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幼兒如何教育,是很多人頭痛問題,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嗎?

糖糖生活百科自媒體


題主這個問題範疇有點大,你是問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呢?人這一生中會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我並非老師,所以我就從為人父母說說我的家教觀點。

社會在發展,教育理念在發展,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切實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

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家長更應該在平時生活中注意細節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保持積極,努力,樂觀的心態,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

2.注意親子關係和教育:和孩子平等相處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熱愛受教育,只有喜歡才不會牴觸叛逆,讓孩子發自內心接受學習。

3.營造良好的知識環境:家庭生活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良好的環境有助於孩子自覺主動學習,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4.學會包容學會鼓勵: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溝通交流的基礎。恰到好處的鼓勵不僅能夠增強親自關係,更能夠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不求成為非常成功的父母,但求是個理性負責的家長,教子是一門科學,並非一言兩語可以說的清楚,教子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保持積極,努力,樂觀的心態去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祝願你我的孩子都能夠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

我是逸歆爸爸,歡迎關注交流教子心得。


逸歆爸爸



wu吳金泉


俄羅斯教育家,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烏申斯基說:如果你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用不盡它帶給你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我是一個從事基礎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對於幼兒教育可以說我是外行。回答題主提出的這一問題,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嘗試。

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二胎政策放開之前,每個家庭出生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的幼兒時期,他們是孤獨的,是沒有夥伴的,他們是吃著獨食長大的。這就導致這一時期出生的幼兒們從小到大受大人的嬌慣與蠢愛,甚至是溺愛,導致他們在日常行為中顯得有點自私,自理能力較差,生活能力較差,也不會分享。為此,個人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對幼兒習慣的培養。

一、語言習慣。幼兒出生之後,從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起,家庭語言氛圍對孩子良好語言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在培養孩子語言習慣的過程中,大人之間的交流,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一定要文明用語,一定要禮貌用語,一定要輕聲細語。大人之間的交流千萬不能大聲喧譁,也不能語言粗魯,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時時刻刻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二、生活習慣。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孩子在家也好,在幼兒園也好,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教師,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習慣。關注他們學會吃飯,在吃飯中教會孩子們如何使用筷子,吃西餐時教會孩子如何使用刀和叉以及使用到核查時的安全教育,關注他們學會穿衣,關注他們學會上洗手間,關注他們上完洗手間後學會擦屁股,關注他們學會洗手等等等等。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切忌家長和老師大包大攬。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就是幫孩子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三、遊戲習慣。玩是人的天性。會玩的孩子有出息,會玩的孩子會思考,會玩的孩子動手能力強,會玩的孩子思維能力強,會玩的孩子探究能力強。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孩子玩耍的過程就是孩子生長的過程。正確的良好的遊戲習慣就是引導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培養孩子良好遊戲習慣,就是培養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做。可以說,家長和幼兒老師是孩子良好的遊戲習慣養成的引領者。

四、活動習慣。生命在於運動。幼兒時期,就如同一人生的四季中的春天,他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從內到位都是新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充滿著一雙渴望的眼神,他們的心靈世界如同一張嶄新的白紙,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家長、老師要和孩子一起運動,和孩子一起活動。凡是幼兒園開展的家庭親子活動,家長一定要躬身親為,家長的親力親為,既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存在的幸福感,也讓孩子體會了父母存在的安全感,更是家長重視幼兒教育,體現家長較高教育素質的機會。

五、學習習慣。人從一出生,就開啟了學習的征程。從餓了就吮吸自己的手指頭,從咿呀學語叫爸爸叫媽媽,從學爬行到學翻身,從學著會坐到學著站立,從學著站立到學著行走,從學刷牙到學洗臉,從學習穿衣到學習穿鞋,從學著自己上洗手間到學著自己擦屁股。幼兒時期最為重要的學習習慣,就是幫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這些方面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遠遠比孩子識記了多少個漢字,學會了10以內甚至20以內的加減法,背會了多少首唐詩宋詞要重要的多。

六、分享習慣。分享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體現,分享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體現,分享是一個人文明行為的體現,分享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條件的日益提高,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缺玩具,但缺夥伴。所以,在家庭親情教育和幼兒園孩子分享習慣的養成教育中,一定要培養孩子大公無私,學會分享。有了良好的分享習慣,就是培養孩子自小就有愛心,就是培養孩子自小就會尊重他人,就是培養孩子自小就會關心他人。

亞里士多德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孩子是國家的希望,孩子是未來的希望。關注孩子習慣的養成就是關住了孩子的未來,就是關注民族的未來,就是關注國家的未來。年輕的父母請相信,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好孩子。

今寫下這篇文章,與年輕的父母共勉,也歡迎大家多提寶貴的指導意見。

若水---2019年4月22日


若水12806


當下幼兒教育市場很大,但是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沒有實力的教育機構昧著良心去做事,不懂兒童教育卻佯裝專家去忽悠家長,我就拿兒童學英語來舉例,兒童學英語是要有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上課時間不亦太長也不亦太短,0到6歲兒童正處於需要發育的敏感期,此時大腦還分不清什麼是母語,中文意思不強所以學英語的干擾小,0到6歲前,大腦中掌管需要學習的“布洛卡區”超級靈敏,這一時期存儲的語言,會被大腦認為都是“母語”,終生不會遺忘,讓孩子在0到6歲學英語,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全面掌握並靈活運用,中英文之間轉換的過程在“布羅卡斯區”同步完成,中英文雙語運用自如。所以兒童學英語越早越好,但是要有科學的方法,合理的時間調配!不是隻覺得時間越長越好!要選擇靠譜的機構,靠譜的老師!


