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法四

◎凡事都要缘分,我们学东西如果没有机缘,一辈子都遇不到善知识。

◎‘五浊恶世’在从前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在现前社会是处处可见。现代人生活很苦,不是物质上缺乏,而是精神上的苦闷。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大家不断的造五逆十恶,种三恶道因:嗔恚心重的将来堕地狱;贪爱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堕饿鬼道;对于邪正善恶、是非利害没有能力辨别的堕畜生道;造的恶业愈深重,生活就会觉得愈苦闷。

◎学任何事情都要下真功夫,不能只求表面好看、在文字上拼命钻研,要真正深入身体力行,深入境界。

◎真正念佛人,的确不会老、不会死也不生病。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心中只有佛,佛没有病,自然不生病。如果一个人很健康,一天到晚想病,也会真的生病,所以要真正相信佛法,才能够得到殊胜利益。我们不念苦、不想病,日子过得幸福健康又快乐;即使往生极乐世界,也是活著走的,没有死苦。所以中国人说‘返老还童’,我们真正懂得佛法的理论、方法、境界,自然不难作到。

◎‘无量寿经’具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是有道理的。从今以后,一直到佛法灭尽,这部经会救度许许多多的众生,因为它最契末法时代一切众生的根机,无论是性、相、理、事、因、果,都讲得非常圆满。只要能够熟读、深思、依教奉行,功夫一定会得力。如果修学其他法门、大乘经论,一定要先断烦恼,才能够入门。仔细想想,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谁有能力断尽?如果不能断烦恼,研学大乘经论,就容易流为学术研究,增长所知障,这点我们一定要冷静思考。

◎‘阿弥陀经’的文字虽然浅显,但是义理非常深奥、很难理解,只有善根非常深厚的人,虽然不求解,也能够深信不疑、信愿持名,获得真实利益。

◎现在全世界的气候异常,显示人心不正常,我们要在共业中修别业,真正的念佛人,必定能够在大灾难中,得到三宝的加持护佑。

◎出家人万万不可自大自狂,对于真正有修行的在家人,要虚心求教。佛法唯‘道’是尊,谁有‘道’就向谁学,浅的向深的学习。佛陀时代,舍利弗、目犍连对维摩诘居士的礼敬跟对佛是一样的;玄奘大师在印度求学时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

◎出家应当求一切众生的福报、佛教团体的福报,所以四弘誓愿的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如果还有‘我厌恶的众生’这就错了。四弘誓愿是我们自性的流露,如果违背自性、只求自己现前福报,那就真的错了。

◎出家人堕落得很重,单是虚耗十方善信的恭敬供养,就是极大的罪过。一定要认真修行,才能够消业障。讲经讲得再多、听经听得再多,不肯依教奉行,业障还是不能消除。

◎出家人一心修道、弘法利生,对于权势、名利、欲尘毫无贪染,才能够与道相应。

◎一心念佛、清净修道,是出家人的本分。凡事过得去就好,不必太计较,只要是为大众的真实利益,功德都圆满。凡事随缘而不攀缘;不管钱、不管人、不管事,这是出家人的‘清福’。

◎要真正发心‘内养五德,外修六和’,建立和合的僧团。大家互相尊重,建立共识,这是六和的第一条‘见和同解’。‘共识’就是大家都依照无量寿经的教导修行。

◎真正爱护一个和合僧团,如果自己与大众知见不同,就离开道场,绝对不破坏僧团。人各有志,法门平等,这样的人有大福报,诸佛菩萨必定护念。

◎真正修五德、六和,就是续佛慧命。

◎自古以来,家庭、社会、国家、团体,想要兴盛、长久,必须遵守两个原则:‘见和同解’以求人和,‘利和同均’使大家生活水准差距不大。

◎佛门道场最重要的是‘五德、六和’,大家都依教奉行,这就是社会中最尊贵的团体。如果四众弟子不能够和睦相处,不但自己本身受害,而且是毁灭佛教、破和合僧。

◎世、出世间法都应该以‘五德、六和’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两个人住在一起都会斗争,即使一人独居也不免自生烦恼。

