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景泰縣”概況

景泰縣是甘肅白銀下轄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東臨黃河,西接武威,南鄰白銀、蘭州,北依寧夏、內蒙古,地處黃土高原與騰格裡沙漠過渡地帶,為河西走廊東端門戶。屬溫帶乾旱型大陸氣候。

甘肅“景泰縣”概況

景泰縣面積54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萬畝,其中水澆地42.9萬畝,現轄8鎮3鄉,135個行政村[1],8個社區,總人口23萬[2]。境內有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永泰龜城等景點,曾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省法制教育先進縣”[3]等稱號。

地理位置

景泰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東臨黃河,西接武威,南鄰白銀、蘭州,北依寧夏、內蒙古,為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門戶,全縣總面積543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69萬畝,其中水澆地36萬畝,天然草場590萬畝。

4

氣候特點

景泰縣屬溫帶乾旱型大陸氣候。每年日照時數為2652小時,日照百分率60%,太陽年平均輻射量147.8千卡/平方釐米,年≥0℃的活動積溫3614.8℃,≥10℃的有效積溫3038℃,無霜期191天。[1] 是我國除青藏高原外光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縣內有壽鹿山、昌林山兩大森林群。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屬礦藏豐富,金、銀、銅、錳等金屬礦藏也有一定儲量。一條山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境內有省景電管理局、國營條山農場等65個省,市機關及廠礦農場。

礦產資源

2012年,景泰縣石膏儲量達3.85億噸,居全國第二,石灰石8億多噸,煤3.8億噸,石英石2000多萬噸,銅200多萬噸,此外,金、銀、錳、墨玉、陶土、蛇紋岩也有一定分佈,地方工業主要有水泥、硅鐵、麥芽、飼草料、石膏粉、煤炭六大行業。灌溉條件優越,景泰縣境內有“中華之最”景電高揚程大型提灌工程兩處,總裝機容量24.56萬千瓦,提水量28.6立方米/秒。

生物資源

2012年,景泰縣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等。

2012年,景泰縣家獸有羊、豬、雞、牛等。

2012年,景泰縣水果有酥梨、西甜瓜、杏、大板、瓜籽等。

水資源

灌溉條件優越,境內有“中華之最”景電高揚程大型提灌工程兩處,總裝機容量24.56萬千瓦,提水量28.6立方米/秒,是黃河上游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景泰旅遊資源奇特壯觀,有被譽為“中華自然奇觀”的國家地質公園黃河石林、 “沙漠綠色寶島”壽鹿山省級森林公園、有開鑿於北魏時期的五佛沿寺石窟、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永泰龜城、明長城及享譽“中華之最”的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等諸多自然和人文景觀。這些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蹟越來越受到影視界青睞,成為國內外不可多得的影視基地。《最後一個冬日》、《西部熱土》、《漢血寶馬》、《天下糧倉》、《雪花那個飄》、《神話》、《花木蘭》、《決戰剎馬鎮》、《驚沙》等40部影視劇曾分別在黃河石林、永泰龜城等處取景拍攝。國家唯一以敦煌體裁為內容的“大敦煌”影視城,被影視界看好,其大漠、敦煌、綠洲、黃河以其宏偉氣勢成為西部的一個精品影視基地。全年共接待遊客85萬人(次)。

