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改革開放前,在僅有寥寥數條馬路的老煙臺,舊時的“老1路”穿梭其中,在慢生活中默默奉獻。隨著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到來,不斷更新換代的“新1路”為煙臺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城市、交通、市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跨越式進步。作為我市第一條公交線路??1路公交車,櫛風沐雨57年,正是這一過程最好的見證者。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60年代最早使用的老福特改裝車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70年代使用的天津產客車

六七十年代:最早公交車老福特改裝

1962年,煙臺市公共汽車公司(現煙臺市公交集團)成立,開通了第一條公交線路??1路。1路車開線運行,使用的是老福特改裝車,成為南大街上最早的公交車。東起虹口路,西至原鋼廠,全長10.7公里的路程裡設置了16處站點,而且還是54分鐘的超長“待車時間”(發車間隔)。那時候,煙臺還只是個小城,面積與當前的芝罘區差不多,唯一的交通主幹道就是那條沒有綠化帶的南大街。南大街灰白色的水泥道貫穿煙臺市東西,與老一路公交車一齊打著“組合拳”,造就了老煙臺最早的繁華地帶。老福特改裝的1路車的車載人數大約只有二十幾人,由於當時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公交車實載率不高。

“第一次看見公交車,很好奇坐車是什麼感覺。從老海防營坐著1路去大廟買雞蛋,心裡的歡喜讓沿途的房屋都明亮了起來。車裡只有二十幾個座位,但是那時候大家都不富裕,坐車人數不多,感覺很寬敞。”李姥姥描述著過去歷歷在目的幸福,好似我們此刻正坐在老1路里,望窗外自行車逶迤而過,聽喇叭滴滴警鳴,觀人群好奇神色。白襯衣緊紮在褲腰裡,是獨屬那個年代的時尚。

很快,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習慣了便捷的公交車,車輛也相應增加,班次間隔逐步縮短為36、20、10分鐘。

南大街這條承載著淳樸民風的“大動脈”也不斷向東、西延伸著,像一位慈祥智者緩緩伸出包容的手臂,跨過舊時代的夾河泥濘,把市井生活的溫暖與寬厚緩緩浸潤到穩中發展之風裡,一同送至更遠處......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80年代使用的廣州產鉸接車

八十年代:“大通道”留下難忘回憶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1路”,外形感覺圓圓的,藍白相間,中間有個大旋轉鉸鏈,也就是老煙臺人口中的“鉸接式老1路”。

鉸接車是從廣州趕回來的,當時公交公司派了幾十個人去趕車。翻山越嶺,碾過土路,悠哉悠哉來到了煙臺。剛運行時,老煙臺人們無一不因這種車的出現而感到新鮮。兩節車廂,長長的車身,簡直就是像個隧道一樣嘛!於是,鉸接車有了個新的稱號??“大通道”。

坐在“大通道”後面的車廂裡,路經轉彎時,抬頭望向幾個坐在車頭位置的人,看他們的身形逐漸因車體轉折而被遮蓋,又隨著後車廂的跟進而慢慢顯現。車體中間手風琴似的連接讓整個車廂變成了一個不時錯位晃動的小世界,男孩和女孩並排坐著,公車的搖晃讓他們因為不經意地接觸羞紅了臉。伴隨著鉸接處吱吱嘎嘎的聲響,陽光下的這幅畫面好似虛化了,那麼不真實,卻又那麼真實的定格在曾經美好的青蔥歲月裡。

老煙臺人們喜歡1路車,過去一切所熟悉的東西,彷彿都停留在青衣布鞋、噪點斑駁的舊照片裡,就連窗框鐵皮和冬季厚棉襖的纖維味道,都一同揉捲進那靈活躍動著的鉸接處的皮革裡。

由於當時出行工具匱乏、條件欠缺,公交車成了老煙臺人們唯一、首選的出行工具,因此那時候的“高峰期”和“平峰期”可以說是相差無幾。

“幾乎每次上車,擁擠程度不亞於沙丁魚罐頭。無論是剎車還是啟動,根本無需扶手,摩肩接踵的相互作用力可以使你巋然不動!”沈女士笑呵呵地回憶道。

隨著城市進一步發展,南大街上加高和翻新的高樓鱗次櫛比,以煙臺百貨大樓、供銷大廈、海防營市場為中心聚集起的商業區和以文化宮、少年宮、東風電影院為中心聚集起來的文化區,一直在老煙臺人們的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吸引外來人口不斷流入,這讓1路車的“老夥伴”南大街得到了“南大街商圈”和“煙臺長安街”的美譽。1978年10月,為了提升交通運輸能力,1路車線路營運車輛全部更換為鉸接式客車,班次間隔也縮短為8分鐘。等到1984年1月,1路車線路增開夜班車,這更加貼合煙臺市民的出行需求,也讓公交車出行的通勤方式深入人心。

