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退市給投機者來一次沉重的打擊

長生退市給投機者來一次沉重的打擊


因假疫苗風波事件,由此讓長生生物的社會關注度一下子大幅提升。與此同時,通過這一次的假疫苗風波事件,也讓市場逐漸關注到國內疫苗銷售毛利率之高以及長期以來國內醫藥上市公司重銷售、輕研發的經營策略,這系列現象無疑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近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事先告知書》,深交所擬對長生生物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由此可見,作為近期關注度很高的長生生物假疫苗風波事件,也最終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前兩個月時間,長生生物主要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被處罰合計91億元。與此同時,還對相關的負責人作出依法不得從事藥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處罰。

至於這一次的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則對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同時對相關負責人給予60萬及30萬罰款,此外還對高俊芳等人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至於其餘責任人,則分別處於5年市場禁入的處罰。

值得一提的是,受長生生物假疫苗風波的影響,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修改的決定》,其中牽涉到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產安全以及公眾健康安全等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為,證券交易所應當作出暫停、終止上市公司上市交易的決定。

如今,隨著深交所擬對長生生物公司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處理,實際上也是屬於市場預期之內的舉措。

不過,作為一家本已具有強制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在假疫苗風波事件爆發之後,長生生物股票價格卻呈現出連續跌停板的走勢。但是,就在長生生物被宣佈突然停牌之前,卻上演了連續漲停板的股價表現,且日均成交量能也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水平。

一方面是長生生物憑藉其獨特競爭環境與壟斷優勢獲得極高疫苗銷售毛利率,並以假疫苗獲得暴利,可以認為是疫苗行業的高度投機者;但是,另一方面對於長生生物停牌前強行拉漲停板的行為,試圖通過價格投機獲取暴利,則可以認為是二級市場的價格高度投機者。

對於前者,本身已經觸及到社會的容忍底線,假疫苗事件背後實際上也是一種違背良心、牟取暴利的非道德行為;至於後者,則是逆勢而行,本身在假疫苗風波下長生生物已經大概率強制退市,但價格投機者始終抱有幻想,並試圖通過大幅拉昇股票價格,獲得短期暴利,但殊不知長生生物的突然停牌,卻給市場投機者帶來一次沉重的打擊。

對於長生生物的從嚴處罰以及長生生物的突擊停牌與確認強制退市的行為,對市場中的價格投機者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是帶來了沉重的經驗教訓。

不過,在實際情況下,對於身處假疫苗風波的公司以及相關負責人,雖然之前已經遭到了藥監部門的從嚴處罰,並被罰沒款高達91億元。但是,對於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卻略顯缺乏核心震懾力,對於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處罰本應屬於市場預期之內的現象,但對於直接或其他負責人的罰款以及市場禁入處罰,國內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還是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間,而這一現象背後實際上也倒逼國內證券市場對證券法的加快修訂與完善。換言之,只有從根本上大幅提升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才能夠對涉及重大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以及負責人給予沉重的打擊,甚至達到喚醒貪婪投機者的作用。

對於長生生物停牌前大舉買入投機的投機者,實際上也是很難得到市場的理解,對於長生生物而言,因其牽涉事件影響很大、社會輿論關注度極高,料重新上市的概率幾近為零,二級市場價格投機者後續也很難翻身乃至回本。

不過,與之相比,對於假疫苗事件發生之前買入的投資者,則顯得非常無辜。實際上,在假疫苗風波發生之前,長生生物本身的基本面與盈利能力尚且未達到明顯惡化的跡象,即使疫苗銷售毛利率很高以及企業銷售成本遠高於研發成本,但是這似乎成為了國內醫藥行業的通病,而參與其中的投資者也幾乎很難做出提前出局的判斷。對於假疫苗風波事件,確實顯得比較突然,此前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幾乎無法提前順利拋售股票,如今卻基本上遭遇重大虧損的狀態。

如今,隨著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下發,實際上也基本上滿足了符合條件的投資者進行索賠前提。但是,面對接連的鉅額處罰,長生生物可否拿出真金白銀賠償投資者損失,仍然存在未知數。與此同時,在民事索賠機制相對不完善、股民索賠效率偏低的背景下,前期參與長生生物投資的投資者無疑也是此次假疫苗風波中最直接的受損者。由此可見,在長生生物正式確認強制退市之際,不僅需要喚醒哪些貪婪的投機者,而且還需要重視前期參與長生生物股票投資的投資者切身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