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對此你怎麼看?

杜文才


首先明確一點,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和更好發展的權利,這一點毋庸置疑!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越來越多人離開以前賴以生存的土地,進入到了城市。也有很多農民在城裡獲得發現之後便生出了不願意種地的想法。雖然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種地會對我國農業造成些許影響,但小焦個人認為,只要生活能過得幸福,人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什麼農民就不能放棄種地呢?

可能很多人認為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不願意種地會對農業造成很大影響,也會引發農村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但是這些影響和問題是社會發展所必須要經歷的。

種過土地的人都知道,種地不但非常苦累還掙不到錢,很多一輩子趴在土地上過活的農村老輩子人,到頭來錢錢沒掙到多少,還落下一身病,掙的錢還不夠給自己看病的。再加上現在國家發展越來越好,各項政策放得也開,很多人去打工掙的錢比種地多很多了。所以,很多人寧願去打工掙錢也不願意種地。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一點上,不得不提出的是城市生活的確比農村生活要輕鬆、繁華。所以,我認為農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權利,既然城市生活更美好,為什麼農民不能放棄土地去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呢?

至於土地閒置對農業造成的影響,個人認為也很需要去重視,但是隻能從改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去考慮解決。相信我們也能解決好這些問題!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種過地的農民都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年四季辛辛苦苦耕種下來,一畝地的純收入不到500元,又加上我國獨有的社會狀況,農民的人均土地佔有率大概也就有1.8畝左右,普通人家都是5口人,九八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又都沒有土地,一家人五口人不到六畝地,按純收入計算一年下來也就是三千元左右,每天也就是不到十元錢,五口人如果不外出打工,老老實實種地,只有餓著當貧困戶,再沒有任何出路,種地致富,哪隻有作夢。


又加上現在農資產品年年都在漲價,而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僅八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穀賤傷農,農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還不如在城市裡打工一月賺得多,所以說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很有必要的,民富才能國強,農村的富裕只有一條道路,哪就是減少農民,讓農村裡的土地進行合理的流轉起來,讓喜歡種地的農民能夠大面積的吸收土地,不喜歡種地的農民把自己手裡土地流轉出去,適者生存,各取所需,未來的農村一定就是合作社,農場主的時代。



橄欖劍社會


一:收入低

單純種田的話,普通家庭年收入大概是在5000元-30000元之間,能達到40000元-50000元的已經算是很厲害了。

是不是跟想象中的不一樣?

那些說種田年收入十幾萬的,大概是騙你去種田的吧?

一般農民出售的農產品價格都不高,舉個例子,像水稻,農民自己種的水稻可能一斤就賣兩三塊,有的賣一兩塊的也有,但是到了商家手裡,可能會賣到五六塊,六七塊。

有中間商賺差價,你懂的!

小時候,我家裡就是種田的,一斤水稻連殼的就賣兩塊,一次大概會賣三四千塊。一年兩季水稻可以賣,大概七八千左右!

除此之外,還會種些其他農產品,例如:花生、芝麻、地瓜、蔬菜,還會種一些土水果,像橙子、柿子、木瓜等,不過這些土水果一般都是自己吃,因為外觀不好看,果肉也不多,很少有人願意買。

收成好的時候,一年收入大概20000萬元左右。

但是,這隻算賺的,支出還沒算。種田需要買農藥、肥料和菜籽之類的東西,這些也需要錢的。不過肥料的錢可以省一些,因為種田的人一般都有養點牲畜,雞鴨鵝牛羊之類的,這些牲畜的糞便可以當做肥料使用,算是少點支出!但是,有的農作物比較嬌氣,是非要買肥料才能種的好的。

所以,一年說掙20000萬元左右,也是有點水分的。

對於種田的,國家也有補貼就是了,一年可以領幾百塊,算是補貼種田的農民,這點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二:比打工辛苦

打工也辛苦,但是大多數的工種都是在屋簷下,而且一個月有三四天能休息。

種田是沒有地方遮蔭避雨的,也沒有休息日,唯一能休息的時候,就是老天爺不賞飯吃了。例如:連續下一個月的春雨、或者能把人刮懵的颱風。

閩南這邊有下春雨的習慣,有時候時間短,下幾天就好了,農民這幾天幹不了活就當休息了;但是,有時候老天爺皮一下,能給你下上一個月……還是瓢潑大雨的那種,你只要從家裡往外面一冒頭,完全可以秒變落湯雞。

這種情況,能幹個鬼活哦?

