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打窩,怎樣給鯽魚造長久的窩?

yuepinwu


大家好!各位釣友:《教你會釣魚》欄目又開講啦,五星出方接受邀請,今天就來談談釣魚打窩怎樣給鯽魚造長久的窩。打好鯽魚窩子再釣魚,這是我們釣鯽魚通常採用的釣法,即先把鯽魚誘聚進窩子,再施釣,提高咬鉤率。

分散的鯽魚因窩子能誘聚起來,可以劃分為三個進程:首先是憑鯽魚的嗅覺嗅到窩料散發出的誘魚氣味,也就是鯽魚因窩料的氣味而尋來;其次,當鯽魚接近窩子時,就憑其視覺發現窩子的誘餌料,此時,窩料的顏色是否鮮豔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顏色鮮豔明亮的窩料有利於刺激鯽魚的視覺感觀,發現和增強攝食慾。第三,鯽魚來到了窩子裡,吃到窩料,此時鯽魚的味覺起到了關鍵作用。窩料是否適合鯽魚的口味,以及窩料是否滿足鯽魚的攝食慾望決定了鯽魚能否留在窩子裡,及留在窩子裡時間的長短。

弄清楚了問題的關鍵後,我們再回到怎樣給鯽魚造長久的窩的問題。1、鯽魚能否因打的窩子而誘聚起來,窩料的氣味、顏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2、鯽魚能否留在窩子裡,窩料的口味起到決定性作用。3、鯽魚能否長久地留在窩子裡,窩料能否滿足鯽魚的食慾起到決定性作用。



因此,鯽魚來到了窩子裡,會導致鯽魚棄窩而去的原因有三:(1)是窩料不對鯽魚的口味;(2)是鯽魚吃飽了;(3)是窩料吃光了。所以,打窩給鯽魚造長久的窩,讓鯽魚進窩子後久久不肯離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採取措施:

一、打窩要採取“虛實結合,食而不飽”的原則。所謂“虛”就是窩料要有強烈的引誘鯽魚的氣味,能刺激鯽魚的食慾,誘聚鯽魚進窩;所謂“實”就是鯽魚來到窩子後有“適合鯽魚口味”的誘餌料可食;當然,“食而不飽”就是不能讓鯽魚一下子就吃飽了,也就是要控制鯽魚“可食”誘餌料的量。只有這樣才能讓鯽魚久久不肯離窩而去,達到造長久的窩的目的。

二、給鯽魚造很長久的窩:一般時間跨度在半月至一月左右。可以採取每天定點定時定量補離料的打窩方法。首先選擇判斷有鯽魚的釣位,定好打窩的釣點;可以把你有空的時間定為每天的補窩時間;定量就是補窩料量要控制好,宜少量勿多的原則。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鯽魚就會形成攝食的條件反射效應,也就給鯽魚造了個長久的窩。



三、即釣型的鯽魚窩怎麼造?下面介紹幾種實用的打窩方法:

1、窩料摻泥法:到達釣位後,把窩料與釣場地的泥摻和在一起,注意泥量要控制好,把料泥摻合物一起打窩。這樣,誘餌味道慢慢釋放出來,魚兒有料可吃又吃不著吃不多,可以把魚長久留窩。鯽魚進窩後,能嗅到誘惑力的味道又似乎吃不到東西,當魚著急的時候,你把釣餌放到魚嘴邊,鯽魚就攝餌就擒了。

2、掛餅造窩法:可以用一根細繩子系一塊豆餅扔進窩子,豆餅較硬,鯽魚能啃到些吃但又啃不動,且豆餅又耐浸泡,可以造長久的窩。換釣位時還可以拉出來,到新釣位繼續使用。



3、造長久窩“今天打窩明日釣魚”:原料:芝麻2兩,玉米碴子1兩。將芝麻、玉米碴子分別炒熟了,取芝麻約三分之一輾碎了備用;到達釣位後,取一些黑土和成泥(注意:不要太稀了,能揉成泥團為好),再將芝麻和玉米碴子都放入泥中,揉成直徑約為10公分左右的泥球3至5個,再將輾碎的芝麻貼在泥球上。

將泥球以30到50公分的間距拋至釣點,形成一個誘餌區。由於黑土到水中慢慢散開,香氣層層擴散,但鯽魚可食的又很少,真正達到“只聚魚而不餵魚”的長久窩子效果,避免了魚吃飽了窩料就離開的情況。此打窩方法尤其適合今夜打窩明天釣,效果不錯哦,釣友們可以親自動手試試。

小夥伴們,關於打窩給鯽魚造長久窩的幾種方法學會了嗎,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打窩方法試了用了,效果好的話,別忘了留言五星出方,一起分享你的釣獲快樂哦。


