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 《易》者,变也

这个世界只有“变的这一规律”才是不变的,其他的都要在变。如我们以前认为“恒星”不会变化,实际上恒星都要经历生死、互动的过程,再如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静止在绝对零度(0K),即使可以,这个绝对零度的物体也处于宇宙的运动之下,随着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在一起运动,可见,没有绝对静止不变的东西。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太阳系的运转(一个地球年示意图)

  • 《易》与象、数

《易》是群经之首,诸子百家没有人反对,古往今来很多人研究它非常的着迷。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就是基于伏羲三个“爻”的八卦,由周文王姬昌演化为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yáo)构成,爻分阴(以数六表示)、阳(以数九表示),六个爻的组合,内容千变万化。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宋)朱熹《周易本义·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卦有象。彖和象分别是总论和分述,用以解释卦爻的涵义。但是,依然晦涩难懂,究其根本,在于“大道无形”,“道可道非常道”,依然想要说出“道理”,必然只能用言语来形容而无限接近其本意,而不能确指。

象,是象征代表着规律外表的现象: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 《易》的魅力

孔子对于《易》的崇拜之情必然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般。后代,包括魏晋的王弼、韩康伯,宋代程颐、朱熹,包括苏轼,都好读《易》、注《易》,

乐而忘忧,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韦编三绝

为什么这么多大家如此“沉迷”《易》?

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生在世,遇事无数,人的境遇、心态也在不断变化。《易》可以用于解释一个个人生境遇,提示可能发展的方向,指出当时你可以做出的选择。

如此一来,尤其处于您处于不惑、知天命的年纪,读懂卦象,细数自身经历或现在的境遇,就会感同身受,这一点很重要,并且可以从孔子晚年喜《易》中,侧面看得出这一点!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 《易》的方法

当然这些个人化的情况,不可能在《易》中“直接”看到答案。

古人以当时的认识,把普适规律(“道”)演绎为古代的一些常见行为,而我们要演绎到我们现在的具体事情上,必须通过“形而上”的方式,基于卦象,将古人演绎的事物归纳到“道”的境界,再通过其中的关联关系,演绎到我们自己的境遇上,借以指导我们此刻的行为,并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先归纳再演绎

先归纳再演绎的过程,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上“道”的运用过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深奥之意在此,只能让道潜在事物背后去运用其中的规律。

  • 《易》的过程

《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每一卦可以看做一个过程,而每一爻是过程的一个阶段,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注意每一卦是从最底下的初爻开始,向上解析,直至最上的“上爻”,主卦上爻是第三爻,客卦上爻是第六爻。

卦与爻相互联系,是个有机的整体。彖辞是卦的综述,象辞是爻在具体位置上的表象。注意这些表象,必须加上自己的解说,也是就上一节说到《易》的归纳和演绎过程,才是一个对于您适用的方法。

读易经(〇)易:变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