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菸裡的尼古丁不致癌,是否意味著吸菸有害健康就是忽悠?

meng0130


尼古丁具有成癮性,會引起戒斷綜合徵,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定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

菸草裡的尼古丁是成癮性物質,吸菸成癮後,每 30~40 分鐘就得吸支菸,以維持大腦尼古丁水平。戒菸時,大腦中尼古丁達不到" 需要 "水平,就會產生心情抑鬱、煩躁不安、精神不集中等心理症狀,以及噁心、頭痛等身體不適感覺,並渴望補充尼古丁,這些反應在醫學上統稱為尼古丁戒斷綜合徵。尼古丁成癮性及戒斷綜合徵,成為戒菸難以逾越的障礙。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定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疾病,並指出依賴的中心特徵是渴望(常常非常強烈,難以擺脫)使用菸草。

一支香菸點燃後產生的煙霧中,包含了多種致癌物質。吸菸是導致肺癌的罪魁禍首。

其中最重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存在於煙焦油中的多種致癌物質以及重金屬元素等。菸草燃燒所產生的致癌物質有:苯並芘、亞硝胺、beta-萘胺、鎘、放射性釙等,還有酚化合物等促癌物質。我國男性肺癌的發生70% - 80%由吸菸引起,女性肺癌約30%歸因於吸菸與被動吸菸,不吸菸的婦女因丈夫吸菸所致被動吸菸患肺癌的死亡率,要比丈夫不吸菸的婦女高1-2倍,吸菸的年齡越早,患肺癌的危險越大。煙齡在15-25年以上的人肺癌發病率是不吸菸人的4倍。吸菸20年以上,20歲以下開始吸菸,每天吸菸20支以上是肺癌高危人群。吸菸是導致肺癌的罪魁禍首。

不吸菸者為何也得肺癌

吸菸雖然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但並非唯一的病因。與其相關的因素還有:職業致癌因素、空氣汙染、電離輻射、飲食因素、病毒感染、真菌毒素、內分泌失調、家族遺傳因素等。肺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吸菸不等於沒有被動吸菸,不等於沒有接觸到其他的致癌因素。肺癌分為四類,其中最常見的鱗癌與吸菸關係最密切,小細胞癌也多有吸菸史,不吸菸者的肺癌多為腺癌和大細胞癌。

有人整天吸菸為何不得肺癌

這與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煙霧中引起肺癌的致癌物叫做苯並芘類,它必須經過人體內一種名叫烴化酶的物質加工處理後才能產生致癌作用,體內這種酶的活力較高的人容易發生癌症,而酶活力較低者則不容易患癌。另外,這裡還有個統計學問題。流行病學調查需要大樣本,而一個人接觸的對象畢竟有限。你認識的100位吸菸者中只有10位得了癌症,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肺癌的患病率為10%,而是要統計成千上萬的人才能得到準確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陳小燕.菸草依賴是一種慢性病.保健醫苑,2017(5):16-17.

[2]秦蕾.吸菸與肺癌.健康嚮導,2016,22(2):26-27.


子樂健康科普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尼古丁確實不致癌,但是會成癮啊!尼古丁會刺激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一種興奮因子,可以讓人覺得愉快、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可是當尼古丁減少了,多巴胺分泌會大幅度減少,於是各種不好的感覺就來了,逼著你再抽一支菸補充尼古丁,這就是煙癮。


有了煙癮就會不停抽菸,這時候就是菸草大顯身手破壞健康的時候了。菸草燃燒的煙霧成分複雜,含有超過7000種物質,其中超過250種為有毒物質,明確有69種致癌物!長期吸入含有大量有毒致癌物的菸草煙霧,怎麼可能對健康沒有損害呢?


癌症

大家都知道抽菸會明顯增加得肺癌的幾率,卻不知道抽菸還會導致很多種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乳腺癌、白血病、膀胱癌、宮頸癌…這一長串的癌症都已經被證實和長期抽菸有關。反過來,越早戒菸得癌症的機會也就越低。

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而抽菸就是心腦血管病的誘因之一,而且是重要的誘因。菸草煙霧當中的有毒物質會直接損害血管粘膜,大大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速度,提早心腦血管病發病年齡,增加發病率。



慢性阻塞性肺病

前段時間春節放假,醫院大部分科室都清閒了,只有呼吸內科急診內科仍然爆滿,很多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好又好不了,死又死不掉,象離水的魚那樣艱難喘息。幾乎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有長期抽菸史!