五星出方




一、垂釣一個白天或夜晚。本人從不打窩,前期以配置的鯽魚餌料中加入15%左右的酒米,經過打頻率的手法進行做窩誘魚。等到有魚口放慢速度,一般餌料到底1分鐘左右無口抬竿從新上餌拋竿,中間如想休息、人的生理需求或重新開餌時,加快頻率十幾竿。這樣垂釣一直到結束。有時釣友問我不怕小雜魚嗎?我說不怕有小魚才會有大魚。

二、連夜垂釣時,只有在後半夜睡覺時才撒上幾把以玉米為主的五穀雜糧做窩。因為睡著後不知時間多長才會醒,這樣做是了把大魚儘可能的留在窩內。所以買上一袋五穀雜糧能用好幾次。

三、駐守垂釣時,本人最長7天7夜。那是在2015年5月份的一天,偶然的機會讓我碰到了一個非常出魚的釣點。以大板鯽魚為主偶爾也能釣到鯉魚,怕別的釣友趁我回家不在時佔位。是否有點小心眼,不好意思當初就是這樣想的。所以叫朋友給我帶了一些補充物資,每當吃飯、休息時要打重窩。最後終於堅持不住,魚貨連送人的大約有2、3百斤吧。這也是我個人垂釣時間最長的一次。



無論多久都要經過不斷的補窩才能長久,一次性是不可的。我見過有的釣友,一到釣點我幾袋幾袋的打窩,釣上幾小時就收竿走人,到最後也沒有個好魚貨。打窩要合理的進行,不要亳無目的的打窩,才會減少經濟損失,魚貨滿滿。個人見解請指正。


釣魚老趙


很多釣友都是從釣鯽魚成長起來的,當然對釣鯽魚都有很多經驗之談,這都是實踐的饋贈。釣鯽魚要想有一個長效的窩子,除了常規打窩方法以外,還需要一些技巧的。

一,窩料拌土打窩。這種方法很古老,但也很實用。窩料和泥土摻和在一起, 魚很難在短時間內吃完,留窩持久。

二,用紗窗布或者絲襪裝窩料打窩。以前用過很多次,效果不錯。窩料魚吃不到。味道一直都有,誘魚久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也有缺點,就是容易掛鉤。

三,打孔的塑料瓶裝窩料打窩。這個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長效打窩方法,簡單實用,取材容易,能做到長效誘魚。但是要注意幾點:

1.必須是粗細料搭配。粗料留在瓶中,細料(商品餌)會從孔中溢出,能很好的留魚。

2.要有配重。要在瓶子裡裝一些土塊或者石塊,沙漿等,這樣瓶子才會沉底,否則就漂走了。

四,餅類餌。豆餅,菜籽餅等打窩留魚時間更長,不過有大魚的水域不行,因為大魚可以將餅拱到窩子外幾米遠,就沒有聚窩作用了。

其實都是班門弄斧,很多釣友都知道,只能給剛學釣魚的朋友一些啟發而已。關注我,更多分享!





漁躍龍門趙哥


關於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

鯽魚是大多數釣友們的目標魚,想要釣好鯽魚無論從窩料、餌料、釣位、線組搭配還是從調釣方式上來講都非常的重要,其中的某一個環節做不好,效果都會體現在魚獲上。

如題目所問:“怎樣給鯽魚造長久的窩?”,其實我個人感覺這個問題問的就是如何找一個熱度高的釣位,為什麼呢?是不是覺得很沒有道理?下面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樣說:

1.首先,我先說一下什麼是熱度比較高的釣位:

經常有人作釣的釣位這裡稱為熱度高的釣位

2.那為什麼說是要找一個熱度較高的釣位?

因為經常有人作釣的位置在伴隨著打窩、拉餌霧化後,所產生的窩料、顆粒片狀物都會慢慢的在水底沉積下來,雖然有一部分會被魚兒吃掉,但是還是有一些積累的,時間久了水底的窩料越來越多,而魚兒也會慢慢的養成過來覓食的一個習慣,這樣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魚道,所以這裡符合鯽魚長久的窩。

3.那如何開闢一個新的長久的鯽魚窩點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我們在作釣時儘量選擇同一個釣位,然後每次打一些酒米、顆粒、小麥等窩料,然後隨著作作釣次數越來越多,這個釣位下的窩點就會慢慢的形成了一個小長久的窩子~

以上是我個人分析而來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非漁不可


釣魚離不開打窩,要想造長久窩,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窩料的選擇、配置。我釣鯽魚的窩料配方是:40%酒米、20%原米、20%煮熟糯米、 10%麥麩、5%白砂糖、5%拉絲粉。這樣的配比酒米的香味能誘魚、原米和煮熟的糯米粘合度高能留魚。一般來說打2-3個窩,留一半窩料用於補窩。