七年後,老舊的1路“大通道”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徵退出歷史舞臺。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2007年2月煙臺首批奧運環保車上線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2013年更新的lng公交車

90年代至今:環保生態駛入快車道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中巴車在1989年逐漸多了起來,6年後中巴車退市,煙臺公交公司引進了雙層1路觀光巴士,市民們紛紛乘車,在二層最前排體驗“俯察品類之盛”般的視角。

市民對1路車的喜愛和對南大街不減的熱度,讓現在的1路車和南大街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路車的線路於2003年9月向西延伸至宮家島;而在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後,1路於2007年2月更新了30臺大巴,線路一直向東延伸到煙臺人才市場公交場站;為了促進節能減排、綠色出行,在多方的努力和爭取下,2014年10月開通了公交專用道,這讓1路車在高峰期通行南大街時僅需13分鐘!打造了真正快捷的公交快車品牌。

沈女士說:“以前走南大街確實堵,現在有了公交車專用道,方便多了,開車絕對沒有坐公交快,坐1路車快速通過擁堵的南大街時,甚至有種優越感。”

車輛的更新換代與城市的進步互為見證者,不僅追求車輛美觀,更要與文明齊步走。當今,煙臺市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不再為溫飽發愁,於是“環境保護”迫切提上日程。

煙臺公交集團對此快速響應,2007年上線了30輛環保型1路“奧運車”,取代原車型,尾氣排放達到國際歐III標準,這使港城煙臺成為繼北京、深圳之後全國第三個、山東省首家使用車輛尾氣排放達到歐III標準公交車的城市。攜手環保,與文明同行,港城煙臺的魅力也從此煥發新生。

隨著政策扶持力度逐漸加大,2017年12月,34輛12米的“中國紅”純電動公交車正式投入1路運營。這款車型具有低地板、大容量、寬通道的結構特點,又加設了360°主動安全預警系統和大功率空調系統,牢牢抓住“服務”和“安全”兩個抓手,讓“服務”更可靠,讓“安全”更舒適。

煙臺市民對這條歷史悠久的品牌線路,寄予了熱切的期望,公交集團更是在駕駛員的遴選上堅持“優中取優”的原則,在駕駛員的培訓上保持“嚴謹規範”的態度。在強有力的後勤保障之下,公交集團逐漸吸引和招攬了一批服務好、技術好、經驗豐富的師傅充實到駕駛員崗位裡來,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服務為本,乘客至上”的企業文化。這一切都讓1路“品牌線路”的榮譽稱號當之無愧。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2017年12月9日更新為新能源空調公交

展望未來:做煙臺人心中永遠的NO.1

世界如鯤鵬萬里,時間若垂天之雲。人類會停滯,時間不會;又由於時間不會停滯,人類也不可能絕對靜止。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腳步邁出去的方向。煙臺市從小城區,發展到如今的六區融合的現代化城市,信息網全面覆蓋,交通網四面輻射,惠民政策力度加大,車輛動力從汽油、柴油、天然氣再到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市民生活品質提升等等,所有現在的一切似乎都依賴於曾經最初的那條東西走向的南大街,以及與之配合多年、不斷自我革新的1路車。

伴隨著南大街的延伸和公交集團的發展,無論歲月流年、萬象更新,1路公交車自始至終堅持“只延長線路,不調整線路”,彷彿所有初始設定都是正確的開始,彷彿就應該是它見證改革開放的變化:它極為開放、極為自信地容納一切新鮮的、熾烈的、進步的、凜冽的、發展之中所迸發的智慧和所面臨的缺憾,又有些固執似的默默陪伴和見證著整個城市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服務”為快捷之始,“快捷”為服務之成。1路車從60年代緩緩駛近,周身已然鐫刻著古樸淳厚和無法褪去的老煙臺市民的回憶。當下,它又綴著新時代公交集團為它披上的“環保”、“安全”、“文明“的理念,以”準時“、”快捷“、”舒適“作為服務的標準和底線,滿懷著做煙臺市民心中“快捷服務的NO.1公交快車”願景,穩步駛向未來。

附:品牌線路1路車所獲榮譽

2002年市級青年文明號

2009年市級工人先鋒號

2010年省級工人先鋒號

2011年國家級全國交通建設系統工人先鋒號

2012年市級2011年文明線路

2014年市級2013年文明線路

2016年市級2015年文明線路

2016年省級2015年厚德魯商活動誠信公交線路

2017年市級2016年文明線路

2018年省級2017年厚德魯商活動誠信公交線路

據說,這是新的1路公交車外觀,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煙臺公交改革的最前沿,期待更多的線路換上新車!

煙臺市1路公交車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