除了這些大頭的疾病,抽菸還會增加很多種疾病的發病率,例如慢性胃炎、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不孕不育等。所以說,抽菸有百害而無一利。戒菸要趁早,等到各種慢性病纏身就晚了。

我是福爸,執業醫生,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菸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它的作用是讓人成癮。吸菸者吸入菸草中的尼古丁會在10秒鐘內就迅速的隨著血液進入吸菸者的大腦中樞。而人體內大腦內有尼古丁這種物質的受體,尼古丁與其結合後,可刺激多巴胺的急劇、短期釋放,而多巴胺可以讓人產生欣快感。但是這種作用很快就可以被清除,所以人體會出現不吸菸時候的煩躁不安、易怒等反應,隨之本能的渴望就是再次吸菸。這就是吸菸形成煙癮的具體機制,而且吸菸形成的煙癮一點不比吸毒小。

那麼尼古丁負責讓人成癮,吸菸致癌,誰來負責致癌呢?權威的《中國吸菸危害健康報告》就曾經這樣提及吸菸致癌的原因:菸草煙霧中含有69種已知的致癌物,比如說焦油、一氧化碳等等。這些吸菸帶來的致癌物可以導致人體基因突變,最終會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很多研究都顯示吸菸可以導致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腎癌、乳腺癌、白血病、口腔惡性腫瘤、喉癌、膀胱癌、結腸癌和宮頸癌,同時這些研究也顯示戒菸可以明顯降低腫瘤發病率。

所以說,尼古丁負責纏住吸菸者,導致吸菸者發生腫瘤的是菸草中的其他有害物質。如果你珍愛生命,請儘快戒菸!


張之瀛大夫


尼古丁不致癌,致癌的是香菸燃燒時從煙霧中分離的苯並芘,亞硝胺等。通過對364例住院明確診斷的肺癌患者與非肺癌患者進行一對一的隨機分組對比分析。從吸菸與否,開始吸菸的年齡、吸菸年限吸菸量、吸菸類型及戒菸情況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肺癌的發病年齡主要在50-70歲,無論是否吸菸。但吸菸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不吸菸者。發病頻數與吸菸量及吸菸年限有顯著關係。由此可見,吸菸損害身體健康。

尼古丁不致癌並不意味著尼古丁就是健康的,對人體會產生很多危害。

1、中毒——尼古丁本身是一種劇毒麻醉品,少量攝入即能興奮中樞神經,增高血壓:大量能抑制中樞神經,使心臟麻痺以至死亡,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幾毫克的純品尼古丁就能引起頭疼、嘔吐、意識模糊等中毒症狀,吸菸太多的人逐漸會引起慢性中毒,它對兒童的致死量為10毫克,成人為50毫克,通常反它用在農業上作為高毒植物殺蟲劑。

2、成癮性——人們對菸草的需求願望的強烈性決定於尼古丁。尼古丁在體內無積累性,吸菸兩小時後,尼古丁便通過呼吸和汗腺被排除掉,介是長期大量吸菸的人血液中會存在一定濃度的尼古丁,一旦當其濃度降低時,便使人渴望抽菸以要求恢復到原來的濃度,這樣必然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吸菸的成癮性。

3、降低藥效——使肝細胞的藥物代謝酶增加,從而加速藥物在體內的分解。尼古丁對消化系統產生的影響是通過消化道的吸收中毒,延長胃排空時間,使藥物離開胃部進入小腸的速度減慢而影響到對一些藥物的吸收。

4、損害皮膚——尼古丁與焦油極易溶於臉部等的油脂中,減緩皮膚血液循環,促使皮膚老化,易起皺紋。

5、視神經病變——長期吸菸會引起視力下降,嚴重者會導致視神經衰弱,甚至失明。尼古丁在燃燒中會釋放一種有毒氰化物進入人體後,可以被體內的維生素B12分解從尿中排出,但是長期大量吸菸會影響消化道功能,導致體內的維生素B12缺乏,解毒功能發生障礙,而吸菸者血液中氰化物濃度比正常人高很多,大量蓄積在體內會引起視神經中毒,造成“煙中毒性視神經病變”。

吸菸有害健康,能戒菸的最好戒掉,不能戒除煙癮的人,也應控制吸菸的數量。

參考文獻:《菸草中尼古丁成分研究》

《吸菸與肺癌發生的回顧性分析》


茄子營養師


小民是煙民。九歲開始偷家父的煙,久而久之抽到現在。

Tobacco(煙草)英文一詞有誤打誤撞的意味。據說,哥倫布從印第安人手中接過煙草時,印第安人口中一直喊著「Tobacco」。不明不白的哥倫布一幫人以為這是這種植物的名字,因此,Tobacco就成了英語民族對煙草的固定稱謂。