◎‘和合僧团’为什么难得?要四个人共修六和敬实在不容易,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见,有意见就不可能和敬。所以佛陀教我们把一切知见统统放下,大家都舍弃自己的意见,自然就会见和同解。

◎今生我们一定要有把握,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才不枉费这一生遇闻佛法,修学净土法门。

◎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们学佛都走错了方向;只有这一世走对了。能够遇闻‘大乘无量寿经’,是第一稀有的大福报。夏老居士说对于这个法门,能够真正认识,专修、专弘,真正是亿万人中难得有一、二个。遇到而不能够深信,专修专弘的,也算是有福报,只是还没有成熟而已。大家要珍惜这个殊胜稀有的因缘,认真修学。

◎提供优良的读书环境,帮助读书人安心求学,这是为国家培育人才,真正的大善。

◎修行的根本是‘观念’,观是看法,念是想法。我们的想法、看法有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就是修行。可是一个人,要真正知道自己的过失,非常不容易。中国古人说,唯有大圣贤,才能知道自己的错误,我们天天对照经本,都不能找出自己的毛病,染污非常深重,所以修行,一定要把自己身心的污染,点点滴滴都去除干净。

◎佛法讲‘精进’,进就是进步、不落人后,真正的佛法,永远走在时代尖端,绝对没有跟著时代走的。因为如果不能走在时代尖端,佛法就不能做到契机契理,众生也得不到真实利益。

◎佛法修学的纲领是觉、正、净,也就是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不但是修学的纲领,也是修学的次第。平等的心一定清净,但是心清净不一定平等。换句话说,心地清净虽然可以开智慧,但是不圆满,一直要到平等心现前,智慧才会究竟圆满,也就是成佛。

◎往生的标准,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简单的说,就是专想专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夹杂,不间断。不但不能想世间法,想断烦恼,想一心不乱、想度众生都是妄想。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是正念,除了一句佛号,其余都是妄想。

◎‘信为道源功德母’,文殊菩萨是七尊佛的老师,信心第一,‘七’代表圆满,正是说明一切诸佛都是以信心为根本。世、出世间法成就的第一个条件,都是要有坚定的信心,所以六种信心当中,‘自信’最重要,而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也一定跟他自信的深浅成正比例。

◎孔子三十而立,‘立’就是立定志向,一个人没有志向,成天醉生梦死,一辈子都不会有成就。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世出世间的第一大愿,也是最究竟圆满的大志愿。

◎佛的心清净平等,菩萨心是修行六度,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天道修上品十善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人道修中品十善及清净五戒,修罗道修下品十善,但是嗔嫉心重。饿鬼道的主因是贪心,畜生道是愚痴,堕地狱最重要的因素是嗔嫉心。由此可知,十法界众生都有他的因缘,我们仔细反省,就会晓得自己属于那一道。想要出离六道、超越十法界,唯有念佛求生净土一个方法而已。

◎净宗修行的宗旨、目标,都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目标是‘大乘、无量寿、庄严’,宗旨是‘清净、平等、觉’。‘无量’是指圆满的性德,在一切无量之中,以寿命为代表,表示才能、智慧、德行、相好光明等等,统统都无量;‘庄严’是说外相具足真、善、美、慧。只要我们依照‘净而不染、正而不邪、觉而不迷’的宗旨努力修行,前面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修行的方法是‘念佛’,无论用观想、观像、持名都可以,重要的是不违背修学宗旨,如果念佛很认真,心里还是迷、邪、染,这样念佛一定有偏差。

◎‘改进’,要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掉才会有进步。

◎自行、化他不相妨碍。化他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帮助他觉悟、看破、放下,帮助他对净土生起信心,念佛求生净土。自己修行是为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对于自己的修行也会有利益。

