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金對峙是不是又一南北朝?

軍統60


每次有外敵入侵,朝廷上一定會有兩派人,一派是主和派,有時又叫投降派,叫什麼派通常取決於自家底子硬不硬,比如西遊記里老師負責騙猴子的太白金星就是主和派,而不能叫投降派。

另一派叫主戰派,有時又叫無腦派,同樣是叫什麼派取決於自家底子硬不硬,不過通常無腦派的下場都比較尷尬——通常不是死在敵人手裡,就是死在自己人手裡。

這兩大派在社會上也會形成自己的粉絲團體,通常比較極端的兩種都會有專門的稱呼,我們以南宋為例子:

當南宋主和派演變為投降派以後,他們的粉絲團一般叫“精金”,也就是精神上是金國人的宋國人,所謂“漢兒盡作胡兒語”。

他們對宋人蔑稱為“土羊”,對宋國蔑稱為“你羊”,而對金國的一切,他們都大吹特吹。甚至找一切的證據去試圖證明世界都是金國的,自己也是金國的,或者金國才是當世第一,各方面吊打全世界——如有必要,他們之中的女性也願意跟金國的男子在沒有任何戀愛或金錢的基礎上發生關係。

也因此,有大量金國男子認為宋國的女子是十分好上手的。

而主戰派演變為無腦派以後,他們的粉絲通常被稱為“五釐”,因為此前在大宋論壇上灌水者通常是一帖五釐,而這批粉絲自謂“自帶乾糧的五釐”(即不收費發帖),因此得名。

五釐的特點為對大宋充滿迷之自信,無論什麼領域什麼概念均認定大宋是世界第一,對趙匡胤等開國名人瘋狂崇拜,對金國的一切也都充滿仇視,並且拒絕去學習瞭解,但這批人中參軍報國者並不多見。

此後,無腦派與投降派之間的爭端往往變成了精金與五釐之間的鬥爭。

有時候金宋兩國偶爾有個蜜月期,精金們就恨不得大家全都改成金國國籍,到處發文要感謝金國的主子們,簡稱感謝金主。這個時候五釐們也不甘寂寞,紛紛表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貴金亡我之心不死”。

但畢竟是蜜月期,這種“忠心耿耿”的言論還是被選擇性忽略了,而那些精金言論偶爾反倒還能獲得好評。

當然,敢去臨安城靖康紀念館穿金國服裝的人——除非是金國人,否則真的會被打死的。

而這個時候,眾多企業就特別喜歡標榜“金國進口”,“金國原產”來賣本國產品,金宋兩國也友好交流下藝術文化之類的東西,但是科學技術都是各自保密的,只是名義上交流一下而已。

但蜜月終究是短暫的,還沒到七年金宋兩國就翻臉了,這時候五釐們便又紛紛跳出來稱自己早已料到會有今天,精金們則想方設法證明“是宋國對不起金國在先的”。

翻臉後的金國限制了宋國原先大量進口的某些產品,作為回報,宋國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

對兩個國家而言,這無非是國際貿易的常規貿易戰而已,但精金和五釐們並不這麼看,他們各自站住陣營,精金鼓吹“沒有金國的這些玩意,宋國遲早玩完,趕緊跟金主爸爸道歉吧”。

五釐們則堅信“咱們不怕,我們的宋興、南為都有自主研發的技術”。

緊接著人們發現,沒有金國的玩意兒,大宋百姓日子照過,而宋興所謂的技術研發,原來都是花架子,其實一直都在騙大宋的錢。

五釐們繼續找之前金國造成的靖康之恥等一系列“國恥”,精金們則開始製造謠言稱“根本沒有這種事”。

這個時候,宋興、南為們也紛紛藉助五釐們發言,佔據輿論高位,而那些標著“金國進口”、“金國原產”的商家,反倒插上南宋龍旗,開始賣起了南宋國產。

五釐們得了勢,開始對一切非五釐的人物進行清洗:

“你怎麼開金國的車?砸了。”

“這人在微博上說“你國”,不愛國,肯定是精金。”

“這人說我大宋的騎射不如金國,呵呵,肯定是精金,從胡服騎射到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以來,我中原騎射就沒輸過。”

那人回了一句:“沒輸過?那靖康之恥是怎麼回事?”

五釐們大喊:“你敢拿國恥開玩笑?削他。”

於是客觀批評和提建議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沉浸或假裝沉浸在“我大宋無敵於天下”的錯覺之中,以韓侂冑為首的一批軍事將領紛紛揚言要一鼓作氣,直搗黃龍,學岳飛北定中原,效祖逖中流擊楫。

結果韓侂冑大軍敗北,舉國震驚,五釐們紛紛感慨“殆天數,非人力”,而精金們則大呼“投降輸一半,硬撐輸光光”。於是潮流為之一變,大家又開始認定大宋絕非金國的對手,卻忘了同樣是南宋軍隊,岳飛可是一口氣打到了朱仙鎮的。

但沒辦法,這個時候精金們得勢,他們上臺以後,也效仿五釐們清除異己,不僅僅是主戰派,哪怕是主和派裡要求不能一味退縮儘量周旋的,也被認為是五釐而被清除。

但時至當日,沒有哪位留下來的將領決意要練新兵,練精兵的,反而都歸罪於“天意”。

那些有點能耐的將領,又因為之前一戰敗北而被裁撤,精金們全力裁減軍旅,以求金國歡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金主之讚許。

在此之後,精金與五釐隨著金宋兩國的關係此起彼伏,輪流登場。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大宋發現:這樣下去,咱們吃棗藥丸。

然後真正的主和派和主戰派暫時聯手打壓五釐和精金,主和派周旋金宋之間,主戰派積極謀求外援——對,是謀求外援,而不是自力更生。

最後主戰派終於拉到了蒙古這個大外援,主和派也覺得有蒙古撐腰,完全可以兩分天下,吃掉大金了。

——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大家當然心裡有數了。

當然啦,我也就是跟大家聊一聊歷史上的一些事,你看美國就沒這個機會聊一千多年前的歷史。


回憶小少年


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寫過一個回答(見附圖)。

如果把“宋金”對峙,看作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南北朝”,那把党項人創建的大夏國(西夏)放在什麼位置?歷經十帝,享國190年(國祚長於金國近百年),近八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高峰值人口三百多萬。且屢屢擊敗大宋國的征討。對於這樣一個盤踞大西北190年的政權,不可能視其為諸侯割據。

我一直認為,“宋/夏/遼金”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三國演義”。這個“三國”比第一個“三國”所演繹時間更長、地域更大、內容更加波瀾壯闊。只能遺憾沒有出現第二個陳壽、羅貫中而已。




琴島牧風


按現在的正史,這樣說沒有任何問題,畢竟金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元及元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承認的。而且金國學漢制,在當時政治上,金國強於南宋,南宋皇帝還要叫金國皇帝叔叔或舅舅。漢化程度非常高,他們絕大部分人的後代都已經融入了漢族裡面了。

但是,放在當時的環境下,絕對沒那麼簡單,雙方都恨不得生啖爾肉,世仇!要想對方真的承認自己是中國之主,恐怕不行。但是在中國自古以來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下,南北兩國都想著有朝一日吃掉對方,統一華夏,完成千古大業。但是短時間內誰也打不過誰,而且誰都想當中國正統。

正如南北朝時期一樣,南北對峙百年,依然沒能阻止南北統一,這就是中國文明的強大之處,事實也正是如此,所以我認為可以當做又一個南北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