來。

泰溫的第二次施展恐懼,就是對魔山的善用

當小惡魔不解父親為何要重用這種怪物時,泰溫告訴他,他需要怪物去散播恐懼,這樣可以讓敵人喪失抵抗的意志,而格雷果爵士顯然是一個極品的怪物。事實證明,魔山做到這一點是綽綽有餘。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除了散播恐懼,魔山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替泰溫幹那些他不宜直接去做的髒活,給泰溫充當了擋箭牌替罪羊。無論是屠殺河間地平民,還是審問犯人,亦或是殺死伊利亞和他的孩子,這些都是泰溫不得不做但又不宜去做的事,把這些爛事交給臭名昭著的魔山,無疑替自己減去了大麻煩。就算有人真較起真來,也完全可以把責任全推給魔山,在書中,泰溫就割下了魔山的頭顱,作為結盟的誠意送到了馬泰爾家,以表達對伊利亞和奧伯倫的歉意。

泰溫的狠毒與殘忍徹底扭轉了家族的軟弱的形象,因為他所營造的恐怖,七國的任何家族在得罪蘭尼斯特之前,都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就像冰火中那句著名的名言“恐懼比利劍更傷人”

二、有的勝利靠寶劍和長矛贏取,有的勝利則要靠紙筆和烏鴉。

除了對恐懼的善用,泰溫也懂得用利益引誘別人加入他的陣營,在五王之戰中,泰溫之所以能贏得勝利,離不開他高超的外交技巧。羅柏史塔克固然百戰百勝,但依然慘敗於泰溫的外交權術之下。因為一個大政治家關注的,從來都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關乎全局的戰略態勢,對於大局的把握是否精準,才是能否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當喬弗裡砍掉奈德的頭,詹姆被俘後,泰溫立即認識到自己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當時北有史塔克和徒利的聯軍,南有勞勃的兩個弟弟。自己則處於兩面夾擊的絕境。在這種絕境下,泰溫先是命提利昂去君臨穩定局勢,再就是接受了小指頭的提議,同意了提利爾與王室的聯姻。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當藍禮死後,提利爾家實際上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那就是在王室這邊,他是叛徒,而在史坦尼斯這邊,他也是叛徒。無論怎樣,提利爾家似乎都處於兩難的境地。作為一個大政治家,泰溫當然能體察到提利爾的心思,現在,自己面臨窘境,如果能和提利爾聯盟,勢必能挽救危局,而要想消除提利爾的顧慮,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姻。

你提利爾不是怕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嗎,那好,我直接讓你和國王聯姻,你都是國王的親家了,還用擔心法理嗎?而這一點,是史坦尼斯和羅柏無論如何都給不了了,史坦尼斯和提利爾家家在勞勃起義中是死對頭,再加上這次的事,不追究已是不錯,更不要說聯姻了。羅柏則是地道的北方人,對鐵王座不感興趣,而且已經與佛雷家訂婚,自然也不會聯姻。看來看去,只有蘭尼斯特能給了。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所以一旦泰溫出了聯姻這個好處,提利爾家是無法拒絕的。從泰溫答應了派小指頭去撮合起,實際上勝局已經鎖定了。

泰溫的另一個神來之筆,就是對老弗雷和波頓的策反,使其在血色婚禮上消滅了羅柏和史塔克主力。對於泰溫來說,或許大局已經奠定,但少狼主畢竟是一個少有的軍事天才,如果任由他佔據河間地,那麼對於西境無疑是巨大的威脅。為了剪除這個最後的威脅,泰溫找到了老弗雷。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老弗雷這個人是個投機分子,一向站在勝利者一邊,而史坦尼斯兵敗已經註定了少狼主大勢已去,加上羅柏的悔婚讓自己蒙羞。老弗雷心裡當然想的是投靠泰溫。但是少狼主仍然坐擁1萬大軍,除了在婚禮上動手,似乎沒有好的辦法除掉羅柏。對於此時的老弗雷,按兵不動,坐等著少狼主被耗死也是完全可以的。因此,要想策動老弗雷,必須給予更多的好處。泰溫給的籌碼是——奔流城公爵和王室的保護。

泰溫體察到了老弗雷的心理,也意識到了由於羅柏的悔婚,老弗雷完全有被策動的可能。老弗雷一方面想投靠自己,但又怕自己吃虧,所以要想讓他行動就必須給予重利。而老弗雷最想要的,莫過於奔流城了,除了能增加權力,還能狠狠的將一直瞧不起自己的徒利家踩在腳下,這份大禮老弗雷是斷難拒絕的。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除了奔流城,泰溫還給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王室的保護,別忘了,在婚宴上殺人,那是維斯特洛的大忌,一旦幹了,那仇人和罵名可就是無窮無盡。對於這種憂慮,泰溫一是許諾了王室的保護,二是策反了盧斯波頓來幫助弗雷。這樣事成後波頓管住北方,王室給予保護,就算那些仇人再想報仇,也無可奈何。

在泰溫的許諾下,維斯特洛史上最血腥卑鄙的紅色婚禮終於發生了,而最大的贏家無疑是泰溫。

三、治世之能臣泰溫蘭尼斯特

如果泰溫僅僅是會使用陰謀詭計,那他僅僅是一個權謀家,而不會是政治家,但太多的地方告訴我們,泰溫治國理政的才能,也是相當的出色。這一點從很多小說和背景中的側面描寫都能看出。

在瘋王統治期間,由於國王經常犯瘋,所以王國的政事大多落在了泰溫的肩上,而在泰溫的治理下,王國可謂是欣欣向榮,

以至於只要出現在君臨大街上,泰溫就能得到比國王多兩倍的掌聲,也正因為泰溫施政的出色,才引來了瘋王的嫉妒和羞辱。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而在凱巖城,泰溫則更是受人愛戴,是西境人民眼中的賢主,五王之戰結束後,泰溫更是積極推動王國的和平,無論是穩固與提利爾家的聯盟,還是主動向馬泰爾家伸出橄欖枝,都為王國經濟的恢復打下了基礎。

就算是殘忍的血色婚禮,客觀上講,對老百姓也是有利無害的。如果放任少狼主繼續橫行,那麼西境和河間地的百姓只會遭受更大的傷亡。(書裡北境軍隊在西境燒殺搶掠)。或許泰溫只是為了家族的利益,但是客觀上確實促進了王國的繁榮。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至於手段是否卑鄙,至少老百姓是不在乎的,就像劉邦和項羽,項羽在很多文人的口中宛若英雄一般的存在,但老百姓只知道他在關中的大屠殺。或許劉邦在文人口中是流氓一般的存在,但在老百姓眼裡,他實施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政策,讓老百姓不再受戰亂和賦稅之苦,那就是一個好皇帝。

《權遊》泰溫.蘭尼斯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與小指頭一味的破壞不同,泰溫在自己家族的利益得到滿足後,還是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的,因此客觀上講,平民也能得到一定的好處,從這個角度上看,泰溫,無疑是當之無愧的維斯特洛第一政治家。

泰溫死後,除了小惡魔還有與之比肩的可能,維斯特洛再無像樣的政治家。泰溫之後,再無泰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