◎世间人过年是喜事,欢欣鼓舞,觉悟的人却觉得很悲哀,正如普贤菩萨所说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距离死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一年比一年近,那来的快乐?这是觉悟的看法。所以学佛要时常保持高度的警觉心,了解事实真相,用高度的智慧解决问题。世间人只看眼前,眼光短浅;只有觉悟的人,眼光远大,才能看到事实真相。

◎佛菩萨告诉我们,眼前有福,将来没有福,这个福报是假的;眼前快乐,将来不快乐,这个乐也不是真的。所以一般人看修行很苦,觉悟的人很明白,只有修行成就才是真实永恒的快乐。

◎世间人的慈悲多半是感情用事,佛菩萨的慈悲,则是建立在理智、智慧的基础上。没有智慧,慈悲多祸害。

◎道场有教化众生的使命,教化众生不一定是讲经说法,法门无量无边,领众修行与讲经说法的功德都是一样。而能够作到身心清净,起心动念都如法,当众人的表率,这是真正的教化众生。

◎净宗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菩提心,最重要的就是知道生死事大,轮回路险。真正相信极乐世界,所以要舍弃轮回、求生净土,这是无上的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二六时中以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念,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是极乐世界。

◎佛法就是学‘觉悟’,破除众生的迷情、执著。迷惑的人杂念多、妄想多,处处分别执著。觉悟的人,心地清净,没有妄念。所以迷惑的人事情很多,觉悟的人什么事都没有,天天都是天下太平。

◎真正愿意放弃经教、老实念佛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澈底觉悟,一种是善根非常深厚。这两种人,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就。如果不是这两种人,就会有疑惑,‘疑’是菩萨的最大障碍。真正相信净土法门的人,一句佛号已经足够,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以净土法门来讲,则是信心清净,得理一心不乱,成就念佛三昧。

◎佛法修行在形式上有在家、出家。实质上都是以‘三福’为根本,‘孝亲尊师’是根本中的根本。

◎出家认真修行,培养自己的品德学问,教化众生,就是孝养父母。

◎修行最高的目标是‘清净’,心地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表现在外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落实在生活层面上,则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和十大愿王。

◎我们修学的标准是‘无量寿经’,它的内容不仅包括戒定慧三学和三归依,同时也具足众戒。尤其是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更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的准则,其中三十五品就是佛陀为我们正授五戒法,这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

◎参禅可以得定而很难明心见性,是只有身戒清净,心戒不易清净,换句话说,杀、盗、淫、妄的念头如果没断,所以不能开悟。我们念佛得不到一心不乱,持咒不能够三密相应,问题都在这里。所以戒律是修行的根本,‘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没有根本,修行想要成就非常困难。

◎学佛发心了脱生死,应该认真遵守五戒十善,如果真正持戒修善,一天虽然只念十声佛号,也决定往生;否则就算一天念十万声,也不能往生。可见得修行不在表面功夫,要真正从心地上,把烦恼、无明统统放下、完全舍离,修行才能成就。

◎大乘佛法虽然多,而以‘布施’为中心。布施就是舍、放下。在菩萨六度里面,持戒、忍辱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属于法布施,所以整个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舍’,能够舍得干干净净,就是成佛。

◎佛所说的无量法门,都是教我们去除妄想和执著。‘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修学的枢纽是‘禅定’,戒律可以帮助我们心地清净、得禅定,只有禅定能够克服烦恼执著。心清净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心开意解,自性智慧显露。

◎‘戒’是规矩、威仪。佛的行住坐卧,言行举止,自然都合规矩,我们学戒,就是学习佛陀一切的行为。

◎从清净心生出的慈悲,没有分别执著,一切平等,所以称作‘大慈大悲’。清净和慈悲,是一体的两面。从大慈悲中能够显露清净心,由清净心中,才能生出大慈悲心,二者是相辅相成。

◎‘修行’是改正我们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凡夫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所以要读经,用经典教训来对照心行,把自己的思想言行,与经典不相应的地方,加以修正,才叫做修行。

◎‘燃香’的意义,是表以身心奉献,供养三宝、供养众生,发愿留下这几炷香疤,时时提醒自己要尽心尽力帮助众生,牺牲奉献。

◎世尊教出家人要时常摸摸头,提醒自己为众生、为弘扬正法认真修持,牺牲奉献。所以佛教我们燃身、燃臂供佛,这都是比喻,并不是真的把身体、手臂都烧掉。观世音菩萨都需要千手千眼广度众生,凡夫只有两只手,帮助众生都来不及,怎么说还要燃掉呢?

