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帽正

帽正,又叫帽準,屬於帽子上的裝飾物。多為正圓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綴在帽子前面,可以隨時校正帽子,使戴帽者不影響形象,所以叫帽正。帽正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產生,最初多是作為小孩出生或滿月、滿週歲等喜慶的禮物;還有作為一些婦女的帽花,以團花、團壽、團鶴、福祿壽喜、牡丹、菊花、蜘蛛、蝴蝶等圖案為主;後來,這種裝飾物逐漸演變,有了多重含義。許多有德之士把玉鑲在帽子上,用此來比喻德行。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帽子有“一塊玉”的帽正,官員戴上表示風清氣正,平民戴上表示正人君子。因為這兩層含義,帽正在京城盛行不衰,那時就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統一”之說。明代的士大夫、讀書人特別喜歡用玉器作為帽正,大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意思,而且文飾也十分講究,有螭龍紋、梅花紋、荔枝紋等,豐富多彩。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中國戲曲的服飾以明代作為基礎款,因此帽正也就自然出現了。

戲曲舞臺中帽正的使用也很普遍,那麼是不是任何人的帽子上都可以帶帽正呢?有戲迷就給我們發來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帽正是不是隻有小生的紗帽上可以帶,鬚生不應該帶?特別以《花亭相會》為例,高文舉的帽子上是不是應該有帽正?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同樣的高文舉,有的帽子上沒帶帽正

那今天咱們就來和大家較較“帽正”的真兒。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小編翻箱倒櫃,找出來厚厚的戲曲詞典進行翻查。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書上找不出所以然,小編就又聯繫了幾位院團管頭帽的老師: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已經退休的頭帽老師宋瑞民、易俗社的趙小亮和三意社的王超敏!幾位管頭帽的老師均說在自己的老師處沒有聽到過有關帽正的嚴格的講究。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帽正有什麼嚴格的區分使用要求。但是,趙小亮老師有一個個人的感覺:鬚生紗帽如果帶了帽正顯得太年輕,不夠穩重。而小生帶著帽正就顯得帥氣、年輕!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到這裡,似乎線索都斷了。小編還是有點不死心,又給秦腔名醜晉福長的外孫女,原易俗社的著名演員王黎老師打電話詢問。王黎老師從歷史上的官員品級對帽子的規制一直說到戲曲舞臺上,也說沒有什麼嚴格的要求,但是提到了帽正的使用一般是在生活中使用,正式場合的帽子上是不帶帽正的,與行當小生和鬚生是沒有關係的。具體的是生角休閒的時候帶、有功名的人帶

和王黎老師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咱們的全巧民老師,小編問到老人家這個問題之後,她非常認真的回憶說:在她十一歲排《金玉奴》的時候,就問過老師:為啥有的人帽子上有帽正而有些人帽子上沒有,老師給她說:“沒有功名的就不能帶,有功名的哪怕是穿著富貴衣,只要是帽子上有那塊玉,那就是有功名的人,最低都是秀才!”她就牢牢地記住了!

桑梓老師的觀點與巧媽相同,他還提到了過去後臺把帽正叫pin(音)……

“戲曲也較真兒”之帽正到底該誰帶?

秦腔《金玉奴》中帶帽正的秀才莫稽

問完一圈之後,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帽正的使用似乎並沒有太嚴格的要求,您有什麼想法?或者您在哪位老人跟前聽到過有關這個的話題?歡迎在留言區留下您的真知灼見!對於有獨特見解的朋友,小編有小禮物送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