而且閩南這邊每年都會有颱風,刮狠一點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會颳倒。像手臂粗的樹木枝幹直接吹斷,埋的淺點的電線杆直接吹歪,凹凸不平的地方積水大概都有膝蓋高了。

這種情況,只要是長個子的農產品,沒有一樣不被風吹的雜亂無章的。大概只有地瓜是唯一不打緊的東西了吧?

我家種的玉米,直接刮的收不了……最後草草收了點餵雞鴨了。。

水稻收的晚點的就比較慘了,割也不好割,不割只能喝西北風。。

三:沒面子

別人掙了錢,蓋起了小洋樓,開起了小四輪。

你捏?

你一個種田的你要存到何年何月才能蓋個小洋樓?就算存一輩子了,可以蓋小洋樓了,那你鋤具放哪裡?總不能放小洋樓裡吧!一個不小心,就把你的寶貝磚給蹭花了。

小四輪的更不用說了,你種田的最多開個拖拉機,也算四輪的了,平時拖拖肥料糧食。小四輪的就不要想了,買來能放到生鏽。重點是,你也沒空去學個駕照是不?開上街可能就讓警察叔叔逮住,帶走了。

emmm……

萬一上街了,小學同學遇上了,人家問你現在做什麼呢?

你咋回答?

我種田吶!

噗噗噗……

怕是怎麼回答你自己都覺得丟人。

別人衣冠楚楚,你一身舊衣服還都是泥巴,尷尬不?

肯定尷尬啊!換我,我也尷尬!

如今社會,已經不是談“士農工商”的時代了。

古代,吃飽才是王道!所以農民地位賊高。

但是現在,時代的小步伐在前進,人們已經不愁吃喝了,農民的地位自然也沒那麼高了。說真的,感覺掃大街都比種田來的輕鬆。

當然,現在的年輕人是不可能去掃大街的,種田就更不可能了。


清酒淺飲寫恣意


農民種地根本不掙錢,只能解決吃飯問題。農村單一靠種幾畝地發家致富根本沒有。但是農業農村部還恬不知恥地欺騙黨中央,2018年全國小麥減產,這個無恥的單位還說農民增產增收了!我可以給你算一筆賬,農民(北方小麥區),畝產小麥900斤,這已經很高了產量,玉米畝產2000斤(溼的),小麥一斤國家收購價1.2元左右,小麥收入1080元,溼玉米0.32元,玉米收入640元,除去,小麥種子畝25斤*2元=50元,這是還是按便宜的種子,收小麥收割一畝地60元,小麥播種一畝20元,小麥噴灑治蟲農藥兩次,一次一畝10元,除草劑一次一畝20元多,灌溉一畝30元,灌溉兩次,種小麥底肥一畝地150多,春季小麥追肥一畝地35元(尿素);玉米收割一畝地60元,種子一畝地30多元,玉米播種一畝12元,玉米壓苗水一次一畝地40元,風調雨順澆一次壓苗水就行,如果幹旱還要澆一到兩次,按一次,一畝澆地30元,玉米除草劑一畝20元,玉米除草劑往往打一次不行,草死了以後,伏天下雨多,會繼續長出草,往往還要打一次藥,按20一畝。秋天播種小麥犁地一畝地60元。其他還要潛水泵維修等一些想不到的要花錢的地方。這樣算下來,一畝地小麥和玉米收入1080+640=1720元。小麥和玉米投入415+272=687,這樣用一畝地的收入1720減去一畝地的投入687,實際純收入1033元。以上還是按較好的情況下的收入,莊家長勢差或者遇上自然災害農民可以說一年白乾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農民一畝地一年純收入1000塊錢,一戶人家即使是有10畝責任田才一萬塊錢的收入,但是中國的形狀,彩禮這麼多,要幾十萬,農民哪有這麼多的錢,真是砸了骨頭渣子都不會有這麼多錢,所以農民都會選擇外出打工,農村剩下老弱病殘,勉強耕種土地,這樣一家人由年輕人外出打工,和耕種的土地的一點微薄收入,才可有一點積蓄。可見現在農村老百姓是多麼的無奈!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扶持農民的政策,讓他們真正富起來,應該參考日本、美國等國家那樣,真正讓老百姓沒有什麼負擔,真正感到幸福!


