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你看的書,名字是什麼?

夕XX


《山本》陝西作家賈平凹的大作。近來讀完,初看到此書時,對山本書名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取此書名。

通卷閱讀才明白賈平凹《山本》書名的用意和初衷。山本,山的本來,寫山的一本書,寫秦嶺的一本書。起初原定名《秦嶺》,後變成《秦嶺志》。

秦嶺,作者的家鄉,生養生活的地方,秦嶺,橫亙在那裡的一條龍脈,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中國最偉大的山。

書中通過二主人公陸菊人.井宗秀生活過程為線索,不是夫妻兩個人即有聯繫又有所不同的經歷,隨著情節的發展推進,作者不時加入秦草木.動物的描述。還有秦嶺過去的眾雲傳奇。書中雖然槍炮聲隆隆,生活嗦繁死人連連,作者關注的是一個木頭一塊石頭。

總之,此書情節精彩不斷,扣人心絃,描寫秦嶺山.石.林.木才是重點。文風樸實自然,讀之增知宜性迴歸自然。





農興國昶


這是看完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三本書,這個令人震撼的心靈救贖的故事,用細膩感人的筆觸描繪了阿富汗舊家族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用靈魂之愛對峙苦難。瑪麗雅姆的悲劇是大部分阿富汗女人的真實狀態。她們懷抱的希望,愛情,夢想與所有的失望,戰亂中人民面臨流失,生離死別,甚至無家可歸。可她們有什麼錯呢,錯的是那個年代!

一千個燦爛的陽光能否驅散硝煙所帶來的黑暗?

回到現實,真真切切感覺到活在當下的中國是多麼的美好,我們可以隨時出門沐浴陽光,不必擔心槍火彈炮;我們可以自由追逐心中的美好,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夢想,讀完《燦爛千陽》,就知道我們是何等幸福,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

願世界充滿陽光與和平!



霓虹侃影視


近段時間讀什麼書?其實想要讀的書還很多,也讀不完。年令大了,讀書也慢,眼睛也開始退化了,看來讀書之事,還得趁年青時期,看得快,反映快,記憶力強,領悟書中道理也敏捷,能運用於實際問題的思考,作出對事物的判斷!

現在讀的是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的系列著作五本:《大國霸業的興廢》《現代文明的成壞》《中西文明的對照》《文明變局的關口》及《臺灣四百年》許先生是江蘇無錫人。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學教授,臺灣"中研院"院士。他學慣中西。對西方文明,現代政治,民主制度有深度的研究,對中國古代文明,傳統文化,漢代農業也著書立說,有獨到的見解,詳盡的分析。

對西方文明,政治制度。許先生認為:經過三四百年的發展,取得一定的輝煌。但現在已經走到了十學路口,開始呈現衰退的跡象,有必要進行調整,改進,甚至創立新的文明來代替它。許先生直接從當代政治選舉制度,經濟制度,金融壟斷,道德升降等等直接現在出發,詳細分析了歷史上的來龍去脈。當代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將作出何種歷史性的選擇?這是許先生的最為關注的思考。深謀遠慮是許先生的最清醒的,也是最慎重研究。

這是當代一個學者的良知良能!

一切從存在的現實狀況出發,不是從現有的本本說道,更不是一向情願的臆想寫書。這也是許先生的宏願。當下的歷史類書可謂多也,一類是那些老學者年輕時期的,觀念陳舊的,資料欠缺的年代寫的那種“簡史",一方面是什麼"一本書弄通歐洲史““五分鐘瞭解中國史"最可靠的羅馬史"等等大行其道。使人如墮雲霧之中,迷茫不知身處何處!獨立的,可靠的,耐看有味的歷史書實在大少了!那就翻翻許先生的書吧,有益著呢!

況且,許先生的書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容易購買。沒看過!建議看看!


用戶7878985218617


春節檔的電影市場異常火爆,其中兩部都改變自劉慈欣的作品。抽時都間把已經買的《三體》讀了一遍。

不得不說劉慈欣的腦洞實在太大了,《三體》裡不僅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其中包含的科學道理更是讓人折服,不禁感慨作家真的不容易,還要懂那麼多的物理天文知識。

前幾天看到一則評論說劉慈欣才應該是最好的物理老師,這真的不誇張,《三體》裡專業的物理和天文名詞隨處可見,可也看得出作家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我喜歡看書,即使現在

紙質書籍依然是我的枕邊物。前年買了一部《史記》也已經讀到第四冊了。看過也是受益匪淺,還多的歷史記載及歷史人物都躍然紙上歷歷在目。更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讀史可以讓一人的心境沉穩,對人生看得更遠更順。




在讀的書可以說是上知五千年,下曉五百載呀,《史記》以黃帝開篇正是5000年的走向中華文明史,《三體》講述的是,在未來地球文明如何去努力生存的問題,大概是一個500年的走向。

徜徉在書籍海洋裡才是我最愜意的事情,我會堅持下去,讓讀書成為一生的常態。希望與愛讀書的你相遇,共同勉勵。

分享更多的讀書經驗和故事,期待您的參與!


