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巨人浩克為何沒有屬於自己的三部曲電影?

兮言小姐


兩部電影分別是《綠巨人》和《無敵浩克》。《綠》出自李安之手,風格和後來的漫威超英電影很不一樣,也和李安其他作品很不一樣,總之是個十分獨特的作品。

《綠》票房失利,漫威不甘言敗,於是又搗鼓了《無》。要命的是,《無》已經完全改了人設。班納博士不再身世難明,工作變成“生物細胞技術增強項目”研究者。

前作結局中,班納博士逃到叢林隱姓埋名幫助窮苦百姓,《無》直接放棄了這個坑,一點填坑的意思都沒有。

由此可推測,漫威是想把綠巨人推倒重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重啟”。但《無》票房也很一般啊,口碑更是達不到第一部的高度。

漫威不捨得冷藏這麼好的角色,於是把他塞到《復聯》和《雷神》裡。為了延續設定,綠巨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復聯最強輸出之一……

編劇們卻慌了。復聯那麼多英雄,可不能讓你一個賺盡人氣啊。於是到了復聯3,綠巨人只在預告片裡帥了一把,到了正片卻全程打醬油。

現在復聯4即將上映,老英雄也到了大洗牌的時候,綠巨人要麼大殺四方賺足眼球然後趁熱重啟;要麼就此沉淪,等上十年八載才有機會解凍了。


虎皮青貓的小窩


我是維賽迪,我來回答。


綠巨人浩克在漫威宇宙裡面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作為初代復仇者,他有屬於自己的個人電影,但數量只有1部,而鋼鐵俠、美隊、雷神等人都擁有完整的三部曲電影。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浩克不能像其餘復仇者那樣擁有自己的三部曲電影呢?


浩克電影的發行版權並不屬於漫威,而是屬於環球影業


在上世紀末的時候,漫威因為經營不善,陸續將旗下的英雄版權販賣出去,其中浩克被賣給了好萊塢六大之一的環球影業,所以擁有浩克影視版權的公司是環球影業。

但隨著2003年環球拍攝的《綠巨人》票房與口碑撲街,導致遲遲沒有推出續作,所以2005~2006年期間漫威收回了浩克的電影拍攝權,但環球影業仍然保留浩克獨立電影的發行權利。

比如屬於漫威宇宙的《無敵浩克》,當初就是由環球發行的。

換句話說,拍不拍浩克的電影是漫威說了算,但拍出來的話環球擁有發行權利,所以漫威拍浩克電影出來一定程度上也等於在幫環球賺錢。


而根據班納博士的演員馬克·魯法洛在《復聯2》時期的說法,漫威與環球影業的交涉並不順利,顯然環球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畢竟漫威背後的迪士尼與環球同屬好萊塢六大,是競爭關係,更別說2018年時迪士尼與環球影業的母公司康卡斯特還在爭奪搶購福克斯。

浩克之前的兩部電影,成績都非常不理想


綠巨人在大銀幕裡有兩部個人電影,分別是李安導演的2003版《綠巨人》以及2008年漫威宇宙的《無敵浩克》。


但這兩部電影都是虧本作,1.37~1.5億美元的投資最終全球票房才2.45~2.63億,實在太低,口碑也不好。


李安的《綠巨人》偏挖掘角色內涵的文藝風,對於浩克這種暴力型角色來說,似乎並不合適,結果理所當然地撲街了。


至於《無敵浩克》是漫威宇宙裡面唯一一部票房撲街的電影,這部影片拋棄了李安的文藝風,走的是爆米花風格,但觀眾仍然不賣帳。


簡而言之,要拍好浩克的電影,難度非常大,走文藝風觀眾不接受,純粹爆米花觀眾又不想看浩克連續砸個幾十分鐘。

同時,因為浩克這個英雄的屬性問題,也導致他的電影製作成本會非常高。


成本高,電影難拍,拍出來的錢還要分一部分給對手環球影業,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漫威自然不肯幹了。


減少風險


浩克這個英雄本身其實挺特殊的。


他人氣非常高,但個人電影的風險又很大,屬於你減少他的出場率吧,太可惜太浪費,拍他的電影吧,又得擔心成績不理想虧本。


所以,漫威宇宙對浩克的使用方法是讓他多“串場”,以及在群戲中增加他的戲份。

因此,初代復聯中,浩克的戲份是除了三巨頭外最多的,在《復聯2》裡面導演甚至編出一條“綠寡感情線”來增加他的戲份,高潮也是他與鋼鐵俠的對決;在《雷神3》裡面又作為分量很重的角色串場。

顯然這樣是最能發揮浩克價值的,因為綠巨人始終是偏向打手屬性的英雄,這種做法可以讓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發揮自己的暴力屬性,內心戲與劇情戲則根據情況隨時都可以點到即止,需要的時候給些刻畫,不需要的時候把戲份交給其他人。


綜上,浩克之所以沒有屬於自己的個人三部曲電影,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個人電影成績的不理想,導致漫威對這名英雄的使用策略發生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