◎‘行菩萨道’,就是过菩萨的生活,菩萨是觉悟的人,我们凡夫迷惑颠倒,所以要学觉悟。修学的方法是首先要读诵经典,然后认真求解,把经典的教训,作为自己思想、言行的标准,跟自己的生活融合成一片,这样就是‘行菩萨道’。

◎‘礼’的精神,不外乎‘自卑而尊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大众相处,能够使别人不讨厌自己,这就是‘礼’。

◎修福要把握机缘,不需要等待,譬如舍财,有多少就舍多少,如果要想等钱多的时候再做,往往会丧失机会。但是修福要有智慧,知道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大乘人的心地清净,没有分别执著,所以看起来豁达又洒脱。有的人外表看起来很洒脱,但是心里一点也不清净,这样子不能称为大乘人。

◎学佛最重要的是‘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果把佛的意思错解、曲解,是绝对得不到利益的。

◎华严经上说:‘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所以普贤行是佛法里面最殊胜的行门。无量寿经上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可见得极乐世界就是纯一普贤菩萨的法界。我们既然发心求生极乐世界,对于普贤行应该要用心学习。

◎普贤行是什么?整部华严经,就是普贤行的典范,里面有圆满的理论、详细的方法、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普贤行的特色,是广大、平等的心行,只要远离一切分别执著,无论是圣人、凡夫,所有的生活行为,都可以称为普贤行。所以它的内容多彩多姿,非常丰富,里面没有善恶、是非、邪正的分别,一切平等恭敬。凡是有相对、对立的想法和作法,都不是普贤行,都不能圆成佛道。因此,普贤行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从内心修起。

◎无量寿经从经题开始‘清净、平等、觉’就是教我们修普贤行。我们心里还有很多的标准和等差,这些都是烦恼的根源,换言之,心不清净、不平等,这就是业障。

◎诸佛菩萨修学的原则是清净、平等、觉,但是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的表现,却是千变万化。所以菩萨讲求权智‘中道’,中道就是懂得顺应环境,善巧方便,把事情处理得很圆满。我们凡夫心不清净,在复杂的环境里看不清楚,于是就胡思乱想,事情愈作愈糟糕。诸佛菩萨心地清净、平等,所以有智慧,人、事、物样样都处理得很圆满。

◎普贤、文殊是华严会上的二大菩萨,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教我们如何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运用佛法一定要有智慧,所以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和实践是一体的两面,相辅相成,如果分开来看就会有偏差。

◎现代人心从‘根本’上坏,根本就是孝敬。一切大乘经典都告诉我们,‘孝’不仅是对父母,还要扩展到对老师、对三宝,以及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它涵盖一切的宇宙人生。我们现在待人处世,对于喜欢的贪爱,不喜欢、不满意就起嗔恚心,无量寿经上说的清净、平等,我们一丝毫都没有做到,这就是从根本上坏。

◎十方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十方诸佛,这个事实在理上讲得通,事相上也是如此。但是为什么诸佛都劝我们专念阿弥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号?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无论修学任何法门,最重要的原则都是‘专精’,所以世尊教我们专念一尊佛,才会成就。二、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讲缘分,没有缘分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度十方一切众生,跟众生结的缘最深、最广,所以诸佛都劝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众生看一切事想法都不同,因为他用的是‘妄心’;每个人的妄心都不一样,有生有灭,所以看一切法,都是生灭法。诸佛用‘真心’,真心每个人都一样,所以看一切事物,想法都一样;因为真心不生不灭,看一切法自然也没有生灭。

