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應試教育讓中國學生壓力很大,為什麼中國不學習一下其他國家的教育方式?

筆墨笑三刀


有誰認為學習是無壓力的?學習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解決自己不熟悉的問題,不可能沒有壓力,與快樂無關。事實上,生活中沒有哪一件被迫花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會沒有壓力。

西方的快樂教育隱藏著潛規則,明為快樂教育,實為階級分層。面向全體大眾提供的公立教育提倡快樂教育,學生學習時間少,練習少,考試成績不公佈,學習壓力低成績差。而精英中上層孩子入私立學校,他們學習花的時間精力,面對的壓力並不比我們的應試教育低,甚至更高,對公立學校學生擁有碾壓性的競爭優勢,以維持他們所在的階層。畢竟,私立學校的學費是絕大部分家庭承擔不起的,自然完成了階級分層。

樓主所說的學習半天,下午參加其他活動,就屬於快樂教育的一種,這樣快樂學習的孩子教育結束後,面對同齡學習更多知識的對手,除了快樂沒有任何競爭力,只能繼續呆在社會底層。沒人會告訴你這個事實,只告訴你應該愛孩子,讓他們快樂學習,沒有壓力學習。誰信誰是低階層。

在中國,學習也可以很快樂,譬如上課不聽下課不寫,所有時間能玩就不學習,立即能達題主建議的西式快樂教育精髓了,絕無任何學習壓力。快樂學習,快樂教育,讓你的孩子在快樂中失去面對同齡人的競爭力,幫助自己孩子進入社會底層。

親,這是為你的孩子量身定製的無壓力學習方案,不來一套嗎?


逆流成河351


學習西方教育什麼?你自己想清楚了嗎?

西方教育是用來階級分層的,西方國家的精英教育一點也不比中國的輕鬆,比如日本的寬鬆教育只是面對普通百姓,不是面對精英階層。

首先要清楚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怎麼在社會上立足,比如工作就是去搬磚,當然不用上學那麼辛苦,甚至不上學也行。比如當廚師,理髮師,修腳染指甲什麼的,更不用上大學,初中畢業足夠了。

在日本面對普通百姓的公立學校,非常輕鬆但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很多初中生連中國小學生的習題都不會做,但這些學生是考不上日本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慶應大學,早稻田這些名牌大學的,要上名牌大學就得進國立和私立學校,要上補習班,都要花很多錢,對普通的工薪階層是很大負擔,何況日本養老體系很發達,日本人18歲後獨立了和家庭就聯繫很少,這也是日本生育率非常低的原因。

如果去看看西方發達國家差不多都這樣,比如美國,只有富人區才有好學校,因為美國都是社區學校,由該社區的稅保障中小學校教育經費,只有富人社區才會有更多的錢,當然美國也有昂貴的私人學校,只有他們才是能名牌大學的。

做的比較好的也許是德國吧,在德國初中基本就分流了,一部分學生去唸職業學校,學一技之長後去做社會底層,進工廠什麼的,一少部分上高中準備念大學,但社會精英家庭的孩子一定是上大學的,好像江蘇就是高中升學率在全國很低,是不是和德國學習的?

吃的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在西方發達國家,精英富人這些社會上層,不禁有錢有知識有智慧,還肯比下層的下里巴人更努力,下層普通百姓家庭,就接受上層精英安排好的寬鬆教育好了。

如果普通中國人被人家洗腦了,還羨慕人家,那也是腦殘沒藥沒辦法的事情。


教練35


一個社會實行怎樣的教育方式,取決於這個社會的主流文化和普遍的社會意識形態。不同社會教育之差異,孰優孰劣也與主流社會文化及意識形態有關。

簡單直白地說,國情社情不同。

中國基礎教育令廣大學生不堪重負,而歐美基礎教育則使其學生輕鬆得多,因為中國基礎教育與歐美基礎教育的定位、目的和設計均不同。

中國的基礎教育定位和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服從性有著嚴格的統一標準和要求,不允許學生逾越和背離既定的目標軌道,因此是去個性化的。

同時,中國長期以來又提倡教育產業化,主張和促使教育行業市場化發展,減少對預算撥款的依賴,事實上中國對基礎教育的預算撥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低的少數國家。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對教育的預算撥款和對基礎教育的預算撥款還不是一回事,後者是前者的一個子集。中國教育預算撥款大頭(不是大一點的大頭,是很大頭)給了高等教育,剩下的部分中大頭(也是很大頭)又給了城市中小學,其中的大頭又給了“重點校”,普通校預算不足,鄉村校更是捉襟見肘。




