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50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晋城古树》

第二十六集: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在沁水、阳城、泽州三县交界处的深山里,有一自然庄,名曰老姥掌,亦称“老母掌”。现隶属沁水县郑村镇王街行政村,与皇城相府山水相连,相距仅6公里。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老姥掌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幽静典雅,山涧有泉,终年不竭,曾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母亲每年的避暑之地。陈廷敬在《午亭诗二十首》中有诗《老姥掌》云:“夜静山月高,照我山楼上。微闻松萝风,遥递石泉响。” 足见他对老姥掌的热爱。老姥掌还有一处庵堂,名叫仙掌齐云庵,始建年代不详, 现存的最早重修碑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当年陈氏家族曾在此设立家庙,供奉香火。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在庵堂不远处,还“隐居”着一株树龄600年的白皮松。这株白皮松树干粗壮,树皮白褐相间,呈不规则鳞状块片,形似龙鳞。枝叶茂盛,主杈6枝,高约10米,冠幅约15米,硕大的树冠遮天蔽日,雄伟壮观。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白皮松的根部尤其特别,它是从一整块岩石里生长出来的。强劲的生命力让岩石崩裂,一分为二,而白皮松就盘根错节于白石之上,形成奇特的古松盘巨石景观。站在树下,令人顿然生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感。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众所周知,陈廷敬,号说(yuè)岩,晚号午亭。就在巨石正面镌刻有“说岩山人”题名并丹书着“玉质龙鳞”四个大字,恰如其分地赞美这株白皮松的

质白如玉,皮似龙鳞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每逢节日之时,附近村民便会前来供奉,在白皮松的树干上,枝桠里,树梢间,系上一条鲜艳的红绸布,以祈求平安喜乐。因年代久远,有些红布条已经风化成丝,轻轻一捻即已粉碎成灰。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老姥掌的白皮松,长在石缝中,却不自怜自哀,它洁白而张扬,坚韧而挺拔,历尽沧桑,不屈不挠。它那种不甘沉默,蓬勃向上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小链接

白皮松,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为中国特有树种,我市乡土树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山区以混交林方式成片存在,单株分布各地都有。此株白皮松因陈廷敬的题字而与众不同,“玉质龙鳞”镌刻在脚下的石头上,它用结实的树根紧紧地把巨石盘住,恶劣的环境没有动摇它的顽强,高高的山崖更显它的挺拔,如一股浩然正气,长留天地。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晋城市林业局

晋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出品

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红果影视

承制

播出时间

3月11日起

每周一至每周五

播出时段

晋城新闻综合频道《第一民生》

晋城新闻频率FM107.2

《太行日报·晚报版》图文

【晋城古树】沁水郑村王街“玉质龙鳞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