葉子寫實


汪曾祺《日規》

在西南聯大的北院也就是理學院區有一位化學系主任高崇禮。他在學校走盡南邊的土路上種了一大片劍蘭。

這些劍蘭是高教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回國時帶回的種子種的。高教授的花在近日樓賣的很受歡迎,得以補充家用。

高教授對花圃的花了如指掌,只有一個人可以走進,蔡德惠。蔡德惠是生物系的助教,坐辦公室,在西南聯大沒有兼過一天差的,極少。他總是自己洗衣服,而且換洗的很勤,會做針線活。

他時常幫高教授澆花、鬆土、除蟲。高教授破例邀請他去看他的劍蘭。

蔡德惠自己做了個日規,找一點石灰,跟瓦匠師傅借一個抿子,在牆上抹出一個規整的長方形,長方形的正中,垂直著訂進一根竹筷子,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塊上,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每個在他那裡坐了一會兒的同學出來的時候都要看上一眼。這是蔡德惠的鐘表。

蔡德惠不久,死了。死於肺結核。高教授心裡很難受。日規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舊在慢慢地移動著。



小刺蝟945


《原則》,瑞.達利歐.

這本書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作者的生平經歷,第二部分是生活部分的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部分的原則。因為時間關係,第一部分我沒有看,直接從第二部分開始看,把二三部分看完了。

關於第二部分-生活原則,有五個小部分:1. 擁抱現實,應對現實; 2. 用五步流程來實現你的人生願望;3. 做到頭腦極度開放; 4. 理解人與人大不相同; 5. 學習如何有效決策;

其實就是接納現實,接納自己,不要對抗現實,而要順應著現實的趨勢去做事情;五步流程包括1. 有明確的的目標;2. 找出問題,並且不容忍問題;3. 診斷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 4. 規劃方案; 5. 堅定地執行方案; 儘可能的開放自己的頭腦,包容人和人之間的差異,用高層次的認知和頭腦開放程度來進行決策;

關於第三部分-工作原則,把機構比作一部機器,分為文化和人兩個組件;嚴厲之愛有助於成就優異的工作業績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基於可信度加權的創意擇優勢實現有效決策的最佳模式;讓熱情與工作合二為一,並與志同道合者傾力推進;我個人認為第三部分想法是好的,但是也要分不同的具體情形來實現。

概括,這本書不錯,擴大格局和視野。

謝謝您的問題,讀書還是很不錯的一個選擇。


小文殊蘭


《封神演義》,晚上臨睡前看幾章,現在看到六十多章了!一共100章吧!前段突然看到藍天野老先生飾演的姜子牙短視頻,才發現《封神演義》的原著還沒讀過,於是認真的從新看起!

必定小說也是我國流傳下來的古典神魔小說大作,對於瞭解中國古典神話體系也有幫助,歷史上的周滅商,只是諸侯國取代天子的改朝換代事件,作者將道家神仙嫁接在這一歷史事件當中,以商紂無道,天意歸周,為主題,以闡截兩教簽押封神榜為起因,穿插神仙犯殺戒,兩教門人互相設鎮破鎮為戰鬥主線,逐步展開,最後完成封神大業!


無語言樂


閱讀是一種很好的習慣,我現在還保證每天30min左右的閱讀時間。

最近在看的是三毛的散文集《雨季不再來》。讀三毛的書,很舒服,文字非常平易近人,講述一些生活的小事,過去的經歷,沒有開頭沒有結尾,只是單純地記錄一段感受或者一些故事。不知是不是最近比較敏感,讀Echo的好幾段文字的時候,都被感動地流淚了,似乎從她的文字裡便可感受到她當時的孤獨、絕望和絕處逢生的心情。很難想象這麼一個年紀的小孩子會有如此坎坷的過往,抑鬱、輟學、自閉等等都曾在她的身上發生,所以她生來就是與眾不同的吧,擁有自己思想的人往往容易被自己繁複的思想所困住。


那隻熊的生活錄


已經有這麼多人回答了,很活躍啊,對了好像全民讀書日快到了。昨晚我看本地電視新聞就看到有關讀書的消息了。每年都一樣,有什麼節日電視新聞或各種媒體就會提前說了。

我基本不讀書,買來的書有的連翻都沒翻開來就擱一邊了。一般是聽說了有這麼一本書,有多好,然後我如果當時恰好心血來潮,說不定就立即網購了,有時候稍一猶豫就說服自己別買了,買來也沒有看。然後我就想,要不到各種讀書軟件上看看,但是上面的書居然比紙質書還貴,看了頭幾章,剩下的買下來比直接買紙書還不划算。所以我就放棄看電子書了。反正我也沒多少時間可以用來看書。

我發現聽書也不錯,解放眼睛,不過一定要戴耳機才能集中精神,不然很容易錯過,對耳朵健康是一種考驗。但是我還是聽了。

我最近聽完了《知行合一_王陽明》,是在喜馬拉雅聽到的。我去年買了《王陽明全集》卻一直沒看,我對王陽明一點也不瞭解,這次聽書,終於讓我大致瞭解了。我不敢說全部,雖然該書說的是全部,但是我記性極差,你不要笑話我,我是很容易聽到後面忘記前面的。其實要真正掌握書本知識,我覺得還是要看紙書好。


閔予老子


人到中年經常會重讀以前看過的書。

今年: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百年孤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多情劍客無情劍》部分,溫瑞安《一怒拔劍》,杜拉斯《情人》,《日瓦戈醫生》在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