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2019年伊始,一部《流浪地球》火爆熒屏,燃起了無數中國影迷的科幻夢,在電影的背後我們也開始深思:或許有一天太陽真的會燃盡,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要帶著地球家園去流浪……

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越來越多的地球人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越來越多的人有了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愛護地球、呵護地球、尊重地球,不讓地球流浪。

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都與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息息相關,我們保護地球、保護自然資源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為了幫助孩子們培養關愛地球、認識地球的生態意識,樂小編整理了一份認識人類唯一的家園——地球的書單,藉著這份書單,充實孩子保護自然環境、熱愛美麗地球的力量。

01

認識地球母親

培養孩子關愛地球的意識,從認識地球開始。

地球是個非常特別的行星,適宜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居住。地球長什麼樣子?地球上都有哪些棲息地?地球上的水循環是什麼樣的?雨、雪、冰雹、狂風等天氣是怎麼回事……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英] 克里斯·奧克雷得 [英]阿妮塔·蓋恩瑞/文

[美]斯蒂芬妮·科爾曼/圖

翁建武/譯

適讀年齡:3+

《揭秘地球》通過大摺頁和翻翻頁的有趣形式為小朋友介紹關於地球的各種各樣的知識。除了地球的巖質地貌是怎麼回事?地球上都有哪些棲息地等基本知識,還向孩子們介紹了地球正在經歷怎樣的變化?面對如此變化,人類應該怎麼做?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翻開地球內部翻翻頁,清晰的圖示展示了地球的內部構造,讓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地球是個巖質球體,以及內部都由哪些部分組成。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揭秘地球》不止介紹了地球上大環境:水的世界、巖質地貌、天氣等相關科普知識,也包含了很多趣味的小知識。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講地球上多樣的棲息地時,列舉了很多種動物,不僅有小朋友們熟悉的大熊貓,美洲豹和象,還有很多別具特色的小動物,例如樹蛙、蠵龜、閃蝶和紫藍金剛鸚鵡等。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英]夏洛特·吉蘭 文 [以]尤瓦·左墨 圖

唐小玉 譯

適讀年齡:4+

當你像往常一樣走在街上,一路上風景與事物你早已瞭然於心。

但你是否曾停下腳步低下頭好奇腳下的世界呢?那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那麼翻開《腳下的世界》看看吧,一場地球穿越之旅在眼前呈現。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腳下的世界》帶孩子深入地底,尋找深埋已久的寶藏,還可以探索幽暗的洞穴,認識形態各異的岩石……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從現代城市的地下空間利用到古人留下的遺物遺存,從土壤到沉積岩、火成岩和變質岩,從地下河到泉水,從地殼到地幔和地核,從煤炭到礦物,從植物到動物,圖圖相連,環環相扣,對人類唯一家園——地球的描述由淺漸深,穿越地心,抵達地球另一端,瞭解掌握地球最基本的知識!

02

瞭解地球生態環境

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可以分為海洋環境、大氣環境、陸地環境。

在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藍色星球上,田野富饒,大海浩瀚,溪流清澈,湖泊寧靜,森林茂密,草原廣袤,高山巍峨,還有種類繁多的動物、五彩繽紛的植物,他們都是地球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人類的鄰居。小編借兩本科普書為孩子開啟認識地球生態環境的大門。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英]帕特·雅各布斯/文 [英]彼得·布爾/圖

王旭華/譯

適讀年齡:3+

《神秘海洋立體書》給孩子們帶來了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讓小朋友認識神奇的海洋世界,海量知識提升孩子的認知。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逼真的彈跳立體設計, 還有多個可活動的拉拉頁、轉盤、翻翻頁等互動機關,完全讓孩子沉浸在神秘的海洋世界裡。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猜猜看這是什麼呢?

這是早在中生代侏羅紀時便出現在海洋中的蝠鱝,它的身體很龐大,“翼展”可達7米。它們擁有魚類中最大的大腦,可能非常聰明。但是在現代人獵奇,食用野生動物的興趣下,已經對蝠鱝物種生存帶來巨大壓力。

從幽暗的水底到繁茂的雨林,再到環境惡劣的沙漠,植物無處不在。

大約4.6億年前,植物從類似綠藻的祖先中演化了出來。之後植物擴散至世界各地,多樣性日益增加,以致現在的地球上,植物多種多樣,從微小的浮萍到參天大樹,世界上約有500 000種植物。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英]保羅·維爾 文 [英]丹·克里斯普 圖

雒丹丹 陳瑞澤 譯

適讀年齡:3+

《神奇植物立體書》是樂樂趣2019年重磅推出的一本原創趣味互動科普書,全書從地球上的植物、植物的力量、開花植物、極端植物、參天大樹、有用的植物、神奇的植物七個方面介紹了神奇的植物世界。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隨處可見的樹木,會釋放動物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為鳥兒和小動物提供食物和哺育後代的場所。當四季更替,落葉和種子又為土壤提供新的養分。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植物和人類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除了提供我們必須的氧氣,植物還可以製造成各種日用品,從傢俱、衣服、紙張到治病的草藥都離不開植物。植物的關係與人們十分密切,保護好環境,讓植物自由生長。

03

保護地球

熱愛自然是一種好習慣,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小朋友們要努力培養自己關愛地球、認識地球、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意識,牢記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可是森林裡卻發生了……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法]劉易斯·裡戈

[法]阿努克·博伊斯羅伯特/設計

方素珍/譯

適讀年齡:3+

最美地球繪本立體書《樹懶的叢林》講述了在一片熱帶叢林中,生活著很多樹懶。它們每天在樹上睡大覺,生活得很悠閒。

可是,有一天,冷酷的機器闖入,開始伐樹,樹懶沒有在意;

漸漸的,樹越來越少,可樹懶依然在睡覺;

直到一棵樹也沒有時,樹懶才驚醒了……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作者匠心獨運的立體設計,在故事文字的配合下,用樹木的增減變化,表現叢林被摧毀的過程和樹懶的命運跌宕。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看到叢林中的樹木漸漸稀疏,直至完全消失,這種視覺變化能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人類對自然的破壞。

至此,故事也發展到了轉折點,之後便是重生:鮮綠的嫩芽萌發,一棵棵樹又生長起來,樹懶的叢林回來了,樹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

《樹懶的叢林》是樂樂趣·最美地球繪本立體書系列中的一本,其餘兩本分別是《海洋上下》《我們的城市》。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三本書要說明的主題是關於地球,關於環保,關於愛心,關於人類的文明發展……讓小讀者深切感受到“環境的變化、人類的行為、動物們的生存、文明的發展”本為一體,和每個人休慼相關!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委]克里斯蒂娜·西特哈·魯維奧 著

匙河 譯

適讀年齡:3+

《森林裡的陌生來客》講述了一個夏天裡,動物們被一張神秘的通知吸引,去參加了一個派對,回家後發現森林已經全部被砍伐。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為了重建家園,動物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它們如法炮製,也誘使人類參加派對並趁機偷走他們的房子。最後經過溝通,大家共建家園。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這個生態倫理寓言看似平淡,卻有自己的色彩、技藝與智慧。

當然,在現實中,被拆毀的家園難以重建,被破壞的生態難以復原,故事往往只提供最理想的模型。可是,對孩子來說,故事可以是未來的現實,因為珍重和熱愛這個世界,孩子們長大後也許會努力把現實重建或修復成故事中的模樣。

不讓地球去流浪,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更需要從孩子做起。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們一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帶領小朋友們做保護地球小衛士,共同呵護我們唯一的地球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