煙草屬茄科,同科植物有西紅柿Lycopersicon、馬鈴薯Solanum、胡椒Capsi-cum等等。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Linnai將煙草分為兩種:N.Rustica(黃花煙亞屬)和N.Tabacum(紅花煙亞屬)。現在所使用的煙草均為這兩個種及其變種。

煙草為一年生植物,上部葉肥大,色深綠,下端葉色較淡。異花授粉和自花授粉,蒴果卵形籽小,約含40000粒褐色種子,種子很輕約12000粒左右重1克。煙草可分離出約4000種化學物質。1825年,煙草中的生物鹼-即尼古丁,首次被識別並分離出來。據美國外科醫學中心的研究,尼古丁是上癮的主要成分,具有強烈的興奮作用,其作用與海洛因和大麻相當。但其危害沒有上述毒品嚴重,說它致癌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不但如此,它還能治病。據記載,1556年昂古萊姆修士Andriy Tewitt把煙草從巴西帶回法國,同時他列出可以用煙草治癒36種疾病。1577年出版的《藥物學》譯成英文出版,全歐洲的醫生都開始把煙草當神藥使用,比喻治牙痛、爛指甲、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等等。

國人抽煙不比西洋晚。在國人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裡就曾說過,因火成煙「煙,火氣也」。漢族盛行旱煙、水煙、卷煙,新疆的莫合煙,羌族、彝族的蘭花煙等。

煙草在19世紀美國,可以說「就和金子一樣」,尤其是對於弗吉尼亞的移民們來說「在中南部各州的早期記錄裡,最大名鼎鼎的就是煙草了。可以認定,正是煙草的栽培和貿易奠定了這些地區的發展基礎。煙草就是這些地區的直接財富來源,就是黃金,就是白銀,就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標準-工業革命時期,英國錢幣上的煙葉圖案就是最好的說明。」~小民反對禁—香煙!




填格


尼古丁不致癌,但是會讓你上癮。為什麼你嘗試了很多次,都不能戒菸,這主要就是因為尼古丁。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有一塊區域叫做獎勵中心,當我們從事一些非常重要的,關係到生存和繁衍後代的事物,獎勵中心會釋放多巴胺,讓我們產生愉悅、欣快的感覺,例如我們吃飯、交配、喝水的時候。

而多巴胺也有類似的效果,我們吸菸的時候,幾秒鐘之後,尼古丁就會通過血液到達大腦,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容易讓人上癮。一個少年只要吸過4根菸,就有可能終身對吸菸上癮。也就是說,菸草裡頭的尼古丁綁架了人腦中的獎勵中心,讓人產生吸菸有益的錯覺。

香菸致癌並不是因為尼古丁

香菸與癌症的關係是毋庸置疑的,香菸早就被納入為一類致癌物,可以導致肺癌、膀胱癌、胰腺癌、喉癌等多種癌症。香菸中除了尼古丁,還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據研究報道,香菸中存在高達69種可以致癌的有毒物質,例如多環芳烴的苯並芘、苯並蒽,亞硝胺、釙210、鎘、砷、β-萘胺等等。

所以,香菸是非常恐怖的,通過尼古丁讓你產生欣快,誘惑你,讓你成癮,讓你無法自拔,然後菸草中又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讓你患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去觸碰菸草,如果已經上癮,可以尋求正規的戒菸門診,通過一些手段,可以幫助你戒菸。


普外科曾醫生


當然不是。香菸🚬的有害物質除了尼古丁、還有煙霧、焦油等。

尼古丁不致癌,但是有成癮性。吸菸後,尼古丁進入人體和人體相應的受體結合,然後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讓人產生一種愉快的心情,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抽菸後可以緩解焦慮的情緒,抽菸的人會不停的渴望抽菸。而且尼古丁對血管系統也有影響,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所以尼古丁的作用就是讓人不停的依賴於香菸。

焦油,香菸燃燒後的產物,也是香菸致癌的主要物質,包括一些重金屬、硫化物之類的,屬於致癌物。

香菸燃燒產生煙霧:的硫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會損傷肺,長期抽菸的人容易肺氣腫

綜上所述,抽菸有害健康是大實話。說抽菸,不影響健康的,那才是大忽悠。


愛跑步的小醫生


香菸裡的尼古丁不致癌不妨礙菸草本身是一級致癌物啊!煙友們一定不服氣,說某某某抽菸喝酒活到九十九,我也認識一位吸菸的老人,還一起慶祝了百歲生日,百歲的同時還有肺氣腫,冠心病跟著,平時只能在床上坐著,不能下地活動,不都說不追求生命的長度,要追求生命的寬度,試問,這樣的百歲你要嗎?