逗點娛樂


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對此你怎麼看?

(1)現在農村農民面臨老齡化,年輕的都走出去了,歲數大了種地沒有那麼多的能力,所以農民也都不願種地了!

(2)在我們這兒農村地不多,主要靠承包種地,有時候地價太高了農民也就不願意種了!

(3)農民靠天吃飯,很不容易,只要有好的地方寧願打工也不願種地!

我個人的看法是

(1)希望能成立合作社,專業管理,都機械化,人就不那麼累了!

(2)土地集中起來,遍於管理,提高產量!





平陽飛燕兒


首先聲明,我對“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表示異議。我認為,不是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恰恰相反,是現在很多農民願意種地,但是條件不允許。

以我身邊為例。我所在的鎮,以前就是農村,後來慢慢發展才變成了現在的鎮,但周圍還是農村,山上的土地有的退耕還林栽上了樹,沒有退耕的還栽有果樹,平地都種蔬菜,平時收了菜,農民就挑著或用手推車把菜運到鎮上來賣,反正是沒有一塊荒著的地,為什麼?離鎮近交通便利啊!走幾步就到了,不需要額外的交通支出,而且蔬菜的收益比純粹的種糧要高。

但是,離鎮遠偏遠點的村土地都荒著,為什麼?因為連人回家都還要開車或租車,你讓農民開車或租車回家就為種地,他們願意?糧食的收益又低,種蔬菜又運不出去,誰會種?不如荒著出去務工。我敢說,如果在鎮邊上給他們劃塊地,他們肯定會搶破頭去種;或者說村裡哪怕是通公交車,每次乘車2元錢,他們也會邊在鎮上務工,邊回家種地。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不是農民不願意種地,不願種的實在是沒有條件種,這裡的條件指的是出行交通條件,如果能解決,就不會出現不願種的現象,至少不會出現土地都荒著的嚴重現象。

當然,為了解決交通問題,讓農民回家好種,給每個村都通公交,目前來看不不現實。我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招商引資,成立農村合作社,採取土地流轉模式,整合偏遠村各家各戶的土地資源,進行規模化種植,農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同時也可以在合作社內務工,這才是解決之道,這也是國家目前正在推行、鼓勵的一種好的方式。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討、交流,喜歡我的,別忘了點贊,關注我就更好啦!!!下方留言評論,支持下我吧!

農村一山貨


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對比你怎麼看?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迅速,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斷在提高,一些原因下,並不是農民不願意種地,而有時候的原因是現在種地,基本沒多少收入,從而催生了部分農村的農民去外面打工,雖然說國家現在對農村經濟也是非常重視,但是城市的建設也是一直在運行著,城市的建設也是離不開農民工的建設,所以這些原因造成農民工就在這個時代進退兩難的情況,種地,可能入不敷出,種的一畝三分地,除去成本,加上開支所剩不多,不種地吧,可是一想種地才是農民的最基本的保障,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有時候很尷尬。

其實現在農民不種地也是非常常見的情況,一部分農民一年到頭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動,遇上天公不做媒,出現了莊稼減產,就得不償失了。所以這個要看老天吃飯,還一部分覺得現在種糧食到收穫的季節糧食價格下跌,那就很慘了,從種植到豐收,到最後沒沒賺到錢,還把人力,物力搭進去了,覺得不值得。還一部分現在的農村的80後和90後對於種地這兩個詞估計都是淡忘了,還有一些處在城鄉結合部的人來說,現在離城裡那麼近,都去城市打工賺的錢還多,何必在家受這份罪呢?外面雖說物價高,起碼省吃儉用省點,還是比在家種地要好的多。

還一部分的農村人,為了孩子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家裡的老人在農村種了一輩子的地了,作為兒女也會希望父母年邁幹不動的時候一家團團圓圓,讓老人安享晚年,一些在外打工的農民就把家安在了城裡,把全家人都接到了城市一起生活。有的農村人在農村的地直接轉包出去,或者在莊稼地裡直接種上苗木,索性撂荒不如種植一些苗木,因為一些苗木基本不需要管理,即省去了人力,還不至於撂荒。這也導致了一些土地不種莊稼地原因。