熱愛生活的大威老師


作為一位寶媽,我也一直在思考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幼兒如何教育,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想誰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們的孩子天性不同,針對不同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是我對幼兒教育的思考,希望能夠讓您找到一點思路。

1、多讀經典,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關於幼兒怎麼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需要在孩子啟蒙時給孩子一個引導開發,激發孩子的潛力;有些人認為現在孩子負擔太重,應該讓他們該玩玩;還有人認為應該順其自然,不強求。不論是哪種,都是基於家長本身的經驗、經歷而來,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要擺脫這種侷限,我覺得需要通過多讀書。不是市面上充斥的各種育兒書籍,而是閱讀經典,閱讀那些以實證研究為基礎,國外引進並多次再版的書籍。如《發展心理學:兒童與青少年》、《情感依賴》馬文.明斯基等等,這些書基於一定的實證研究,是智慧的成果,閱讀這些書籍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覺得可以形成一個屬於自己孩子的相對科學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

2、堅守本心,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方式。

由於我們的短視及周邊環境的影響,我們對幼兒教育的方法很容易走偏,違背自己本身的教育理念。這是一個大環境的問題。比如鄰居家孩子奧數又得了第一,同班各種比賽拿金牌,他們的家長一臉傲嬌,而自己還在輔導孩子基礎的作業時,內心難免有些懷疑自己長期以來堅持的東西是否是對的,因為培養一個孩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期的一個行為。這時候需要我們堅守本心,想想我們的教育最初目標是什麼。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不盲目比較。

3、技能不是教育的目的,培養底層能力尤為重要。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的培訓班,有些家長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音樂、舞蹈、畫畫、跆拳道、積木班、語言培訓班......各種各樣,報了好多班,費錢不說,疲於奔命,不僅孩子受累,家長自己也累,得不償失。我們的教育大都重視技能的培訓,而忽視能力的培養。什麼是底層能力?好奇心、求知慾、批判性思維能力所及、解決問題的拿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創造力等等,這些能力能使人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理解自己。即使處於逆境,也能夠憑藉這些能力找到自己的生活。



打坐的小人兒


關於幼兒教育,既受邀答題,就說幾句門外的話:

題目說,現在有些人對“幼兒教育”感到頭痛,問有沒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大概是這麼問的。

看到這個題目,我頭腦中忽然浮現出易中天那句話: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

試想,家長能對幼兒“教育”什麼呢?——教育他懂規矩,而規矩難道不是人定的嗎?幼兒他不是人嗎?他不可以有自己的規矩嗎?

——教育他懂禮貌,可是童言無忌恰恰是幼兒的天性啊。

——教育他團結同類,可是“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啊!

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所以我看,對兒童進行的所謂教育,都是對兒童天性的折磨和制約。對兒童弊多利少。

兒童,包括幼兒,你只要告訴他、告誡他、聲色俱厲地講給他:不要觸摸電源,不要玩弄利器,不要自己胡亂吃藥或亂吃其它東西,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這基本就夠了。

你還要“教育”他什麼?教育他學習音樂美術?如果他有那方面的興趣,你是可以因勢利導的。否則都是庸人自擾,操心不見好。

回答完畢。


東方神4571775636926


幼兒教育很重要。其中有個訓練是家長要對孩子說不。這個訓練很重要,要拒絕他不合理要求,拒絕得果斷,堅決,不讓他鑽一點空子。這個訓練如果到十二歲以後就晚了,孩子不讓你說他,你拒絕他,他就會發瘋。這個家長權威的訓練一定要早。孩子提三次要求,你大約拒絕一次,或延遲需求,讓她學會等待。


小兵老師有意思


這是個天一樣大的問題,必須承認我無能為力。

但是,我舉個小例子或許有一點用處。比如,在教幼兒學習1+1時,取一根安全的易折斷(甚至是可以吃的)的東西,一掰兩斷,就解釋了1和2的概念與關係 。

形象、生動、以身作則是一種新的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是雲彩的問候


方法很簡單的,要以母親或阿姨的愛心收服他們,不同孩子,卻有共同的特點,年小,給點好處會聽話,明白了嗎?再多動一下腦,我相信你們會做得更好。


家美九


我看首先還是要呵護孩子們的天性:玩耍!這是上天對兒童的特殊的眷顧,請天下的父母們不要隨意找什麼藉口扼殺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