凡事都有個案,與海量數據證明菸草與癌症呈正向關係相比,吸菸長壽的比例就好比滄海一粟,恰好在你身邊發生而已。



20世紀全球約1億人因菸草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數據是菸草每年使近600萬人失去生命,吸菸可導致30%的癌症。肺癌是目前所有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第一的癌症,85%的肺癌與吸菸相關;50%的膀胱癌與吸菸相關;30%的胰腺癌與吸菸相關;25%的白血病與吸菸相關;20%的大腸癌與吸菸相關;12%的腎細胞癌與吸菸相關...



雖然菸草中尼古丁不致癌,但煙霧中4000多種化合物中有超過60種物質已被證實可以致癌。18年美國癌症最新報告顯示,美國癌症死亡率從1991年開始呈連續下降趨勢,挽救了240萬人的生命!其中肺癌男性患者死亡率下降了45%,女性患者死亡率下降了19%,究其原因就是控煙。美國60年代開始推動控煙政策,50多年的時間成人吸菸率從42.4%下降到16.8%,去過國外的朋友一定知道他們室內是不允許吸菸的,吸菸一定是在室外的。

看了以上數據,你應該知道吸菸可致癌不是忽悠,戒菸可預防癌症,降低其死亡率也不是忽悠,那還等什麼呢?戒菸就從今晚開始吧!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近期美國FDA提出香菸當中的尼古丁不會直接導致吸菸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甚至肺癌和死亡,這是許多人對吸菸有害健康打上了問號。事實上,香菸早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不論尼古丁致癌與否,香菸中大量化學物均有毒害,其煙霧中含有的苯並芘,亞硝胺均為致癌物。因此,不論尼古丁這種成分是否致癌,吸菸有害健康都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尼古丁雖然並不直接致癌,但它仍然有許多危害。尼古丁是一種作用於中樞神經的物質,極少量可以使人興奮,稍微過量則會抑制中樞神經出現重毒症狀。並且尼古丁具有較強的成癮性,會使吸菸者難以戒菸不自主長期吸菸,從而使吸菸者的健康持續受到香菸的損害。因此,FDA雖提出尼古丁不致癌,卻也同樣提出應當降低其在香菸中的含量以減輕香菸成癮性。


KK健康


健康隨煙滅! 有多少人,可以重來?

並不是只有癌症,才能傷害我們的健康,我們的健康面臨多種侵害!

香菸裡的有害成分,並不是只有尼古丁

尼古丁只是香菸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成員之一,並不能代表香菸,香菸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就算排除了尼古丁,吸菸依然有害身體健康,更何況尼古丁依然對身體有害。


尼古丁最出名的是容易使人上癮,這與它的另一個效果有關,尼古丁的攝入會與人體大腦的菸鹼乙酰膽鹼受體結合,刺激神經遞質的釋放——多巴胺是核心,還有影響情緒的血清素,降低神經元活性的氨基丁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的去甲腎上腺素。使交感神經系統處於興奮狀態,這樣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質,促使血管發生痙攣,增加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

香菸的另一個主要成分是焦油,它才是致癌的兇手,可以刺激氣管,使其分泌物變多,出現氣管支氣管炎症,如果依附在咽喉支氣管粘膜表面,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癌症。

尼古丁不致癌,並不代表沒有其他危害

致癌是對尼古丁的最大誤解,雖然尼古丁有這樣或那樣的害處,但我們不能冤枉它,它並不能導致癌症的產生。

1,尼古丁會危害人體呼吸器官,出現肺炎,咳嗽、哮喘。

2,尼古丁會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降低精子的量與質,導致不育。

3,尼古丁可以影響鈣吸收,出現骨質疏鬆、腰間盤突出,危害人體骨骼健康。

4,尼古丁會刺激神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PS:不要說某某吸菸也健康,也不要說某某不吸菸也得病,就好像酒駕不一定出車禍,但同樣開車,喝醉出事的幾率一定高於沒喝酒的,我們看的是整體幾率。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