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都挺好》熱播之後,「原生家庭」的概念又火了。

很多人開始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不幸,把現在遇到的困難歸罪於自己的出生環境。

其實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能對我們產生影響的何止是父母?同學、老師,同樣也是塑造我們性格的重要來源。

如果這個道理大家想通了,你就會發現,與其說是父母對我們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還不如說環境塑造了我們。

很多同卵雙胞胎長大之後性格迥異,這種反差顯然就不能用「原生家庭」來解釋。更有可能的是,父母和他們的同學老師為了區別雙胞胎,反覆強調兩個人的差別:比如說大姐更喜歡繪畫,性格內向;小妹更愛穿紅色的裙子,性格外向。

時間一久,她們自己會根據環境的反饋主動完成對自我性格的塑造,選擇更歡迎自己的群體。大姐加入了繪畫小組,小妹做了學生會主席。

換句話說:與其歸因於原生家庭,不如相信一個樸素的道理:「近墨者黑」。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一個家庭中有兄弟兩個人。父母從小就認為哥哥是學習的苗子,弟弟可能更擅長體育。隨著時間的推移,哥哥真的可能更願意學習,弟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體育上。最後哥哥成了學霸,弟弟進了校隊。

多年之後,兄弟兩個都上了大學。在一次綜合測試中,報告顯示哥哥最擅長的是體育,第二是音樂,最後才是學習。而弟弟最大的優勢才是學習和讀書。

他們可能自己都不相信,覺得是檢測報告錯了。

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塑造,並不是原生家庭使然。

我們總是不經意間就被別人的貼標籤塑造,這源於我們大腦的一種進化機制:

人類的大腦每天要消耗身體攝入卡路里的20%,是一個能耗巨大的處理器。為了減少體能消耗,我們的老祖先在漫長的進化中進化出了一個機制:總結規律和貼標籤。

因為這是處理問題最輕鬆的方法,找到了這個方法之後,大腦就可以更好的休息,減少能耗。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人類的大腦特別擅長找出規律,把外界事物合理化,於是我們發明了講故事,打比方這些巧妙的方法。

當然,我們也天然喜歡給人貼標籤,減少理解複雜世界的難度。

這個機制曾經讓人類順利地渡過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避免了野獸的襲擊,還創造了科學、哲學、藝術和輝煌燦爛的文明。

但是它也遺留給我們一些非常不好的惡習:給人貼標籤、產生偏見,自以為是。換個詞來講,就是各種各樣的「套路」。

比如說,有些氣功大師會真的相信自己有「隔空打牛」的技術,到臺上和跆拳道高手比武,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而即使這樣,他們的粉絲竟然還會自動腦補,認為是跆拳道選手犯規,或者大師故意讓著對方。

比如說我們的大腦喜歡簡單、即時的回饋,不擅長計算複雜、長期的回報。這就是為什麼天貓雙11的時候,人們會瘋狂下單購物,很快就發現自己買了完全不需要的東西。在下單的那一刻,你的大腦在做短視的決策,滿足了和別人爭搶的快感。

很多汽車和保險推銷員在推銷分期付款的時候也會利用人腦的這種機制,不停地告知客戶,你每個月只需要支付很少的錢,而實際上他們要支付很高的利息。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再比如說,我們的大腦更喜歡從過去的經驗和碎片的信息推導未來,而不擅長根據全局判斷和推測未來。

發生了意外的時候,很多人寧可相信是壞人在搞鬼,或者相信自己之前作惡導致現在遭受了報應,甚至相信超自然力量,也不願意相信這其實只是個概率問題。

換句話說,很多意外情況的發生,就是趕上了,沒什麼道理和邏輯,這是概率正態分佈的結果,可是大腦不喜歡概率。

人類總在重複這樣的套路,讓自己一次次犯錯,變得非常愚蠢,甚至上當受騙。

大衛·迪薩沃的新書《反套路》就是告訴我們,怎樣避免讓這些「套路」套路了我們自己。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做「是什麼讓你的大腦產生快樂,以及為什麼你應該反其道而行之」,翻譯成《反套路》可謂是對這層含義的精準概括。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人類進化史有至少50萬年,但是人類文明到目前為止也就只有5000年。

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套路」在很多時候就會讓我們這些現代人陷入非常尷尬甚至危險的境地。

我們老祖先自有其生存規則,那些不按照進化規則來的人都已經餓死或者被野獸吃掉了。

人腦進化出的獎勵中樞會激勵那些有助於生存的機制。比如說,有人跟你搶吃的,你會緊張和焦慮。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假設你站在烤鴨店門口,身邊陸續過來很多人排隊,即使你用智力判斷,其實烤鴨足夠多,你也排在前面,但你還是會產生沒有任何必要的緊張感。