◎我们看佛经的文字、段落、层次都非常严整,真正做到增减一字都不可以的境界,其实这正是我们每个人自性本有的规则,有条不紊,所谓‘法尔自然’也。

◎大乘菩萨的生活潇洒、有情趣,一切言语动作、行为举止,都可以启发众生的善心善行,绝对没有戏论。所谓‘戏论’,只要是对众生没有益处的言行,无论作得再好、再严肃,都称为‘戏论’。

◎佛经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通就是通达自性,诸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我们专学一部、通达自性以后,其余的经典,那有不通达的道理。所以现代人的毛病,都在不能‘专精’而已。

◎经典的真实意义,不在语言文字之间,而是在真如本性里面。我们应当知道,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只要我们能够破迷开悟,就是见到真实的义理,换言之,如果只是在语言文字上面打转,恐怕永远不能开悟。

◎起心动念都要放下,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转真如本性为八识。

◎佛在吉凶经上讲得很清楚:‘为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所以我们弘法的工作要做,但是不能‘有心’做,有心做就是世间意。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任何事情都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绝对不会有障碍。

◎弥陀经上‘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在于‘闻是经’、‘闻诸佛名受持者’,佛名包括阿弥陀佛及十方一切诸佛的名号。我们现在虽然已经听到佛的名号,但是没有真正的受持,也就是没有做到‘净念相继’的标准,所以不能称为善男子女人。‘净念’是接受,‘相继’是保持,换句话说,真正发愿往生、净念相继的人,才是弥陀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

◎口念佛有两种意义:一个是提醒自己心里念佛,心口如一;第二是帮助众生种善根,不管他接不接受,只要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种下金刚种子,将来因缘成熟,他也会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念佛是自行化他,功德圆满。

◎我们每天读经不叫做‘持经’,真正的持经,是心里面信愿往生的念头,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念佛,佛也念我,因为众生心跟佛心,是一不是二,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正如弥陀经上所说的:‘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念佛功夫得力、心地清净,一切事情虽然不去想也会作得好,因为清净心能够‘照见’,面对一切人事,心里非常清楚,处理起来不会有差错,这是真实智慧的流露。世间人总是费尽心思、设计筹画,不知道只有清净心才可以真正解决问题。

◎佛的名号,就是现阶段佛法教学的宗旨,如果不能认真去做,就很难获得殊胜利益。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灭,寂净、灭烦恼,合起来说就是慈悲清净的意思。世尊教我们心地慈悲,但是要有理性、有善巧,懂得委曲宛转,才能够把一切人事处理得恰到好处。事相上样样都做,但是心里面没有一点污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一点分别执著,自度度他的功德统统圆满。

◎三毒烦恼中,以‘痴’最严重,愚痴是知见错误、善恶不分、贤愚不明,佛法常说:‘破戒可救,破见不可救’,一切违背理性的造作,都是愚痴所带来的。

◎知见要正,心地要清净。知见错误的人,虽然持戒,只有福报;如果知见正确,持戒是功德,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清净心。虽然说福报大的人,可以开智慧,但是要注意,知见正确开的是正智慧,知见错误开的就是邪智慧,危害更大,将来堕落得更深。

◎佛光普照,绝对没有分别,问题只在于众生是不是‘有缘’;换句话说,愿不愿接受佛光的注照而已,愿意接受的人,都可以感应诸佛的加持。

◎大乘佛法‘正定’与‘邪定’的区分,就在于有没有明心见性。四禅八定只是世间禅定,不能出三界,所以属于‘邪定’,所以小乘阿罗汉虽然证得九次第定,已经超出六道轮回,但是没有明心见性,世尊在楞严会上仍然批评他是‘邪定’。