2、打窩量的控制:一般來說,短調(一天),窩料打少一點,長釣窩料可以打多一點。

3、餌料的選擇:春季選腥香型的,夏季選清淡型(原味)、秋季選香味型的、冬季選大腥大香型的。

4、補窩:如果感覺上魚速度慢了或者上魚間隔變長了,就應該及時補窩了。“少量勤補”能使窩子生機不斷。





水晶心臟


如果是針對鯽魚這個魚種進行垂釣,那麼打窩技巧就很簡單了,鯽魚的打窩方式和鯉魚不同,鯽魚的食量小,不能一次性大量的進行打窩,否則會造成鯽魚過多的使用窩料,無法持續的垂釣。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在窩料裡放入大量的酒米,捏在鉛皮上面,通過拋竿的方式將窩料帶入釣點,雞蛋大小的窩料帶2、3個就可以了,這個取決於水域的大小,大水面可以多帶一些,小水面2、3個就可以了。

然後可以通過拋竿頻率來控制窩量的多少,釣鯽魚不能懶,不能靠守,要靠不停的拋竿來進行續窩,如果鯽魚或者小魚數量很多,就要釣三四條魚後就要帶1、2個雞蛋大小的窩料下去,這樣就會持續的保證窩子的重量和數量。


釣鯽魚最重要的是味型要對路,狀態要把握好,然後窩料中摻入大量的酒米可以保證窩子裡持續有吸引鯽魚的東西,然後在持續拋竿,就能保證長久的窩子了。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我,一起聊聊釣魚那些事,我寫的文章中有泡製酒米和鯽魚窩料的方法,有興趣可以看看。


釣魚人烏蘭


要想窩子留魚久,首先必須要量大 ,不然魚兒幾下把窩料吃完就遊走了,剩下的幾條釣上來也不多。

第二,往窩料里加泥巴之類的東西,讓魚兒有的吃,但是一時半會吃不飽、吃不完,走了又可惜 ,若隱若現的食物會讓魚兒在泥巴里翻,這樣留魚時間要長一些。

第三種也是大家經常用到的,窩料的顆粒大小要相互搭配,大到玉米粒,小到粉末狀的比如豆渣、豆餅、麥麩、麵粉、玉米粉等,裡面再加酒米、麥粒、稻穀、飼料等中等大小的顆粒,這樣做出來就是一個立體窩,誘魚快且留魚久。

釣魚還是要針對魚情選擇怎樣做窩,有時候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


鬼斧V狙鯽手


四季傳統釣鯽魚打窩法 春季:牽逗釣法  選位:應在釣場選擇鯽魚聚積最多的地方或鯽魚經常活動的路線(魚路)。春季溫差較大,儘管白天陽光明媚,但水溫依然過低,在選擇釣位時,選擇陽光充足或生長有水草的淺灘。理由:(一)淺灘的水溫高於深水;(二)每年的三至五月是鯽魚繁殖季節,水中生長的草叢正是鯽魚繁殖的溫床(也是水中生物密積的地方)。  誘魚方法及餌料:早春的鯽魚活動範圍小,遊速緩慢。因此早春釣鯽不易打大窩,最好用蘸粉法打窩,製做方法:碗豆粉0%﹑東峻釣餌0%,另加少許香精,放進瓶內搖晃均勻既為蘸餌。鉤餌最好是鮮活的紅蚯蚓,在鉤上掛二至三條。使用時先將鉤餌沾水後再放入蘸餌內搖晃使鉤餌沾滿蘸餌,反覆多次,直到拇指大小既可。垂釣時可選擇左右兩個釣點一大一小打二個窩(打一拇指大小蘸餌為小窩,兩次以上為大窩)。根據效果再決定續窩的量。如果每釣上一條魚後沾幾下蘸粉放進窩內續窩效果會更好。蘸粉打窩法的特點


天行健君千年


無論釣多久,野外釣鯽魚不建議打大窩,重窩。鯽魚天生膽小,窩裡東西多了,味型大了,都不敢進窩。最好,最簡單的就是邊誘邊釣。餌料中加入10%的小米,一邊釣一邊養,要打出頻率,基本3到5分鐘換一次餌料。


瑤哥釣魚


我的經驗是去了釣點後選好位置,然後就搓大餌拋幾桿看看魚情,如果吃鉤就接著釣一會,然後再用拉餌,打頻率。要是沒口就撒點酒泡小麥或者小米,還是搓大餌。主要是要先看有沒有口,不用一去就打窩。之前釣魚時,我和朋友在一起釣魚,我一去就打窩,他沒打窩,然後他一上去就上魚,然後就拉餌不停的上,而我打了小米窩後,半天吃一口,魚情給他比較算是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