還一些地區由於國家政策原因,拆遷,擴建,可能導致家裡田地和房子面臨著拆遷,有的拆遷過後過得賠償的一些農民,有的一些有頭腦的農民就會拿著錢去外地發展,自己做點生意,由於錢生錢的原理,一些農民在外可能就發展起來了,不過這部分的人也不是很多,另外一些就是比如現在一些農民土地直接不種了,直接進行大棚種植或者養殖了,因為現在來說,國家對養殖和大棚種植的補貼相對於種糧食而言,要的多一些。所以一部分人會去做養殖和大棚種植。

從以上幾點可以分析,最能反應農民不種地的原因就是農民種地的收益減少了,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導致了現在的農民不願意去種地,所以農民的經濟發展還是要繼續大力的發展下去,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不能丟,通過調整政策可以讓農民的利益跟大,這才是解決農民不種地的根本原因,對於農民不種地,你有什麼看法,可以下方一起討論。


三農堂廣訊


農產品價格過底也導至了一些農民選擇外出打工,種一畝地,除去人工,農藥,種子,肥料,還能有多少收入?如果這種現壯持續下去,種地的農民會更少,所以農村現在就出現了現實又很無奈的問題,有的地方的大量土地荒廢,最終會導至部分耕地流失,其實農民也很無奈,也不想荒廢土地,但在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一切向錢看,掙不到錢什麼都是假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也是無奈之舉,如果種地有好的收入,誰高興背景離鄉,拋妻棄子,誰不想和家人在一起,沒辦法,你以為農民真的喜歡外出打工!

如果在家種地,高額彩禮怎麼辦?人情往來誰出錢?孩子結婚,上學等等一切的開支壓的農民抬不起頭,透不過氣,扛工掙錢還是現實一點。

農民只有老了,打工沒人要了,才會安安穩穩在家種地,哪怕收入很少,不種地怎麼辦,老了也要生活,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這就是農村老人,樸實也很無奈!

總之,農民不是不想種地,而是收入太少!





皖俠漂泊


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對此你怎麼看?

首先並不是農民不願意種地了,而是因為種地所得到的收入,不足以養家餬口,才造成很多農民都不願種地!

我的大伯在農村管理了二三十年的果園,之前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待在果園裡,使得管理蘋果的技術堪比技術員,但是卻因為紅彤彤的蘋果賣不上價格,使得以果園為生實在養不起家,其次是兒子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需要在城裡買樓房準備結婚,所以正是需要錢的時候,但是由於一年下來果園的收入微乎其微只夠老兩口生活開支,所以只好讓大媽在家管理果園,大伯獨身一人去城裡打工,農忙的時候,大伯抽出時間回來幫忙摘蘋果,其他時間大伯在外打工。這樣雖然辛苦一點,但是好歹有兩份收入,可憐天下父母心阿!

總而言之並不是因為農民不願意種地了,而是被生活所迫,如果僅依靠種地實在養活不起一家人!每一個人都不願意放棄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沒有人願意漂泊在外!





九零後果園


我就是農民,但我很多年沒有種地了。說農民不願意種地,種了幾十年,放棄種地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也不要總說農民不願種地,在家種一年地還不如別人在外面打一個月的工的收入多,誰願意種地?種地也非常辛苦,又沒有什麼收益,誰願意幹費力不討好的活?

現在在家幹農活的基本上是:大面積的主要是靠國家補貼,小面積的是老年人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無法外出的,只能在家種兩畝薄田。

依照現在的情形,在家種田你基本上只會越種越窮。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作最後的掙扎,棄耕荒田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而對於這一點,就我作為農民,我覺得這也沒有法子,現在的生活成本很高,你不放棄田地走出農村另謀出路,你都無法生存,特別是家庭生活負擔重的,靠種幾畝薄田,怎麼活,怎麼過?

現在的政策實際對農民還是很薄弱的,如教育,醫療,養老等,農民是處在階層的底部的,這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奮鬥,為生活的明天的不確定作更多的準備,也是放棄種地的主要因素。

俗話說水往低,人往高,種地不賺錢,換作誰也不願種。農民雖然有祖祖輩輩對種地的各種情懷,可情懷終究不能填飽肚子,寒冬裡也暖和不了身子。經濟時代,價值決定出路,沒有價值,何談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