◎无论修学任何法门,只要有成就,也就是得到‘三昧’,而且能够回向极乐世界,都可以往生。这就是慈舟法师在无量寿经上说的‘一心三辈’。

◎我们的心跟佛心一样,相貌就会跟佛一样;我们的心纯净善良,相貌自然也会纯净善良,这就是‘相随心转’。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都是心所变现出来的。

◎佛想念众生,生生世世从来不间断,一直要到众生成佛,佛的愿望才算圆满;众生还没有成佛之前,佛总是一直想念著我们。众生怎么样才能成佛?念佛就会成佛。

◎魔示现的瑞相,与经典上讲的一定不契合,或者跟我们修学的本尊不一样。例如念阿弥陀佛的人,如果有药师如来,或者地藏菩萨现相,那一定是魔来扰乱,我们还是要一心念佛,不被境界转动。

◎佛菩萨示现瑞相,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鼓励初学,另一种是考验我们的定力。如果我们修学到某种程度,看到佛菩萨示现瑞相,还会起心动念,被境界所转,这个考试就不及格。

◎有福的人才能修大福报,没有福的人,即使修善因,得的果报还是很少,因为他的心术不正。心术不正的人,不能改造命运,不能平息动乱。

◎大乘根性的人心量广大,不仅为自己,还要为一切众生著想。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有没有时常想到利益众生?自己得到佛法的好处,也能够尽心尽力把正法介绍给别人,有这种心量的就是大乘人。至于能力是不是能够作到,这需要靠福报,只要尽心尽力,即使没有能力,或者做得很少,功德也是同样圆满。所以佛门讲‘圆满功德’,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的。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中心是孝道,帝王以孝治天下,是人民行孝、尽孝的好榜样。在古礼中,‘祭礼’最重要,祭祀祖先就是弘扬孝道、慎终追远,身为一国君王,其他典礼可以请大臣代理,只有祭祀祖先一定要亲自主祭。帝王在祭祀的前三天,先要斋戒沐浴,就像佛门闭关一样,把所有的人、事、物,统统放下,一心一意想念祖先的德行、功业,希望在三天之内,能够请祖先来接受祭祀,所谓‘诚则灵’,心地真诚就会有感应,所以举行祭礼绝对不是空泛的形式,真的是‘祭神如神在’。

◎佛法也是以‘孝道’为基础,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孝顺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修学大乘佛法,要以‘三福’为基础,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亲尊师,如果我们对父母师长不恭敬,纵使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跟佛的心愿不相应,也不能够成就。

◎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目的,就是论语所说的‘思无邪’,佛法所说的‘正知正见’。由此可知,儒、佛教育的根本都是正知正见,有智慧就可以破除愚痴,贪爱、嗔恚,烦恼自然就减少。

◎我们心里除一句‘阿弥陀佛’以外,都是为众生著想,这样往生一定没有障碍。如果还有私心、妄想,纵使一天念佛十万声,还是很难成就。

◎佛门里面点蜡烛和油灯,都是提醒我们要‘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耀别人。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轮回六道,都是因为‘我执’太重,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正好提醒我们要牺牲自己,成就大众,能够长时间的熏习,我执自然会愈来愈淡。

◎受戒燃香,跟点蜡烛的意义相同,也就是发愿要以智慧、才艺、体力和所有的一切,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积财伤道,布施是真正的储蓄,真正的保值。

◎‘素食’是培养我们的大慈悲心,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

◎我们念佛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才是真正的尊敬佛。不仅是对佛,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一切人、事、物也要用同样的恭敬心。

◎佛教的兴衰,与国运关系很密切,这点我们只要留心历史就可以知道,一般人观念错误,以为诵经拜佛就可以消灾,其实不然,‘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是教我们要遵守佛陀的教诲,如法修行,自然能够有求必应,祈福消灾是果报,所以要认真修因才能够得到果报。

◎‘缘’很重要,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缘’字,能够认识缘,一切法就不会有障碍,这是佛法常讲的‘观机’。能够真正把‘缘’字参透,世出世法自然得到大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