再比如,有一種「N效應」:人腦會規避挫敗感,人一多,就會產生競爭壓迫感和不自信,大腦會傾向於讓你逃離人多、競爭壓力大的環境。同一個人,在10個人的考試現場和100個人考試現場成績會相差20%以上。

類似的案例《反套路》這本書列舉了幾十種。這本書裡的大部分結論都是基於近期被普遍認可的心理學研究成果。

和一般的心理學著作相比,作者迪薩沃又有著獨特的優勢。他是美國知名的科普作家,文字清新易懂,沒有複雜的概念和公式,閱讀起來清晰流暢。

迪薩沃還是美國環保署的顧問分析師,經常給美國的官方機構(比如國家衛生機構等)做內部培訓。

因為培訓師和顧問的特殊身份,他更擅長實操,能把複雜的心理學原理用在生活上。很適合普通讀者用於改變自己的生活。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反套路》這本書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需要學會戰勝自己的大腦機制,避免被欺騙,作出愚蠢的行為。當然,更高境界是利用這些機制,讓自己提升效率。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比如說,我們的大腦有能力快速識別一個陌生人是否值得信任。當我們產生信任的時候,大腦的「人類催產素調節系統」(英文叫THOMAS)就會分泌物質,讓我們傾向於去回報自己信任的人,並且產生同理心。這種物質會讓人產生安全感和快樂的感覺。

這個機制非常有助於我們的老祖先找到歸屬感,得到群體的保護。

但是現代社會是複雜的陌生人社會,和我們老祖先的叢林小群體社會有著巨大的差別。我們也經常因為這個機制上當受騙。

按照心理學實驗的測算:現代社會的正常人識別出謊言的準確率只有五成,這和胡亂蒙對的概率是一樣的。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換句話說,一個現代人識別謊言的能力,和一隻黑猩猩隨機判斷的準確率差不多。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喜歡穩定、明確、持續的事物,把那些不可預測的、不確定的,無法識別的信息都當成對自己的威脅。認為別人欺騙了自己,辜負了自己的信任,往往會讓人作出非常愚蠢的決定。

比如說設計一組實驗:A和B兩個人分配一筆錢:A提出分成比例,B決定是否接受。如果B選擇拒絕,兩個人全都拿不到錢。實驗結果顯示:真的會有30%-40%的人選擇拒絕。對他們來說,寧可拿不到,也要懲罰你的貪婪。

在大學期間,我也親自參加過一個心理學實驗。

一組四個完全匿名的人共同分割100元錢,每人提出自己想要的份額,機器會默認按照你們提出的份額進行分配。

你當然可以把自己的份額定的非常高,比如90%,但是在下一輪的時候,如果隊友覺得你提出的不合理,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出一筆錢懲罰你的貪婪。

我同樣發現,人們還是寧可自己出錢,也要懲罰別人。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反套路》這本書告訴我們,提醒自己這是大腦進化機制在起作用,儘可能避免被這些「套路」干擾。

他甚至提出了很多利用這些機制,讓自己更有效率的方法。

你甚至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本基於科學的勵志書。

比如說,我們的大腦有一種「蔡加尼克效應」,這是個俄國心理學家發現的現象。就是大腦有一種自動補齊機制,傾向於把不完美的事情做到完美。

比如說看到一個有開口、沒有形成閉環的圓,你總是忍不住想去把它補全。

很多人在看電影《流浪地球》的時候,發現「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那句提示語不押韻,特別的抓狂。其實也是「蔡加尼克效應」。

很多人有拖延症的人就可以利用「蔡加尼克效應」,讓自己避免拖延症。一件非常艱難的事,當你開始做了之後,大腦的「蔡加尼克效應」就會逼著你把這件事做完。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再比如說,大腦很擅長把虛擬的事物當成真實,只要這個事物有助於生存,大腦獎勵中樞就會分泌多巴胺,讓你產生快樂的感覺。

我們的老祖先經常飢餓,好幾天找不到吃的。為了避免自殺和絕望,他們進化出一種機制:靠想象也能得到快感。

心理學實驗表明,很多時候你看著巧克力照片想象自己在吃,和真正在吃巧克力獲得的快感是一樣的。

還有實驗還發現,在生病的時候,看男朋友的照片產生的安慰感,甚至比握著男朋友的手還要高。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制來減肥。

在《反套路》的末尾,迪薩沃根據書中總結出的「套路」提煉出了50個心法,這些方法都是幫助我們戰勝套路,甚至利用套路提升效率的方法。


今天你又被「套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