第三個因素是中國的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實施的是高淘汰率的精英教育,目的是為國家選拔人才。以致教育官員會公開宣稱高考語文科目的設計就是要讓20%的考生做不完試卷,要知道,許多地方初升高的中考已經淘汰了一半的學生。

因此,中國中小學學生的壓力主要就來自這三個方面,一是去個性化的規訓,從幼兒園就要求每個孩子聽話,遵守紀律,不能造次;二是市場化的教育語境下對相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過度競爭;三是高淘汰率的精英教育設計。

歐美完全沒有這三個因素。歐美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個性化的促進發展,尊重每個學生特異化的天資稟賦、性向特質,鼓勵個性發展和多元化,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自由發展。此其一。

同時,歐美基礎教育又是優先保障每個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權利,歐美社會學生接受基礎教育普遍不僅幾乎沒有需要家庭支出的費用科目,而且政策性保障學區內各間學校儘可能同質,不人為區分重點校與非重點校。以英國基礎教育為例,公立學校基本上是同質的,私立學校貴一些,但不同的公立學校,以及不同的私立學校,家庭的花費分別是大體一致的,沒有懸殊差別。

而且,歐美的基礎教育就是全民教育,讓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順利畢業升學沒有壓力。以美國高中教育為例,高中畢業要求的數學水平大致相當於中國初二的要求水平,幾乎每個學生都能輕鬆過關。





當然,不同定位、目的以及設計的基礎教育各有優劣。中國的基礎教育首先培養的學生有著相對一致的意識形態,服從性強,方便管理和引導;其次是過度練習後普遍應試能力強,掌握的學科知識水平(難度和程度)超過歐美同齡人,但缺乏後勁,成年後普遍厭學。

相對來說,歐美基礎教育培養的學生創造性強,個性自由發展,更快樂和自信,發展潛力大,後勁足;但掌握的學科知識水平和應試能力遠不如中國學生。

不過,近年無論中國基礎教育,還是歐美基礎教育都在謀求改革,試圖從不同的社會以及意識形態下的基礎教育中汲取有益的經驗。例如,英國公立學校前幾年就曾從中國上海引進數學教師,嘗試採用中國式教學方法來提高英國學生的數學成績。不過教育實驗以失敗告終。

中國也在探索如何從歐美教育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來培養和激勵學生的創造力和全面發展,20多年前倡導的“素質教育”就是一例。目前還沒有找到可以嫁接的因素,“素質教育”也徹底淪為口炮,連起碼的社會共識都沒有形成。

有些東西是綱,綱舉目張。綱就像土壤,土壤不改變,引進的苗難以成活。歐美想學中國基礎教育的優勢,學不來;中國想學歐美基礎教育的長處,也學不來。


唐映紅


想必大家還記得早些年的黃岡中學,那可是高考的一大神話,以前的黃岡試卷到處都賣的特火,就目前來說,黃岡試卷賣的也不錯,到現在為什麼沒落,生源只是一個方面,最大的原因是——推行素質教育快樂教育,不一味的追求分數,最後的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吧!你推行素質教育可中考高考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分數,綜合素質再好,分數不到,有幾個985/211雙一流高校錄取你?現在的衡水中學不也是一樣的應試教育,成天就是刷題刷題再刷題,能夠進入清北高校的,幾乎大部分都是刷題刷進去,我記得看過一篇新聞:高中三年的試卷,足足兩米高……歸根結底,源頭還是在高考錄取政策。


在路上165831363


中國是在這種教育下,科學發展起來的,我們以多快的速度要追上西方几百年的科技領先水平的不遠將要超越他們的,中國就是靠現在的教育培養出現在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產業工人的,就是靠這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發展今天的工業的,中國今天的發展就是靠今天的教育提供動力的。那些西方今天為什麼嚴重倒退?為什麼美國開始倒退?為什麼中國科技水平開始讓我們看到追上美國的希望?這些成績和今天的中國教育貢獻不可分割的,這就是中國教育他的優勢的地方,那些天天讓我們反思教育的人,應該反思的是自己,一個不成功的教育會有今天的快速發展嗎?今天該反思的是西方的教育,他們經濟和科技以前比中國先進那麼多,現在為什麼反被中國追上,或超越?那是因為西方教育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天天讓反思自己教育的人,要不就是別有用心的人,要麼就是沒腦子,別人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的不思考腦殘人。


