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區塊鏈在保護“數據隱私安全”中有什麼作用?

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併產生了各種新的服務模式和應用,數據化、智能化更是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打車、外賣等基於位置的服務。這些服務和應用一方面採集用戶的相關信息,另一方面為用戶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然而,所採集信息中往往含有大量包括病史、收入、身份、興趣及位置等在內的敏感信息,對這些信息的共享、收集、發佈、分析與利用等操作會直接或間接地洩露用戶隱私,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威脅和困擾。

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解決用戶隱私問題的最佳利器之一,甚至不少人提出了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護隱私等方案,並嘗試落地應用,那麼區塊鏈技術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大數據時代,區塊鏈在保護“數據隱私安全”中有什麼作用?

身份與數據分離

區塊鏈上的交易數據,包括交易地址、金額、交易時間等,都公開透明可查詢。但是,交易地址對應的所有者身份,是匿名的。

借鑑區塊鏈加密技術,可以通過加密算法,實現用戶身份和用戶數據的分離。舉個例子,比如一款購物App,可以將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哈希計算,得到的哈希值作為該用戶的唯一標識,類似於比特幣的錢包地址。用戶在該App上的行為數據,和前面得到的哈希值進行捆綁,而不是和用戶身份信息進行捆綁。

這樣一來,用戶產生的數據是真實的,而使用這些數據做研究、分析時,因為不能通過哈希值還原對應的用戶名、電話、或是註冊郵箱,起到了保護隱私的作用。

加密存儲和分佈式存儲

除了上面提到的身份與數據分離,收集到的用戶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分佈式存儲也是解決隱私問題的一個途徑。

加密存儲,意味著訪問數據必須提供私鑰。相比於普通密碼,私鑰的安全性更高,幾乎無法被暴力破解。

而分佈式存儲,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全部被洩漏的風險。中心化的數據庫存儲,一旦數據庫被黑客攻擊入侵,數據很容易被全部盜走。

用戶完全掌握自己的數據並可交易

身份與數據分離、加密和分佈式存儲,難度相對較低,更容易落地。一些人暢想將來用戶可以完全自己掌握自己的數據,加密存儲,如果服務提供商或是第三方需要數據,則需要用Token向用戶購買使用權,授權後才能訪問。

這種“用戶隱私受保護,數據完全自己掌握並可參與交易”的暢想,難度相對較大,但未來一切皆有可能,值得我們期許。

大數據時代,區塊鏈在保護“數據隱私安全”中有什麼作用?

雖然區塊鏈能夠解決信任的問題,但其他問題依然存在:

首先,區塊鏈的公開透明和全節點驗證,數據將流經區塊鏈上的每個全節點,使其無法很好的處理隱私數據:公有鏈隱私保護一直是一個區塊鏈行業頭痛的問題。

其次,大數據巨規模、多樣化、高增速等特徵以及大數據應用的迅猛發展對隱私保護服務請求的用戶容量、併發程度和能效優化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明文大數據分析會導致隱私洩露,而將數據加密之後,大規模數據密態化又會極大的影響分析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