[6]大力開發旅遊產業,使新興的旅遊業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並有力帶動了商貿流通、餐飲娛樂、賓館服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立足周邊、推向全國、打開國際”的市場宣傳策略逐步推行,各種推介活動、交誼活動相繼開展,多部旅遊宣傳專題片相繼拍攝播出,與周邊省市旅遊部門、旅行社的廣泛合作逐步展開,省內外作家、攝影家、畫家、藝術家採風活動接踵而至。各種旅遊節慶活動先後舉辦,有力推動著旅遊客源市場的不斷擴,全縣旅遊事業開發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2000年6月17日,甘肅敦煌百年黃河風情旅遊節景泰分會場開幕式在黃河石林隆重舉行,正式拉開了全縣旅遊業規模化發展的序幕。“十五”“十一五”期間,景泰縣相繼提出“旅遊熱縣”、“旅遊提速”的戰略決策,把旅遊業作為全縣第三產業的龍頭來抓。截止2007年底,累計投入資金2.18億元,使全縣旅遊業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接待事業型到一般產業型再到支柱產業型的質變。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永泰龜城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相繼申報成功;省級影視拍攝基地大敦煌影視城拔地而起;五佛沿寺、景電提灌工程、梧桐山等輔助景點相繼開發,全縣“一體兩翼、輻射帶動”的旅遊產業發展格局走向成熟。 旅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交通條件更加便利、服務功能更加齊全、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幾年來,共接待遊客75.3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381.5萬元。同時,旅遊業的發展為旅遊購物及民間手工藝品規模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龍彎紅棗、紅富士蘋果、壽鹿山野蘑菇、條農蜂蜜、大接杏、沙漠密瓜、景泰枸杞以及毛紡織品、手工地毯、手工刺繡、駝鳥蛋雕、剪紙貼畫等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消費品,有力拉動區域經濟和旅遊文化發展。

2017年全年旅遊人數達241.7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8.85%,旅遊收入14.56億元,較上年增長22.87%。[4]

大敦煌影視城

大敦煌影視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石林到龜城,總投資1000多萬元,佔地622畝,景點有塔林、牌坊和明清一條街等,主體建築有福龍商號、怡春園、古藝齋。

雙龍寺

雙龍寺,又名碧雲寺,位於蘆陽城西2公里處,距縣城13公里。雙龍寺原為一座完整的寺院,後因大部發建築被拆,現僅存前樓和大佛殿,均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大佛殿坐北向南。面寬3間,前卷後脊頂,每間彩枋3朵。前2層卷簷翹角樓和後面硬山頂大殿組為一體。南北兩面開門,前樓基層門向南開,二樓與後殿地面同一水平。東、西、南3面為繞廊,廊寬1、5米,邊有圍欄。東西兩側有磚砌拱門,與繞廊相通。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呈長方形,結構嚴謹,別具一格。

五佛沿寺

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於北魏,唐、宋、明、清時續修過。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內兩旁有小佛千尊,俗稱千佛寺。

黃河石林

景泰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裡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景泰黃河石林景區由高品位的自然旅遊資源組合而成,集東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北方更是獨樹一幟。因其造型獨特。規模大、景區組合優越,可稱之為“中華自然奇觀”。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甘、蒙、寧三省(區)交界處,總面積574公頃。公園地處騰格裡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周圍被荒漠所包圍,享有“沙漠綠島”之美譽。

永泰城龜城遺址

永泰城龜城遺址位於景泰縣寺灘鄉政府南約15公里,南倚老虎山,北為西劉莊,西臨水磨溝沙河,東北兩面皆為川灘地段,有大片旱沙地分佈。這個古城經多次調查1980年由景泰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3月29日,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周向外300米為其保護控制地段。

飛躍

隨著全縣旅遊景點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吸引了《天下糧倉》、《美麗的大腳》、《最後一個冬日》、《神話》、《西部熱土》、《汗血寶馬》、《大敦煌》、《雪花那個飄》、《黃河浪》、《老柿子樹》等多部影視劇在景拍攝,使黃河石林、大敦煌影視城、永泰龜城等一次又一次地閃現在影視屏幕上,不斷展示著大西部的雄宏和粗獷,也為景泰旅遊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同時,省上開發黃河奇觀石林風光遊線路和市上打造258公里黃河沿線旅遊文化產業帶的決策,又為景泰旅遊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此,該縣綜合發揮產業功能,進一步完善旅遊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素質,強化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著力在提供全面、細緻、周到、滿意、高效的服務上下功夫。 多家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風格異、服務優的大型旅遊接待賓館正在拔地而起;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正在加快構築;《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網》、《景泰旅遊信息網》等現代傳媒體系正在加快形成。旅遊業,正以其強大的影響力,逐步發展為景泰國民經濟整體框架中的支柱產業,併發揮著“一業興、百業旺”的作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速,為構建“綠色、誠信、文明、富裕、和諧”的魅力新景泰推波助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