天空無雲7


中國教育是這些經濟發達的國家為數不多的沒有階級固化的教育

其他國家都有愚民政策,以及各種各樣的精英教育的政策。就像美國不學微分不能上藤校。中國高中就教微分。法國平民階層直接讓政府糊弄的沒有上名校的心。

還有那些說什麼外國孩子快樂教育的,你是沒見過外國那些中產階級和高層對於自己孩子的嚴格,學鋼琴,也是學不好就不讓吃飯。作業沒做完不許睡覺。一樣的

不要老是聽風是雨,外國給你展現的都是他們想展現的一面。

孩子多學點沒壞處,我就特別感激我父母小時候對我的嚴格,讓我學了好多特長。在長大後面對別人不會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論什麼話題我都能聊進去,不會一頭霧水。


晨風zyd


題主只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另一面。

事實上,西方教育制度下,一部分學生的確沒有壓力,享受“快樂教育”;而另一部分學生,同樣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山大。以美國為例:

美國學校分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公立學校接受州政府財政支持,但學校必須按照預算和計劃安排課程,跟國內的公辦學校很像。在公立學校,的確學習輕鬆,一般是每天下午3點放學,學生花很少的時間完成作業,然後可以運動、打遊戲、上網、看電視。

而在私立學校,卻普遍管理嚴格,抓得緊、課業多,小學的孩子每週都有閱讀、數學等科目的測試,閱讀材料的難度相當於國內初中水平,文末的問答題都需要用完整的句子來作答;每天回家至少要讀3、4本小冊子的故事書,同時完成讀書筆記和摘錄。私立中學的孩子在初中畢業前就學完了微積分。

而且,私立學校費用高昂,私立中小學平均學費2萬美元左右,這還不包含校服、活動費、書費等。

即便這樣,大量的經濟條件允許的家庭都希望上私立學校,精英階層、中產以及猶太人、華裔基本上都選私立學校。他們也有“學區房”,但住在學區房,不僅要花大價錢,還必須徵得左鄰右舍等同一個街區的家庭的同意。

是不是比國內還過分?

事實上,我們國家一直在學習西方教育的先進之處。近幾年崛起的民辦學校、大學自主招生等,都是跟人家取經的產物。

至於學習壓力,我認為一點壓力都沒有是不可能學習好的。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教育,就等於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道路。

當前國內教育以公辦教育為主,民辦教育為輔。公辦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突出,其中的重點校基礎設施、師資力量、生源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吸引了社會大量目光,為了進入這些重點校,過度教育之風蔓延,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瘋狂的補課風,使很多學生苦不堪言。

所以,重視教育,一定要有個度。給孩子減負,關鍵是家長的態度,如果家長選擇“快樂教育”,淡定看待,那麼你大可不必去攀比,去補課,孩子負擔自然就會減小。

白巖松曾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對自己的教育是滿意的。所以,對教育有怨言、質疑都是正常的。但是因為過程中的一些不如意就走極端,否定自己的優勢,動輒全盤推翻,也是不應該的。

學習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制度,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期待。


飛飛飛飛的魚兒


中國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其實它是一種半軍事化的形態。而科學不是長官下的命令就正確!都說填鴨式的方法不好,可是又想不出好辦法。能不能放眼看看國外?可又覺得國外是一種失敗的教育。原因是學生課堂上沒有好的紀律。考試太簡單!其實不然。在國外學生思想是自由開放的,學生們的想法在中國教師給他一個好方眼裡太幼稚,可他們不受教師的框框約束。在們都聽老師的,你要是給中國孩子一個好的見意,他們會說:老師就這麼說的不能改!從小孩子們就有了定勢。沒有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說有什麼發現了!倒至今天的那麼多大學生根本成不了棟樑!


xfhaoym


一是國情不同,中國大部分人生存壓力大,讀書的目的就是為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飯碗,而不是為了做學問,更不是滿足自己的興趣;

二是高考制度,中國高考考的就是你應付考試的能力,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學習能力,也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學習興趣,也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哪種專長,也不管你是否真的有某方面的智慧……只要你會考試,也只有會考試(為了應付考試,從小學到中學,不是為了學習知識和思想方法,而是進行大量的機械的重複的訓練),你才有機會考上好的大學;

三是我們國家的某些磚家急功近利,學習別人的東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學皮毛不探究境。或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睜眼說瞎話,置學生的利益而不顧,置國家教育的長這發展而不顧。打著改革的旗號瞎折騰亂作為。


古月風沙飛


把素質教育和所謂應試教育對立起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高分高能和低分低能,都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如果沒有高考,如何保證高校錄取的公正公平?!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成績,難道都是靠外國幫培養的人才幹出來的?!優質教育,都是需要花大錢的,而且競爭極其激烈!只有愚昧的人才會相信“順應孩子天性”“快樂教育”這種謬論鬼話!一般家庭子女,如果連985或211都考不上,你的人生還剩下多少選擇,你的就業競爭力在哪裡?!你去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吧,我孩子先考上985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