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一天在吃飯間,聽見隔壁桌聊的挺有趣,就仔細觀察了一下,湊近耳朵聽了聽。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兩個人吃飯,一男一女,看起來並不是情侶,類似於大學同學,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從穿著談吐看起來,確定是白領無疑了,而談論的主題角度來看不是人大學財經的就是中財的,年紀都不大,估計也就畢業三年以內的樣子。而且雙方帶有一定保留的彬彬有禮。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最近總會有人給介紹女朋友,”男人隨口說著。

“都是什麼樣的?”女人似乎很感興趣。

“我覺得都挺費勁的,都不是很主動”男人略有抱怨。“都得我追著”

“你這個條件,介紹的也都非常不錯吧?”女人試探地說。

“可是這種事情,也都不好說。”男人似乎像跳過這個話題。

“現在也挺難找的,畢竟大家都很忙,很難碰到合適的。”女人試圖解圍的說著。

似乎雙方沒有要將討論愛情進行到底的意願,華鋒逐漸轉向了別的地方。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我最近在看房子,海淀那邊,”女人開了一個新的話題。

“學區房麼,現在學區房價格好像便宜點。”男人似乎也對這些有過研究。

“對,海淀那邊學區房比較多,不過我看的五環外。”女人似乎想分享自己的看房經歷。

“我之前在南邊看了一些,準備買,還沒想好。”這個話題激發了兩個人的興趣。

於是關於怎麼看房,哪兒的房子好,學區房怎麼樣等等,兩個人有來有回,很難想象,剛剛還在討論介紹對象問題的兩個畢業不久的單身男女,竟然都在打算學區房的問題了。而且關於房子的問題,雙方的信息似乎也是對等的,像外面遛的狗交換了彼此尿液的信息一樣,兩個人交換了對於北京房市的看法。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隨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主題,畢竟愛情和房子,都是要有經濟基礎的。

“去年我們老闆知道我公務員沒考上,給我推薦了一個證監會下面的機構。”女人又開了個新話題。

“這個機會也不錯啊。”男人附和著。

“我老闆之前是證監會的,後來辭職自己做公司,做得特別好。”女人略有些羨慕。“不過我後來拒絕了,我還是想自己考吧,還是有這個執念。”

“還是想去財政部?”男人問著,似乎他們之前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預算司麼?”。

“也不是我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啊,看哪兒有編制招人吧。”女人也有點無奈的樣子。

“不過財政部比起來一行兩會工資還是要低。”男人說的一行兩會,就是國家的財務大衙門,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證監會。“比人行低30%吧,比證監會可能要低40%以上。”

“會差那麼多麼?”女人也有些驚訝。

“對啊,我們現在就是,而且也不清閒。”原來男人是財政部的公務員。“工作強度不比四大低,我之前有同事辭職去了四大,至少賺的多。”男人說的四大,就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個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德勤(DTT)、畢馬威(KPMG)、安永(EY)。這裡以工作累著稱,但也是年輕人嚮往跨入另一個階層社會的梯子。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圍繞著公務員的話題,兩個人聊了很久,一直到結賬,在沒聽過他們聊什麼新的話題。我的旁邊,看到的不是兩個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而是被社會觀念,生活壓力塑造成的老年人。

難道年輕人的話題不應該是有了什麼新鮮的感受、體驗,對自我的全新認知,自由和羈絆,灑脫地愛和恣意的恨麼。相親、買房和考公務員,這些毫無浪漫色彩的話題,被這些年輕人說的那麼嫻熟老練,彷彿是他們早已反覆背誦的劇本。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將近一百年前的法國,薩特和波伏娃在餐桌上,談論著選擇與自由,談論著存在和現象,談論著個人理想和社會責任,當他們發現在德國湧現了一種令他們耳目一新的現象學時,薩特迫不及待地要趕往德國去接觸那些全新的思維。

而我旁邊的,兩位幾乎可以代表中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年輕人中的一份子,花了整頓飯時間,討論著毫無色彩的相親、買房和考公務員,討論著相親的無趣、買房的心得,以及公務員的收入。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作為一箇中年人,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處境,社會固定的模式以及生活的壓力,給了他們一套保險的生活方式,但人最可貴的地方就在於我們的自由,而自由之中最有力量的就是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選擇工作、買房、結婚、生子這樣循環往復的一生,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種提心吊膽卻又色彩斑斕的生活方式。

沒有好,和不好的區別,但卻有想和不想的分別。

真的希望現代的年輕人,能夠用一頓飯的時間,讓自己生活更加多彩一些,放肆的愛,而不是期待一場門當戶對的相親;別讓房子束縛了自己想要買一架好鋼琴的夢想;公務員也好,個體戶也罷,自由職業者也行,自由失業者也不怕,生活是無限可能中的選擇,而不是一條筆直道路上的不斷前進。

愛、房子和公務員,壓在年輕人胸口的三個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